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10 月1 日,天安门城楼,伴随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庄严宣告,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新纪元。面对执政的考验,加强党纪建设显得尤为迫切。1949 年11 月9 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朱德兼任中央纪委书记。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纪检工作的历史和党的历史一样久远,与腐败分子作斗争,贯穿了党的发展历程。历经风雨的朱德深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主持创建中央纪委的办事机构,制定工作细则,选调优秀干部,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为了确保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朱德在中央及各级纪委成立之初,便要求各级党委切实加强对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为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1951 年4 月,在党的全国纪律检查工作干部会议上,朱德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更加重视纪律检查工作,并经常检查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予以具体指导。”
当时,除个别地区外,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虽均已建立纪委,但全党从事纪律检查工作的专职干部尚不足1500 人,素质更是参差不齐。为此,朱德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1950 年9 月,中央收到一封武汉医务部门人员写的匿名信,举报市卫生局副局长宋瑛工作失职。中央把信转给武汉市委,要求严肃处理。武汉市委又把信转到市卫生局党委,结果落到了宋瑛手上。宋瑛认为写信人是“有意破坏”,并认定是市属第二医院的纪凯夫等人所写,跑去找他们核对笔迹,强迫他们承认。正巧,第二医院公款被盗,宋瑛就和副市长周季方一起,把盗窃罪名嫁祸给纪凯夫,对纪凯夫羁押逼供。事情越闹越大,引起朱德重视,在中纪委的直接干预下,中南局纪委对此案进行调查,证实了纪凯夫的清白。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到医院慰问纪凯夫:“如果有任何政府工作人员敢于向检举人进行报复,人民政府是要坚决予以制裁的,不管这种人职位有多么高,功劳有多么大。”1952 年2 月16 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纪委处理周季方、宋瑛等阴谋陷害案的消息。
1951 年,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始,朱德领导中纪委查处了一大批有贪腐问题的党政领导,著名的“大老虎”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天津地区专员张子善就是在这次运动中落网并被枪决的。但“三反”运动也出现一些过火行为,后来,朱德指导各级纪委进行了大量繁琐的复查工作。作为第一任书记,朱德以身作则、细致严谨的作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1949 年11 月到1955 年5 月,在担任中央纪委书记5 年7 个月里,朱德对纪检机关自身建设始终高度重视。
早在1950 年5 月,朱德就要求纪律检查工作人员:“自己要正派,要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团结群众的模范。”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涉及范围广,指导方针明确,方能取得实效。朱德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多次强调纪律检查工作必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广大纪检干部指明了方向。
1953 年11 月,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有效地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就要反对分散主义,就要了解、检查党的各个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无违反党章、党纪、党的政策和决议的行为。
在担任中央纪委书记期间,朱德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适应长期执政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在担任中央纪委书记期间,朱德围绕执政党如何加强管党治党,尤其是做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前瞻性的思想和论述,时至今日依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50 年7 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盛夏。此时的朱德,正在思考如何整顿党员干部作风的问题。17 日,朱德在致函毛泽东概述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情况时提到,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生活中搞特殊化,轻视党的组织和纪律;贪污腐化、铺张浪费等等。”
5 天后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朱德再次指出,要注意“不关心群众痛苦,不爱护国家财产,工作有布置无检查,成为在公文上兜圈子的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官僚主义作风,“干部作风好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就能密切和巩固起来。”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朱德多次强调,在党内严格执行铁的纪律,不管任何组织或个人,只要违反了政策,违犯了纪律,就要去检举、纠正。
1950 年5 月6 日,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指出,“如果党内没有纪律,或者不坚持执行党内纪律,那我们的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1953 年11 月11 日,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强调:“我们的党只有一种纪律,绝不允许任何不受党的纪律约束的独立王国的存在。”
这些关于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在党内严格执行铁的纪律的思想,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党的集中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居身务其质朴,教子要有义方”,朱德故居和朱德父母故居中的这两个楹联,出自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意在劝勉家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朱德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勤俭的佃农家庭,少年时代艰辛的生活经历、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朱子家训》的引导,深深影响着朱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自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身居高位,却从不以元勋自居,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革命的老英雄”本色。
据朱德的孙子朱和平回忆,“1962 年,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有一次吃饭,爷爷奶奶专门安排了由马齿菜、野苋菜和苦菜组成的一桌菜,爷爷边吃边对我们说,‘这菜苦吗?长征时我们连这样的菜都没得吃!现在毛主席领导人民克服困难,带头不吃肉,我们都要听毛主席的话,同人民共艰苦!’”
1963 年12 月26 日,朱德给后辈题词:“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这三个“勤俭”,充分体现了朱德的生活态度和崇高品德。
“不要搞特殊化!”是朱德教育子孙的一句名言。为此,朱德对家人规定了“三不准”: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穿、住、玩。在使用公车这个问题上,朱德从不破格,就连夫人康克清都是乘公共汽车去上班。
朱德在遵循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以无产阶级优秀分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亲属,培育了良好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