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宣传报道如何捕捉“暖新闻”

2019-11-17 17:23◎龚
新闻前哨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医生医院

◎龚 波 龚 莉

在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背景下, 做好医院新闻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究竟该报道什么、聚焦什么,向广大受众传递哪些信息,更好地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副主任医师,每次接诊病人,都拿着笔和纸边说边画,以此讲解病情或手术过程。这位医生叫聂继光,今年65 岁。聂继光办公桌上,摆满了他绘制的各种简易解剖图。 40 多年来,他共手绘了1万多张医学草图,没有出现过一起医疗纠纷。 医院宣传人员发现这是一则好素材, 积极向新闻媒体报料,《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以《医生不用专业术语敷衍患者,襄阳“草图医生”巧解患者疑问团》《平时纸笔不离身,绘图就病42年》为题进行大篇幅报道,新华通讯社还刊播了聂继光的新闻通稿。 后来,“草图医生”聂继光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荆楚楷模”,被中央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中国好医生”。

“草图医生”聂继光典型的推出,得益于医院宣传人员有双敏锐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暖新闻。在全国宣传思想领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大背景下,做有温度的报道是医院开展暖系新闻宣传的一个可持续方向。

一、认识暖新闻,把握好“四度”

当前,不少媒体寻找各个行业的“最美”,对那些温暖感人、 激发人向善力量的新闻——通常所说的好人好事——进行集纳, 在传统媒体以专栏形式或在新媒体以专题页面形式推出,被称为“暖新闻”。

认识暖新闻,可以从其温度、热度、力度、深度等方面来把握。 温度,“暖新闻”一般来自身边普通人的故事,平凡而普通,但很能感动人,用人性之美温暖社会,称之为“有温度的新闻”“接地气的新闻”。 热度,“暖新闻”中的主体和普通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麻烦,在普通人都可能遇到的困局中,新闻中的当事人找到自己的解决方式, 并且把这种力量传递出去,影响更多的人。力度,“暖新闻”温暖的是人心,只有人心暖了,社会才会有爱、生活才会美好。 或发掘、或传播、或点赞……每个人都以一份真情和善意为“暖新闻”助力,让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美好”得以美丽绽放。 深度,“暖新闻”发现生活真善美,崇德向善,传递社会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符合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为值得推崇的人物点赞,让激荡人心的善行接力,印证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价值传承。

二、挖掘暖新闻,“六招”来捕捉

曾有人感慨,推开中国每一扇诊室大门,你都能发现好医生,发现一些感动人心的好故事。 的确,医院临床一线历来是新闻的富矿,在这里,能看到生老病死、能睹人间冷暖,每天都在上演人世间各种精彩故事。 因为当下,做好事、善待患者的医生护士太多太多。 只要有心去挖掘病房中医患之间、医护之间、患患之间的真情故事,弘扬主旋律,就能写出很多有温度、有热度的暖新闻。

医院暖新闻该如何挖掘? 笔者做了3年的医疗卫生线的记者编辑,后转战到医院负责了18年宣传工作,通过长年的积累发现,可以从六个途径来捕捉。

一是从深入临床一线服务中找。 临床一线是医院的最前线,称得上新闻的源头活水。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平静的背后,与医护人员们敬业奉献密不可分。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鸣一为疗效好,常年为一位双足溃烂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修剪脚趾甲,老人的子女都嫌脏怕臭避而远之,而李鸣一却是每次将老人的脚洗净后蹲下身耐心修剪,老人为之感动流涕。 宣传人员写了《修脚医生李鸣一》这篇新闻,读者为医生的小小善举而敬佩。 《妈妈,我想成为你的模样》则是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屈昕玥,正好来到她妈妈所在的儿科做护士,母女两人同样的职业,成了大家眼中的一道风景。

二是从医院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找。 在医院推进精细化管理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让人难忘的事。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伟哥之父费里德·穆拉德来医院授聘名誉院长,《诺奖得主将把最新疗法带到襄阳》,宣传了医院又引起了人们关注。 还如“语言医生”蔺兵虎18年开出500 张“语言处方”、肿瘤科医生王海云跪地31年为病人穿刺、护士手绘导医图等服务小举措,温暖了很多人。

三是从突发的应急事件中找。 急诊科是个最有故事的地方,常常吸引媒体记者主动上门找线索。2016年11月16日,甘肃在襄打工的青年王龙,因头晕来院挂急诊做CT,结果出来医生发现他颅脑有血肿,必须立刻住院手术治疗。 王龙自感身强体壮,做完检查没留电话人就走了。 医院立即报警全城寻人, 花了四小时在城区一家拉面馆里找到王龙,立马手术,患者得救。《生死寻人四小时》,央视等20 多家国家和省级媒体报道。 还有《护士郑永玲公交车上救人不留名》等。医院急诊突发的暖新闻,经常登上媒体头条,被人们传颂。

四是从日常医疗、护理、学术、科研、教学活动中找。 襄阳一52 岁失独母亲冒险生子,让读者感动之余,提醒人们高龄妈妈分娩危险多多。父亲直肠癌手术后,四姐弟轮流照顾,担心照护出纰漏,孝子心绘护理图。这两条暖新闻,均上了楚天都市报头版导读。《洋大夫带‘管’出诊》,一位英国的洋大夫,来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学术交流,不巧患病,戴着鼻部引流管,也要坚持为居民看病。

五是从党建工作中找。每年“七一”建党节前夕,都要发展一批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那年,正好碰到两位博士医生入党,便拍了一张《博士入党》的新闻图片,被《健康报》在头版采用。 一线高级知识分子、 技术骨干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正是我党所提倡的。另外,有许多长年扎根临床、默默工作的医生护士党员,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关注和发挖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并有意识地将这种美好的德行传播开来,让好人精神在更大范围受到褒扬和礼赞。

六是从患者感谢信和表扬稿中找。 家住襄阳樊城的70岁杨玉梅,连续10年专程赶到医院呼吸内科,为医护人员送上自己栽种的栀子花、月季花、杜鹃花树苗,感谢医护人员曾经对老伴的照顾。上海的程先生为感谢襄阳的医生,对他襄阳90 岁老母亲的救治,专门给市卫生健康委领导寄表扬信,希望表彰那位救他母亲生命的肿瘤科医生卫刚。一封患者感谢信和一个表扬稿的背后, 蕴藏的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

三、写好暖新闻,“五点”上着力

眼下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强调故事的时代。 而写好暖新闻,就是要通过讲述某个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去化解时代的宏大命题。而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更要有人文、有情怀、有故事,才能征服编辑、打动读者。 笔者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写好暖新闻,必须讲好故事,从5 个方面着力。

首先,树立“讲故事”的新闻理念。 暖新闻写作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写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 不会讲故事的人,很难去很好的传播。 其次,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暖新闻。 想要讲好一个新闻故事,首要准则是站在被传播者的角度,也就是听故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讲述人角度,去思考问题。 其三,讲好故事的细节。 新闻是一种选择的艺术。 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 其四,把握好讲故事的节奏。当前,新媒体盛行“碎片化”阅读,读者喜欢看短故事,所以要通过多个曲折的短故事,来抓住读者的心。 其五,讲好故事要有语言表达技巧。少用叙述和描写,多用主人公的引语,让别人说。

猜你喜欢
医生医院
听医生的话
最美医生
会拔牙的“鞋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