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长安
小时候,父母常说“人情四处赶,下雨好借伞”,教育我们要搞好邻里关系,这样,当我们遇上困难的时候,大家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其实范围扩大一些,群众也是党员干部的“邻居”,今天,我们又该如何搞好干群关系呢?有干部也深谙“借伞”之道,拿公家利益广撒人情,虽是少数,但这种损公肥私的现象不能不察,值得一说。
现实中,个别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或者搞“轮流坐庄”式慰问,元旦送张三一壶油,春节给李四两百块钱;或者在低保、土地补偿、拆迁等方面搞“平均主义”,说什么“有马大家骑,有饭一起吃”……这些干部看起来是在尽可能照顾到每一名群众的情绪,也没有中饱私囊。可往实里想,个中滋味却又耐人寻味:没有揣腰包,很大方,却也不见其掏腰包呀,他们不过是慷公家之慨罢了。
事实上,个别干部连吃个工作餐也叫上一些不相干的人,拿公款买单,结交三朋四友,何乐不为?
还真不可为,用公家利益为个人利益修路架桥,不仅让清清爽爽的干群关系污浊不堪,而且滋生出歪风邪气。比如,因为下暴雨,院里大树砸了村民自家房屋,政府答应给一定补偿,可村民却大吵大闹要求赔偿。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又不是拿干部私人的钱,公家的钱不要白不要。还有个别村民就盼着搞民意测评、村民选举,因为他们知道到时候相关干部要给他们送烟送酒,甚至送钞票,还可以借机提要求,让干部在扶贫资金、低保资格等方面做承诺。十八大以来,类似案例反复证明,如此用心良苦的付出,群众不买账,拿公家利益“投资”,打错了如意算盘,注定“赔本”。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竭力搞好干群关系本身没有错,错在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要知道,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全面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公正廉明,大公无私;乡村振兴,每一名基层干部务必要除弊革新,积极同陈规陋习作斗争,做好表率,清清白白做人,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干群关系。
要想真正得到群众理解、支持、好评,投上赞成票,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努力干好工作,造福一方,用实打实的成绩提高群众获得感,以群众的幸福感换取满意度;同时,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用良好的口碑,换取群众最大的支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