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以坡耕地改造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在改变巴蜀大地的模样。
四川省坡耕地分布广、面积大,全省有坡耕地面积4278.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8.01%。从2010年开始,四川省先后在泸县、资中县、岳池县、雷波县、南部县等30个县(市、区)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完成坡耕地改造49.52万亩,完成总投资14.82亿元,改善了生态环境,助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坡耕地变梯田,水土流失明显减轻。通过项目实施,坡地变梯地,薄地变厚地,瘦地变肥地,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林草植被覆盖度逐步增加,人均永久性基本农田1亩以上,人均增收40%以上。据统计,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9.46万t,每年增加蓄水量约 511.69万m3,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实施综合治理,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以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为引领,通过整合实施涉农项目,项目区实现了“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标准,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机械耕作、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等问题。据统计,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13.8%,群众劳动生产率提高24.6%,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抵御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荒山变金山,助力脱贫攻坚。项目区耕种土地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年亩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升,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会理、汉源、屏山等县(市、区)借助水土保持工程,大力发展石榴、花椒、绿茶等产业,成为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助力脱贫攻坚的典范。广安区通过项目实施,每年都能新建一个3000亩以上成片规模的粮油蔬菜基地,粮经比由7∶3调整为6∶4,人均基本农田由0.57亩增加到1.1亩以上,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纳溪区创新实施“投资公司+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村民”四位一体模式,依托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治理后的小流域涉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治理前增长40%以上,所有贫困户全面脱贫。
助推乡村振兴,旧貌换新颜。平昌县结合坡耕地治理项目实施,整合涉农资金2440万元,在驷马镇元峰村按照产村相融的思路,同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引导群众对人居环境进行“五改三建”和社区式改造配套,坡改梯、绿化村道公路、规模栽植黄金梨脆皮李、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一项项措施使元峰村变成了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好评。
见 证
左 勇四川省岳池县水土保持办公室主任
我从事水土保持工作28年,始终初心不改,牢记使命,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终身事业。28年里,我见证了水土流失治理给全县带来的喜人变化。在坡耕地治理工作中,全县水保人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科学制定规划,严格制度管理,促进项目区产业及时跟进,为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经过全县人民一年接着一年的努力,昔日的坡耕地变成了高产梯田,原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果园和蔬菜基地,项目实施区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水美新村,成为当地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岳池县得到了成功验证,项目区群众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享受到了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