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2019-11-17 04:44祁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7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临床效果糖尿病

祁波

[摘要] 目的 针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对其采用介入治疗以后,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随机挑选50例,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n=25),分别对其进行普通治疗和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血糖改善情况以及3、6、12个月内患者动脉阻塞情况的改善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患者的治疗效率、血糖改善情况以及3、6、12个月内患者动脉阻塞情况的改善率均要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对其采用介入治疗以后,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在动脉阻塞情况得到良好的缓解和改善,从而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a)-0036-02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血液中糖分含量较高而引发的一种新陈代谢异常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血糖较高,从而引发胰岛素分泌异常、缺陷,导致其功能及作用受损,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较高,导致患者的各项组织、器官、神经等出现慢性损伤,导致患者的机体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其他并发症,例如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1],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该文主要针对在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受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治疗的50例患者,对其采用介入治疗以后,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随机挑选50例,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n=25),分别对其进行普通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对比组患者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3:12,年龄均值为(61.92 ±4.11)岁;观察组患者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5:10,患者的年龄均值为(61.23±4.32)岁。以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②患者、家属、相关伦理研究委员会签署相关治疗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对相关药物存在过敏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使患者了解自身的发病机制和患病原因,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树立信心,降低对疾病的恐惧、担忧,另外,在进行一般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标,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口服用药治疗和注射胰岛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能够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补充体内必需的能量物质。

1.2.2 观察组  在对比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采用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在治疗前先对患者的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针对阻塞位置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分别置入长度为40~45 cm的长鞘,观察患者介入治疗以后的各项指标。

1.3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血糖改善情况以及3、6、12个月内患者动脉阻塞情况的改善率。评定标准为:显效:通过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控制,血糖维持正常值,治疗后预后效果明显;有效:通过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血糖维在正常值上下波动,治疗后预后效果较好;无效:上述无改善。血糖指标的正常值为:空腹情况下正常血糖指标为3.9~6.1 mmol/L,餐后2 h正常血糖指标≤7.8 mmol/L。

1.4  统计方法

该次使用SPSS 17.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6.00%(24/25),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80.00%(20/25),见表1。

2.2  兩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对比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下血糖指标以及餐后2 h的血糖指标均要优于对比组,见表2。

2.3  两组患者3、6、12个月内患者动脉阻塞情况的改善率对比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3、6、12个月内患者动脉阻塞情况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比组,见表3。

3  讨论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主要患病因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针对患有Ⅰ型或2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是由于身体中存在遗传异质性,导致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从而引发糖尿病,另外,过度饮食、运动量少等因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从而引发免疫系统异常[2]。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还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为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该疾病按照患者的病变性质可分为两种,其中包括动脉增生性病变和动脉阻塞性病变,动脉增生性病变主要是由于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小动脉内膜出现增生现象,从而导致患者的管腔发生闭塞现象,动脉阻塞性病变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流进入动脉,导致发生栓塞症状,使患者的动脉受到压迫,造成阻塞[3-4]。

就目前而言,针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的患者在進行治疗过程中,主要对患者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5]。但是,在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治疗时,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糖尿病,对患者的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的改善情况不明显,因此,在该次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其中,介入治疗主要是一种采用介入技术,对患者进治疗的方法,该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血管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两种。血管性介入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等方法,而放射性治疗等就属于非血管介入技术[6]。在该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采用的治疗方法为血管支架置入术,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对患者的血管阻塞部分进行疏通,从而有效实现动脉血管的栓塞治疗,预防患者发生动脉栓塞症状,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的复发情况[7]。

综上所述,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对其采用介入治疗以后,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在动脉阻塞情况得到良好的缓解和改善,从而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质量。因此,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颖.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4):457-458.

[2]  李智,陈莹莹,王耿.左主干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阻塞性病变行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与哲学(B),2017 ,38(3):25-28.

[3]  孙德宝.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血管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5):89,92.

[4]  朱轲.糖尿病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105.

[5]  闫瑞强,李启民,刘海艳.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5,3(4):191-192.

[6]  李迎新.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2):61-62.

[7]  魏苇.彩超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5):38-40.

(收稿日期:2019-06-10)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临床效果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