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

2019-11-17 08:26卢秋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珠珠融合信息化

卢秋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刊记者走访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亲历者,探寻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路。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前任馆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王珠珠近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回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史,王珠珠教授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蕴育、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几个阶段。

其中,蕴育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重点工作是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此时的教育信息化经历了装备计算机、编制教学大纲、编制教材、开发课程的阶段,参与的机构包括: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电视师范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中小学计算机中心(北京、上海);实验区、实验校等。

起步阶段是从世纪之交的1998年到2007年。当时教育资源短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影响这1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措施有校园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

应用阶段是从2008年到2016年,信息技术深入渗透教育教学。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理念,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两个方针,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三个工作策略,培训、试点、开放协作。以“三通两平台”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多媒体网络教学蓬勃发展。

融合阶段始于2017年,还在持续发展中,信息技术引发创新模式,业态在发生变化;教育从公平质量到有质量的公平。从教育信息化1.0到2.0,努力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智能时代来临。三全两高一大“三转变”,形成“三模式”的新标杆,教育信息化有了更加高远的发展愿景。

如果说,蕴育阶段是处于前教育信息化时期,起步、应用、融合是教育信息化时期,那么创新阶段则发生在智能时代,由创新驱动。

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王珠珠教授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支撑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发挥了促进教育公平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教育起源于基础教育名校课堂和名校网校,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双师教学、网络教研、名校工作室、大家慕课、新一代网校等,对贫困地区共享优质资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山东初中数学同步课堂,农村学生可以和县里更好的学生一起上课,在学习社区中相互启发。

二是探索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形成一些可复制的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改善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调整了师生关系,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让学生个性化学习。

三是构建了扩大优秀教育资源供给的新模式。如为农村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特别开发的系列资源。

四是形成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新方式,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中国经验

在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中央电化教育馆成立于1978年。在以广播电视为主要媒体的发展时期,中央电化教育馆积极推动了电教设备的引進、电教教材的开发和视听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应用,承担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后并入国家开放大学)的筹办工作,为实施“小功率多布点”式的卫星广播电视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中央电教馆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采用先进成熟技术,加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很多被教育部的决策所采纳。比如,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起到了加速学校数字化的进程,为后来网络化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

“十二五”以来,国家深入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其中推进了学校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示范引领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教馆在承担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任务中的探索与创新。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结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之路的创新与主要经验,王珠珠教授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超预期发展和历史性跨越。全国97.6%的学校接入互联网,已有57%的学校建有无线校园网络,出口带宽100M以上的学校占55.4%。93.2%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73.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超过3/4的教师每周使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正在整体迈向世界前列,把握好智能化的机遇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贡献度。

当前,教育部通过《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已经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与教育教学、教育改革融合进行了系统部署,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使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这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猜你喜欢
珠珠融合信息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融合》
上帝理发师
上帝理发师
孙国华教授与外孙女孙珠珠在一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