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证
卢金友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院长
来到长科院的30余年,我荣幸地见证了长科院与祖国共同奋进、共同辉煌的历程。30余年来,长科院科技人才队伍从数百人发展至千余人,博硕士人才从10余人增长至占比64%,学科专业数量从几个拓展至近20个,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从简陋逐步走向现代化。我们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河工模型,围绕以防洪为中心的“治江三阶段”方略、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治理与开发、长江大保护等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就,为治水治江事业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这30余年,长科院逐步成长为一个人才济济、专业齐全、综合实力强劲的科研大院,在使命与担当中成就事业,书写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及长科院建院近70年来科研成就最瞩目、科技支撑最给力、科研条件改善最显著、经济规模增长最快的壮美篇章。
长江防洪模型荆江冲淤演变预测试验
建院近7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跟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以科技助力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为国家水利事业发展注入无限动力。作为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单位和长江流域重要水利科技支撑单位,长江科学院围绕长江开展了大量原创性科研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为长江的保护、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以防洪为主的“治江三阶段”战略,完成荆江分洪工程整体布置方案和北闸、南闸等多个模型试验研究工作,承担下荆江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攻克江湖整治关键技术并提出河势控制和河道整治方案,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崩岸治理和重点河段整治工程,为长江防洪和河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参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等综合规划和专项专业规划编制,主持《下荆江河势控制规划》编制,承担了大量水利前期规划、三峡后续规划、水资源管理等项目,开展了大量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等工作,为流域规划与水行政综合管理提供了多方位科技支撑。
大力开展防汛抗旱减灾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研发,为“’98洪水”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灾害提供科技救灾支持,为流域防汛抗旱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撑,为确保大江安澜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参与立法、规划编制和制度建设等工作,承担多项专题研究,参与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河湖管理督查等多项专项工作,作为长江委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制稳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为流域内省市县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提供技术服务,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多方位科技支撑。
瞄准关键和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提供科技支撑。先后参与200余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其中,全过程、多方位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布垭水电站、丹江口水利枢纽等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攻克了一大批重大技术难题。泥沙问题论证、明渠导流通航、柔性防渗墙、大流量深水截流等多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为三峡工程赢得“国之重器”美誉;攻克膨胀土顽症、超大穿黄隧洞、水源区水质监测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安全供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技支撑;在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建设中,攻克深厚覆盖层处理、超高堆石体填筑等技术难题;在金沙江、乌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全国各地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长江科学院各专业团队深度参与,为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为国家水利事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的同时,长江科学院累计完成万余份科研成果报告,44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70余项,主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50余部,发表“三大检索”科技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