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桂英
慢性心功能不全为常见、多发疾病,临床表现为体力及耐力下降、呼吸困难等,病史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针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有学者指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由于患者病情缓解后,多选择在家休养,因此家庭参与式护理非常重要。本研究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研究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胶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女21例,男30例,年龄48~75岁,平均(63.54±5.19)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III级30例,Ⅳ级10例。观察组女22例,男29例,年龄47~78岁,平均(63.29±5.08)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III级28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病程>6个月;患者及家属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进行常规入院宣教、心理护理、日常基础护理等;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电话随访。
1.3.2观察组 接受家庭参与式护理。(1)健康教育。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疾病知识认知情况等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一对一进行),讲解疾病诱因、自我病情监测、治疗注意事项、病情加重表现等知识,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次/周,组织患者及家属参加。(2)心理疏导。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生活难以自理、长期卧床等,常存在焦虑、恐惧、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对患者实际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给予相应心理疏导,并劝导其多与社会接触,克服个性缺陷,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使其为患者提供充足情感支持。(3)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在心电监护仪下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步行训练等),从低运动量开始,运动强度增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次/周,以无显著不适症状为度。嘱咐家属对运动训练进行监督,保证坚持进行。(4)从医行为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讲解,提高其对药物的认知程度,使其明白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要求家属督促患者坚持服药。(5)随访。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周,主管护师家访2次/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调整护理方案。
(1)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支持情况,分3个维度: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评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情况越好。(2)护理前后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护理前后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0~100分,≥85分为满意,66~84分为基本满意,≤65分为不满意,将基本满意、满意计入满意度。
护理前两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评分及总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SRS评分对比分)
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评分对比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社会支持指个人自尊感、归属感及安全感等各种社会相互作用,对缓冲应激、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尤为重要[4-5]。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自身主动性较差,与他人交往困难,多存在自卑感、不自在感,其感受到的被支持、被尊重、被关怀程度较低,社会支持情况较差。家庭参与式护理中,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克服个性缺陷,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嘱咐家属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情感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同时,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家庭参与式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在于:心理疏导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社会支持情况得以改善;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并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可改善患者的体力、耐力;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并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利于心功能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家庭参与式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护理满意度,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有关。
综上可知,家庭参与式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社会支持度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