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根
【中考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研学或许带给你全新的体验,或许引发你深层的思考,或许给予你更多的期待。请从下面三个写作思路中任选一个作文。
(1)从经历过的研学活动中,选取在“创造性解决问题”方面对你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写一篇记叙文。
(2)你梦想过到海底、地心、太空等地方研学吗?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编写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3)有人说,研学就是旅行;有人说,研学就是学习。你是怎么认识的,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专家评析】
2019年嘉兴中考作文题目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整合交融的考查,体现出较好的教学导向。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1.导向真实写作。文题围绕“研学”的专题进行整体化、系列化设计,三道作文题均统整在“研学旅行”这一实践性活动之下,与整套试卷的主题保持一致,体现了“读写一体”的理念。另外,文题还体现出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即作文教学不仅要和教材、课堂相勾连,还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时代的变迁;作文不只是技巧,更是生活,是思想情感的记录。
2.强化文体意识。第一题,记叙事件。对考生而言,“研学”并不是一个陌生话题,试卷中也有对“研学”的解说。这个命题的用意是鼓励考生平时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一命题让考生有事可叙,有利于他们表达真情实感。当然,重点应落在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上,也就是说,要详细展开是如何“不走寻常路”去解决研学中的问题,否则就会淹没在人群里面。第二题,关键是想象,带有“科幻写作”的色彩,除了要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外,一定要紧紧围绕“研学旅行”这一主题。需要注意的是,想象绝不是胡编乱造,应當符合生活实际。第三题,谈对研学的认识,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除了观点外,关键是说理的过程,“说理”就体现在思维逻辑的有序和缜密上。可以说,举例的典型性和论证的严密性决定了此文的高下。
3.体现人文关怀。命题者设置了三个题目可供选择,显示了命题者对不同考生的主观关照与尊重。三道题既指向考生生活,考查考生体验生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考生的想象审美能力,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深入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思考和感悟。这样的设置,让考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充分展现才华。
【优秀例文】
少年长路当拿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里,行万里路显得犹为重要。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好的学习也在路上,少年长路当拿云。
走在红船旁,中共一大的历史犹历历在目。在中国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中,一群青年才俊站了出来,走在革命道路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在革命道路上不断前行,并在路上领会到要开辟一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路。而我立于红船旁,体会到学习也可以是在路上,少年长路当拿云。
荀子曾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同样的,如果不是走在路上,不是在路上学习着,又岂知天地古今之宽广呢?
站在泰山之巅,方可吟诵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会孔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登岳阳楼望洞庭湖之浩浩汤汤,才有感“此岳阳楼之大观也”。临大漠黄沙,西行古道,才有张骞之恒,班超之能,玄奘之坚毅,昭君之伟大。所以,最好的学习在路上,只有躬身行走在前人的路上,才能研学体会到他们的豪迈之魄,家国情怀,才懂得少年长路当拿云。
路这个字是由“足”和“各”组成,古人以智慧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脚去走各自的路,既要保持美国人凯鲁王克“我们永远年轻,我们永远热泪盈眶,我们永远在路上”的激情,也要拥有李太白面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困境时,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乐观。我们不仅要走在前人的路上学习,也要在自己的路上求索。
研学在路上,不只是旅行,更是自我的不断学习和修行。
[【专家点评】]
文章题目巧妙“篡改”自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诗句“少年心事当拿云”。“拿云”比喻志向远大,凌云壮志。题目与内容浑然一体,使文章有一股“少年壮志”的豪迈之气。
文章立意高远,从红船革命精神写到当今少年应该具备学习求索精神,“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使写作思路清晰严谨。另外,作者善于引用古诗文名句,使文章文采斐然,也有力地证明了“最好的学习在路上”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