浅谈国际视角下的专利质量

2019-11-18 01:07吕国良
中国知识产权 2019年5期
关键词:专利局专利申请检索

吕国良

关键词

专利质量 国际视野 国外申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升专利质量”“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已成了近期国内专利界人士较为关注的话题。

上述话题又引出另一个话题,即“专利质量”以及“高价值专利”的合理含义是什么?国际上,特别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文献及报道中,关于“高价值专利”的论述并不多见。对于什么样的专利可以被称为“高价值专利”也无统一定义。虽然我们可以将专利的“存活期限”、专利被引证的次数、专利的国际覆盖范围(在国外同族专利的申请情况)以及专利是否遭到异议或诉讼,看作是决定专利价值的因素或指标,但它们基本是一些可用于评估“事后专利的价值(the value of patents expost)”的指标,并不能真正解决决定专利价值的问题。事实上,对潜在申请专利的发明而言,要评估其未来专利价值的高低并非易事,其难度如同预测一个婴儿未来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对此,本文不做赘述。

而关于“专利质量”,一般认为,专利质量不同于专利的技术水平以及专利的价值,它指的是专利撰写的优劣、审查水平的高低,以及专利保护范围的适当与否。在这方面,由于WIPO专利法常设委员会(SCP)多年来一直在探讨提高全球专利质量的办法,以应对专利申请的日益国际化,因而极大丰富了关于如何提高获得高质量专利的可能性的论述和文献。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和归纳自2011年以来WIP0SCP历次会议所涉及的关于“专利质量”讨论的基础上,以国际视角谈谈影响专利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高质量专利培育应具有的国际视野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好国际资源。

国际视角下“专利质量”的概念

由于专利申请日益国际化,WIPO SCP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提高全球专利质量的方法。各国专利主管当局对“专利质量”的概念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为反映各国专利局如何理解“专利质量”,2017年12月,在日内瓦举行的SCP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基于80个成员国和两个地区专利局关于如何理解“专利质量”一词的問卷调查回复,WIP0秘书处编拟了一份关于成员国如何理解专利质量的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关于如何理解“专利质量”一词,一些国家在回复中明确阐述为“似乎并不存在这一术语的法律定义”。总体上,回复中出现了两个主要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专利质量”一词涉及专利本身的质量;第二个概念是,应在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程序的语境下理解该词。多数回复认为,“专利质量”的概念可能涉及不同方面,例如各局的专利流程和管理质量、检索和审查质量、授权专利的质量或者专利制度质量。还有一些回复认为,专利质量还应包括除专利审查和授权之外的其他因素,比如,瑞士指出,专利质量受整个“环境”的影响,包括执法程序以及司法程序。新加坡观察到,定义专利质量的一些参数还与发明的技术成熟度和/或申请人的专利策略有关。一些国家也提到专利申请的撰写质量也是专利质量的方面之一。除了上述因素,一些回复概括了定义“专利质量”一词的其他考虑因素。比如中国指出,尽管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提供专利质量的定义是比较复杂的事情,但是总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因素:技术创新髙度、专利文档撰写、专利权的稳定性、专利有效期和专利的运用情况。日本特许厅(IPO)认为,满足以下三个因素时才能认定为高质量专利:(ⅰ)专利权在授权后不会被无效;(ⅱ)专利权的范围与其公开内容和技术创新水平相匹配;以及(ⅲ)专利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欧亚专利局(EAPO)的回复指出,专利质量对不同环境中的利益攸关方的意义是不同的,比如专利持有人可能认为,一件高质量专利意味着一件从执法、诉讼和商业化(例如颁发许可)角度来讲可靠的专利。

从上述文件总结的观点不难看出,对于专利质量的理解不仅可以从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视角进行界定,还可以从专利制度的角度进行解读。实际上,早在SCP问卷调查之前,在2011年12月SCT第17次会议文件中公布的相关专利局关于“专利质量”一词的评价中,德国专利局就已提出了自己的“DPMA专利质量标准”7(见框图1),从不同视角对专利质量进行了更清楚的界定。

本文认为,上述“DPMA专利质量标准”比较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各相关利益相关方对“专利质量”的关注点,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专利质量”一词的重要参考。

应该指出的是,尽管成员国没能对专利质量的定义达成一致,但普遍认为,髙质量的专利审查程序对于审查结果即专利本身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认为,从专利局的角度来看专利质量,高质量专利至少需要满足“DPMA专利质量标准”第二部分列出的各项。虽然包括申请人(含代理人)、专利局和司法系统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对专利质量都发挥着重要影响,但不可否认,高质量的专利审查和授权程序与高质量专利密切相关,并在涉及专利质量的所有环节中始终起着“压舱石”的作用。对此,本文不再赘述。

高质量专利培育应具有国际视野

根据WIPO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的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 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在过去10年间也经历了超十倍的增长。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申请大国,但中国向海外申请专利的水平和实力却比较薄弱。

WIPO《世界知识产权指标》2017报告显示(见图1),2016年,美国居民在国外提交的专利申请(215,918件)是中国居民(51,522件)的四倍。紧随美国之后的是日本(191,819件)、德国(75,378件)和大韩民国(69,945件)。自2012年超过日本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专利申请的最大发源地。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来自中国的所有申请中约有96%是在国内提交的,只有4%在国外提交。相比之下,国外申请占日本和美国申请总量各自的43%左右。对此,WIPO总干事评价说:“国外申请反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也传递了在外国市场中对技术进行商业化的意愿。”考虑到申请专利的高额成本,申请人为之寻求国际保护的专利可能具有较高的价值。

对中国国内申请与国外申请数量的对比,可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解释:如中国的申请主要集中在国内,说明中国的创新缺乏国际性,或者说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还缺乏海外市场竞争的能力。但在国际上,特别是在WII>0每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中,本地发明的国际化程度(即本国居民向国外申请专利的数量)被认为是评估一国“专利质量”或专利价值的指标,其连同另两项指标一一本地高校的质量(由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前三的大学的平均分决定)和本地研究文献在海外被援引的次数,一起构成了衡量创新质量的三项指标。

图2显示2018年GII三项创新质量衡量指标的得分统计情况,以及创新质量指标表现最好的前十名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不难看出,高创新质量是日本、瑞士、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领先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并且这些国家在国外专利申请这项指标上均表现不俗。中国2018年在创新质量上排名第17位,但这主要归功于在高校质量(第5名)和引用文献(第14名)上的较高总分。而在国外专利申请上(第29名)方面,中国仍然低于高收入组别的平均分(图中浅蓝色显示部分)。

中国本地发明的国际化程度偏低,反映了总体上中国的“专利质量”或专利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提升专利质量、开展高质量专利培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树立专利布局的国际观,即专利布局要具备国际视野。

特别地,应当要让有意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明白,专利申请的全球合理布局是实现高质量专利的重要手段。专利布局不完整,仅“国外申请(特别是没有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提出申请)”一项缺失,就可能大大减损专利的商业价值,即便是在国内进行的市场拓展、商业谈判、技术许可和转让、融资等也将因此大打折扣,更遑论在海外市场的专利运营。对此,我们放眼全球专利申请态势不难发现,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者们无一例外都更多地在国外寻求专利保护(而多数创新也都源自这些国家),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其专利价值的最大化。

高质量专利培育应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当今全球经济为中国企业创造了大量机遇,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机会跨越国境出售产品与服务。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最缺乏深入了解而需要逐步积累经验的是,如何在海外市场明智地运专利战略和进行专利布局。这也正是实现高质量专利培育必须考虑的重要一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注重国际资源,特别是有效利用PCT体系。

(一)PCT为实现高质量专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PCT的目标之一是增加通过国际合作授予高质量专利的可能性。通过PCT提出一份国际专利申请,申请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或所有PCT成员国中要求获得对其发明的保护。目前PCT成员国超过了150个。根据PCT的规定,国际申请自提交国际专利申请日起到进入国家阶段的期限为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在此期间,申请人有充分的时间对市场、发明的商业前景以及其他因素进行调查,在花费较大资金进入国家阶段之前,决定其国际申请是否继续向国外申请,以及向哪几个国家申请专利保护,这样可以避免在未充分决策前,就大量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是,PCT程序中产生的国际检索报告和书面意见含有发明专利性的重要信息,为申请人决定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申请人还有机会在可选的国际初步审查阶段修改国际申请,与审查员对话以对申请进行充分说明和解释,并且在各国家专利局处理之前就使申请消除不利于授权的缺陷。这就意味着进入国家阶段的申请更有可能具有更高的质量。因此,PCT从制度上为申请人获得一份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PCT为在国家阶段授予高质量专利提供了质量管控保障

在国家阶段授予高质量专利的可能性,来自国际检索报告、书面意见和符合高水平国际规范标准的关于专利性的国际初步报告。PCT中规定的标准保证了国际检索和国际初审的高质量,这些标准包括国际检索单位和国际初步审查单位的文献、员工资质和检索方法等,而PCT国际检索单位和国际初步审查单位都是经PCT联盟大会特别指定的有经验的专利局,并在遵守PCT标准和时限的基础上进行国际检索和国际初步审查。因此,许多主管局采用了质量管理系统,以确保它们的程序适合于提供高质量的结果。由于国际检索或国际初审的质量能够得到很好保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为PCT申请成功进入有关国家的国家阶段铺平了道路。因此,利用好国际检索和国际初审程序,将会大大提升PCT申请在国家阶段被授予高质量专利的可能性。

(三)PCT专利申请数据为准备高质量申请文件提供了重要参考源

PCT申请数量增长迅速,WIPO的PATENTSCOPE数据库平均每周公布约5000件PCT申请,数据库现包含340万件通过PCT体系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PCT申请一经公布,即自公布之日起成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并被包括在PCT规定的“PCT最低限度文献”之中。由于当代最新技术常常以国际专利申请的形式首次公开,因此已公布的PCT申请就成为权利人在进行海外专利申请之前查新检索、用以了解技术发展和专利申请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PATENTSCOPE数据库,权利人可以在PCT申请公布之日起访问其全文,也可检索约6600万件国家和地区专利局的专利文献;可以用多种语言输入关键词、申请人名称、国际专利分类以及其他检索条件来检索信息。作为强有力的检索工具,PATENTSCOPE还可以进行多语种检索(CLIR)和机器翻译。因此,对于重要的专利申请项目,特别是需要在多个不同国家寻求专利保护的项目,发明人可先利用PATENTSCOPE进行查新检索,以判断现有技术是否影响其发明创造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从而客观地确定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主题。发明人经过查新检索之后,再通过PCT体系在世界各地提交国际专利申请,就可极大地保障最终获得一件高质量专利的可能性。

总之,对培育高质量专利而言,PCT体系的好处还不仅限于此。PCT体系本身具有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安全性,使PCT体系可以成为企业实施明智的专利战略和进行有效的专利布局的得心应手的友好工具。

小结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加快,目前我国专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作为体现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更成为当代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然而,在这一进程中,虽然我国对外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对外申请的绝对数量、质量和产出率却远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专利布局质与量的困境已成为限制我国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牢笼。

因此,在“创新驱动战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讨提升专利质量和培育高质量专利的观点、途径和办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从“高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对专利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包括申请人(企业)、代理人、专利局和司法部门等。对有意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而言,这一过程中最重要和最需要加强的,是以全球视野规划好专利战略和做好专利布局,同时要善于用好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服务体系在内的国際资源。

猜你喜欢
专利局专利申请检索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中国去年国际专利申请量5.899万件,居世界第一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日经AI专利申请排行榜:中国AI专利申请超美国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2017年欧洲发明专利申请排行榜 华为第一
印度专利局将在《官方公报》中对外公布专利申请信息
欧洲专利局连续六年位居全球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