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
前些天,知名文化专家马未都在成都碰上了一件糟心事。成都小吃全国有名,可当他到著名的老字号“龙抄手”吃过后,却是后悔不迭。他在微博上感慨,老字号就剩招牌了。
怎么回事呢?马未都在微博上吐槽,进了餐馆包间,“包间费先收80元,餐费另算”“小吃16道,有名的小吃都有了,好吃的小吃没吃到”“除了油辣,乏善可陈”;聊得正高兴时,“服务员进来毫不客气说,我们要下班,你们吃完走吧”。总结起来就是,一贵二难吃三服务差,服务行业不该有的毛病都有了。
老字号名不副实的情况的确存在。就拿杭州来讲,有的老字号餐馆还不错,还是大家日常会去光顾的场所,但有的老字号可就不那么美妙了。例如,杭州的面馆深受百姓喜欢,但受追捧的往往是一些开在犄角旮旯的个体面馆,而有的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当地人卻很少光顾,因为除了名头大,实在找不到光顾的理由。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这些年来也遭遇经营困难,业绩滑坡。全聚德的业绩快报显示,其2018年的利润已跌出亿元大关,而狗不理包子到2018年,整个北京城只剩下两家店,主营业也变成了卖速冻产品。这一切,关键就在于口碑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老字号餐馆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心态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最早的老字号,管理很严,对每一道菜、每一个顾客负责,口碑直接决定餐馆的兴衰生死。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餐馆分量少、价格贵、口味差的问题,也就容易得到解决,或者说餐馆本身就不敢这么做。但如今,不少老字号染上了浮躁的毛病。因为,老字号一方面享有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因为想赚快钱,沉迷于资本市场,不加选择大搞加盟店,加上监管不力,就会质量下滑,就容易出现马未都碰到的情况。
有人可能会说,老字号以前不也曾经历过一段辉煌的时光吗?如全聚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深受百姓喜欢啊。这其实是因为,那时候的餐饮消费还没那么丰富,竞争不充分。现在这样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已经不存在了,老字号的痼疾也就暴露无遗。有些老字号片面迷信做强做大、加盟经营等现代餐饮业的运作方式,结果管理不当,反倒造成口碑和业绩滑坡。
(选自《钱江晚报》)
小编有话说
老字号要恢复旧日辉煌,只有加强管理、理顺机制、提升服务,不能连老底子都丢了。这里的老底子,一是指口碑效应,而口碑是靠服务积攒起来的;二是工匠精神,专心致志把老本行做好。老字号之所以是老字号,就在于手艺高超,让人信服。如果小吃店连一屉小笼包都做不好,开面馆的连一碗面都让人看了食欲全无,最终还能靠什么维持呢?躺在政策保护、资金扶持的温床上过日子,总有一天是要把老本吃没的。
适用话题
敬业;工匠精神;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