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协研究室综合处干部 王娜
安徽省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何宏祥
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了鲜明生动的阐述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 个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需要全面认识并充分发挥这一显著优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今天繁荣昌盛、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国家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实践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植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巨大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是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获得广泛的、强大的力量支持,使得在重大事项上能实现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凝心聚力办成一件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要事好事。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党和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关系,支持各方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替代。因此,党既能把各个方面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又能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齐心协力把大事办成、把难事办妥、把好事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基础。我国虽然实行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是在发展方式上始终突出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上始终突出按劳分配为主体,为我国在调配资源、动员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了重要保证,是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制度依据,汇聚了更广泛的力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需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放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去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多、生产力不发达、资金基础薄弱,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只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这一大事上。“一五”计划期间,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进行了以156 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由694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化建设,拉开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序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经济困难、帝国主义封锁的艰难条件下,党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在较短时间内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实现了大庆油田的勘测与开发,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改革开放后,我们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集中必要的力量,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了一批重点骨干工程,先后建成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工程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减贫脱贫事业中,我们集中优势兵力,互助互赢,沉甸甸的“脱贫答卷”背后,是各方资源的统筹协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众志成城,是举全国之力的攻坚克难。
2016 年5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实现全局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发展的统筹兼顾,将资源有效整合到战略性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破解关系国计民生的难题,推动中国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时期,但在本质上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探索时期。
在改革开放前,基于落后的农业国现状,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集中资源发展国家工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发挥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两者各司其职,相互辅助,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还存在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东部地区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许多社会矛盾,亟需加以解决。充分发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有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党和国家整体把握,统筹发展,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调度和指挥,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国家治理体系的公平正义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负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坚持集中力量办好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件大事,保障每一位公民都公平平等地享有国家发展成果。
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能够调动全民积极性,凝聚社会力量,有效应对党和国家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无论是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性问题加剧等重大风险挑战,我们都能众志成城、克服困难、战胜风险。面对发展过程中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风险挑战,我们之所以能积极应对,根源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越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维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有利于实现全国一盘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自上而下有效组织和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应对风险挑战。
2016 年5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不断发展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成就事业的法宝,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了鲜明生动的阐述,他说:“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感;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有了党中央这个坐镇中军帐的“帅”,就能做到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环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要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必须依靠亿万人民的主体力量和创新精神。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获得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才能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不断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够不断发展完善,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民主集中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激发全党创造活力,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有利于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防止西方政治体制中“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弊病,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统一,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的转变,要想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必须努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要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激发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率,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及时纠正市场扭曲、弥补市场失灵,形成市场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格局。要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路径、方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确保党、国家和社会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力、统筹协调力、社会号召力,拥有集中一切力量、资源向着伟大目标前进的强大动力。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更好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危机挑战,凝聚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形成一幕幕“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景。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的制度已经至善至美,毫无瑕疵。为了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必须着眼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的13个“坚持和完善”,对未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出了部署,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13个“坚持和完善”从不同方面加强和巩固了包括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讨论题:
1.如何理解“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