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

2019-11-18 10:1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研究生梁超伟
党课参考 2019年22期
关键词:统一国家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研究生 梁超伟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显著优势。这为新时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坚持独立自主在党和国家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这一论述不仅概括了独立自主的科学内涵,也明确了独立自主在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坚持独立自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国家学说的积极践行和坚持发展,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必然选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独立自主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方针范畴,而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革命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败,1930 年5 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情况。”此后,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要问题的新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讲求战略战术的独立自主,明确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方针,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独立自主原则在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坚持和发展。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进一步强调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强调只有坚持独立自主,不照搬照抄他国经验,才能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精神,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为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在坚持独立自主精神实质的同时,也赋予独立自主鲜明的时代内涵。

(三)坚持独立自主不仅适用于党所领导的国内各项事业,也适用于党和国家的一切对外交往活动

关于对外交往中的独立自主,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是个穷国,为什么能够在世界的多极格局中占有一极的地位?就是因为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大国”。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在今后的对外交往中继续坚持独立自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只有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精神、坚持独立自主道路,才能真正树立起中国谋求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才能真正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才能真正赢得其他国家的信赖,才能真正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真正在互利共赢中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二、坚持对外开放是党和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思想、世界交往的理论、国际分工的思想、世界市场全球化的思想和自由王国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商品经济具有对外开放的内在属性,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迅猛推进的条件下,对外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史就是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的历史。只有在逐步走向开放的前提下,人才能逐步摆脱原有狭隘的民族性、地域性的固有认识,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已有论述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角度着眼,明确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保持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此后,斯大林从“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晰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明确了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这些论述共同构成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理论渊源。

(二)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是总结历史经验的结果

历史的发展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国家发展才能较为顺利,经济才会有活力,思想才会活跃,文化才会繁荣;反之,如果选择闭关自守,国家发展就会停滞,思想就会僵化,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会渐渐消弭。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都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历史上的这些时期都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运鼎盛的时期。而到了明朝中后期,闭关自守代替了对外开放,夜郎自大替代了交流互鉴,古代中国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渐渐消弭,思想僵化、盲目排外最终使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渐渐落伍。因此,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是国家发展活力、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

(三)中国激发社会主义发展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需要坚持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对外开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着一贯而又明晰的认识。在《邓小平文选》中,“对外开放”始终是一个高频词和核心词。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开放伤害不了我们”;“长期闭关自守只会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会变”。此外,邓小平同志还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既包括对内开放,也包括对外开放;既包括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既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既包括沿海地区的开放,也包括沿江、沿边地区和内地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历史。1998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一是实现了对外开放思维方式的转化。从最初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对外开放的思维方式日趋完善。二是实现了对外开放由量到质的转型升级。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还面临着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开放水平不均衡、创新发展能力不足、规避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我国实现对外开放由量到质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三是在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实现了对以往西方对外开放理论的超越。旧有的西方对外开放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掠夺式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往往与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相伴随,南北差距在其对外开放战略中日趋拉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趋凸显。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总结,是综合近期利益诉求和长远发展规划的新型开放战略,凸显了中国的发展智慧,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三、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落脚点

(一)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外因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的生动反映,也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

列宁曾从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高度审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列宁强调,俄国无产阶级文化派那种坚持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做法是中非洲居民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以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以外,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自此,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成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发展观的重要原则。而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发展大势决定了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在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赋予了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中国特色。

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在国家建设和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1956 年4 月25 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1958 年6 月,毛泽东对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进行批示时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表明,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就会取得显著成就,而如果对这一关系的认识产生偏差,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就会遭受挫折。可以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和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有着密切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是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关于对外开放,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党的十九大报告实现了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内在关系认识的新发展。

(二)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致目标,具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发展的相同愿景

这种内在的一致性为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提供了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契合性。新时代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一是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承认不足、勇于纠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的务实精神和实干作风,集中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性。二是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实现了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正如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在同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谈话时所讲,“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这样道理才能讲通,也才不会丧失民族自信心”。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就是一个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的过程。三是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体现了中国优势,提供了中国经验,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中,中国致力于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统筹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明晰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四是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摆脱了在以往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认识的两个极端,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

讨论题:

1.为什么说坚持独立自主在党和国家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为什么说坚持对外开放是党和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和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统一国家发展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淝水之战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区域发展篇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