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 也是宁波解放70 周年,1949年5月25日是宁波城区解放的日子。 宁波经济广播从2018年下半年就开始进行选题筹划,就该融媒体系列报道所要推出的内容、传播方式进行甄选。 在2019年3月底完成“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融媒体系列报道的前期策划。 2019年5月,宁波经济广播正式启动“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融媒体系列报道的采访活动,力争以该系列报道回顾宁波解放的全过程, 展现宁波解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最大程度的还原军民一心迎接解放的历史图景。
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既是对宁波经济广播融媒体采访和直播团队工作能力的一次系统检验, 也是对城市广播电台如何采用新技术, 运用融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进行主题报道的一次崭新尝试和实践。 在此次主题报道的创作形成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了弘扬主旋律与传播正能量的良性互动、创作形式创新与呈现途径创新并举、资源整合与平台整合力度强化等特点。
在这组庆祝宁波解放70 周年的系列主题报道当中,宁波经济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今年4月初与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后,从各部门搜集到最权威、最详实的图片、文章、影像等资料。项目负责人大胆创新,摒弃了广播媒体传统的主题报道成就式的报道模式,而是以“回顾历史,不忘初心”为主旨, 选择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回顾式报道,最终形成的25 篇融媒体系列报道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争取解放的革命精神彰显其中。 在内容上,“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 融媒体系列报道以1949年5月25日这一天为整组中心点, 回顾其前后各15 天左右,宁波解放及建立人民政权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轴线串联起整组系列报道,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事实。 播出了《战旗飘飘映四明》、《他们在黎明前倒下》、《宁波解放 那些不能忘记的记忆》、《反空袭与“假新闻”》等25 篇融媒体系列报道。在思想上,系列报道始终以真实展示宁波解放历史图景, 激发用户的爱国爱党情怀为核心。整组系列报道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的眼中事,心中情,充分展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鲜活独到而又平实感人的真实故事, 深化了“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重大主题报道外延和内涵,从而在全社会起到激发爱国爱党情感、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基础上,宁波经济广播“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融媒体系列报道所唱响的“主旋律”才更有真情实感,更有感染力,在全社会所凝聚的“正能量”才更沁人心脾。
在宁波经济广播“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融媒体系列报道的创作过程中, 频率打破了以往传统广播记者与新媒体记者的边界,重塑新闻生产流程。频率将所有广播记者记者全部转型为融媒体记者, 同时一改以往广播记者单兵作战的采访模式, 在系列报道的创作过程中练就记者在融媒体环境下的采访、写稿、剪辑的能力。 在采访正式开始之后,融媒体记者们从前期收集资料、甄别选题的过程开始, 就不再是单兵作战, 而是集体采访一起前往党史研究室、档案局等相关部门查找资料、在事件发生地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选择拍摄角度,突破了以往广播记者只负责广播稿件,新媒体记者负责新媒体内容的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在采访的全过程中鼓励记者发挥“工匠精神”,打磨选题、打磨材料、打磨采访内容,注重音视频内容的融合传播。 而在后期新闻产品的呈现过程中, 项目负责人充分考虑融媒体产品的差异性, 新媒体产品的发布并没有与传统广播的专题报道的播发同题同时同质同步, 而是考虑到视频呈现的特殊性和新媒体受众的喜好,贴合网民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采取了差异化的处理方式。因此,新媒体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将内容视频化的制作思想融入其中,推出了音频产品、视频产品、 图文产品等系列新闻产品, 并分发到不同渠道进行播发,真正做到一次创作,多次分发,立体化传播的效果。而在最终的播出形式方面,14 篇广播专题的时长分别在5 分钟左右,而11 篇视频产品的时长则充分考虑当下短视频的影响, 大部分以3 分钟左右为主, 而微信图文内容则是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为整合,重新编辑后播发,更适合在新媒体、社交媒体引发话题,实现裂变式的多次传播。
“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融媒体系列报道最终呈现出25 篇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宁波军分区和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多部门支持与帮助。 由于此次新闻报道时间跨度长, 呈现的是70年前宁波解放的真实事件,很大程度上需要详实的史实和丰富的历史资料。 因此,宁波经济广播融媒体团队整合了多个部门的资源, 融媒体记者阅读大量历史文献确定选题, 并以媒体的独特视角进行二次创作,所形成的稿件再由编辑进行三次修改,相关部门进行历史史实方面的审核,确保最后的“新闻产品”富有真实性、故事性。 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是各个部门资源的整合,也是各个部门通力协作,打造融媒体精品的一种体现。此外, 在新闻产品的呈现方式上,“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融媒体系列报道在前期策划之初,就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广播,而是以全媒体分发播出作为其播出途径。这也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不同的内容需要差异化的平台去呈现。 因此,在最后的呈现途径上,宁波经济广播也整合多个播出平台,不仅通过宁波经济广播FM102.9、AM711的电波等传统方式播出音频, 同时还使用宁波经济广播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音画宁波》、今日头条号直播宁波、宁波广电云、 宁波档案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视频和图文的播出。 真正做到了一平台制作、立体化播出、矩阵式传播的效果。
在融媒体背景下, 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要想在融媒体背景下获得更多的关注, 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新闻生产模式,发展新的新闻生产模式。 不难看出,传统主流媒体选择以重大主题报道为突破口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道,既是媒体转型、提高传播效果、扩大媒体影响力的需要,更是立足擅长领域的一次大创新大检验, 实现了重大主题在融媒体传播时代中的新突破,起到了其他新媒体、自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现了传统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在融媒体背景下的策划、创作、传播新突破,弥补了自身传播效果单一、受众面窄的局限。
1.融媒体背景下的重大主题报道更强调前期新闻产品的策划。在当前媒体融合不断深化的大前提下,传统主流媒体的重大主题报道想要获得更多的粉丝、 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多的流量, 就必须加强前期新闻产品的策划。 主要体现在:从用户感兴趣的角度去进行主题选取,通过用户容易接受的叙述方式去进行新闻产品的制作, 把用户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新闻产品创作的主要内容,最终,通过用户触手可及的接收平台进行融媒体新闻产品的分发, 这些都包含在前期策划的范围之内。这其中“传”与“受”的双方完全颠覆,用户成为传播的中心, 而传统媒体此时仅仅是用户所需要内容的生产者。传统媒体生产的产品好坏,用户拥有极大的主动性,能够自主决定是否关注、接收、传播这些内容。这也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融媒体背景下的重大主题报道强调前期新闻产品的策划的重要性。在此次系列报道中,宁波经济广播提前半年的时间进行项目的策划立项, 并就采访主题和内容、呈现方式和手段等全过程进行研讨,最终确定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媒体呈现方式, 就是重视新闻产品前期策划的一个典型体现。
2.融媒体背景下的重大主题报道更注重故事化、生活化、平民化的叙述方式。首先,在融媒体时代,用户对于严肃的重大主题报道已经不再有太多的兴趣,更喜欢故事化、生活化、平民化的叙事和内容。 其次,重大主题报道在凭借传统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客户端等“两微一端”等实现快速发布、快速传播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用户接收信息时的碎片化特征。 在“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融媒体系列报道中,项目团队也在思考如何让严肃主题的叙事如何更接地气。 因此,在整组的报道中,宁波经济广播以以1949年5月25日这一天作为报道的 “中心点”,其前后各15 天左右发生的历史故事和重大事件作为 “主干”,相关亲历者及其后代的讲述作为“果实”串联起整组融媒体系列报道, 在每一篇的报道中尽最大可能的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事件,代入感强。被采访者的话语没有经过策划,全是有感而发,富有真实感。
3.融媒体背景下的重大主题报道要倡导“精品为王”。传统媒体中,广播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制作音频,以丰富的音响感染人。但在融媒体时代,拥有高质量的音频产品仅仅是一个基础,重要的是以“音视频标配化”为目标打造原创精品内容。宁波经济广播的整组报道力求打造精品,在保留音频优势的基础上, 把视频产品放在与音频产品同样重要的位置。 尽管很多传统媒体都有视频团队, 但在此次报道中,经济广播把“精品为王”的思想贯穿创作始终,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解放溪口与主席来电》这篇报道中,宁波经济广播以“毛主席”来电的内容作为突破口,把电报的内容进行视觉化表达,同时配合以恰当的音响,调动受众的观看情绪,最终该篇视频在今日头条的点击率近万次,评论近百条。 这也充分体现了用户对于精品内容的迫切需求,优质新闻产品始终能够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4.融媒体背景下的重大主题报道还要加注重增强用户体验。 纵观目前部分媒体的主题报道是大多是为了报道而创作,缺少“用户思维”。 但要让主题报道在受众当中传播、生发开来,却不能缺少“用户思维”。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要想使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就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突破技术壁垒,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平台,传播内容为受众喜闻乐见,传播方式为受众触手可及。传统媒体应该摆脱以往那种“我播你听”的传统思维,过去由于技术的不发达,受众的想法不能够实时的影响节目的生产,而现在,节目做得好不好直接有用户投票。 好的内容用户会进行阅读、评论、转发,而差的内容却被用户所遗弃,更不需要谈关注度和点击率了。 在“红旗漫卷浙东·70年前那一天”融媒体系列报道中,“用户体验”贯穿创作始终。选取的内容受众是否关心、表达的方式受众是否接受、视频呈现的效果受众是否满意都成为项目组多次探讨的重点。 最终该组报道的高点击率、高转发数、高评论量也证明了重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只有充分认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真正做到“无互动不传播”,才能够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 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2]。 ”
技术改变生活,更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传统主流媒体更应该因时而变、顺势而变。 在媒体转型、媒体融合的新时代, 传统媒体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可能有所不同,但如何利用新技术、创新传播模式、制作优质新闻产品来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却是传统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甚至是日常新闻报道中所要做的一道必答题。 传统主流媒体也只有不断吸收利用新技术、新平台,为受众提供更多富有个性、引发共鸣的媒体产品,才能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