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天降横祸”带来的舆情危机
——以“长沙女子深夜等车被刺”为例

2019-11-17 12:45肖文生
新闻前哨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通报长沙舆情

◎肖文生 赵 贝

近年来,时不时会出现“天降横祸”类新闻,受伤害者多为女人和孩子,舆论场对于社会戾气的讨论也已足够透彻,但此类事件不时上演,不仅让女性陷入焦虑与恐慌,同时也消解和消耗着整个社会的信任感。以此案为例,警方通报及时,破案迅速,从舆情应对角度来讲,可圈可点,但后续如何守卫社会公众的舆论安全感更值得探讨。

长沙警方舆情回应如何“过四关”

8月1日,一段女子深夜遭遇袭击的监控视频在网上流传:7月30日凌晨1点22分左右,在长沙韶山北路,湖南省图书馆公交站附近,一女子在公交站台旁看手机时被一男子从身后袭击,随后男子逃跑。视频中显示,女子被袭击后一分钟左右体力不支倒地。据知情人士透露,被袭击女子是附近一家网络公司的主播,被袭击后疑似子宫破裂。该视频出现以后,引起大量转发,众多媒体迅速跟进报道,瞬间引发舆论热议。

当天,长沙市公安局芙蓉分局就公开发布案情通报,确认视频属实,称受伤女子暂无生命危险,警方对此案高度重视,已成立专案组,目前正对案情展开调查。警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承认事实、高度重视、正在调查,形成了舆情回应的第一个闭环,第一时间堵住了不实信息传播的渠道。虽然有媒体追问“嫌疑人是否已归案”,但警方也正面回应称有待“刑侦部门的确认和回复”。

这是舆情发酵的第二个关口。已被全网关注的案件,处于舆论风暴的核心位置,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汹汹舆情的“靶子”,既已确认属实,警方的办案效率和破案进展就会成为下一个关注焦点。长沙警方再一次把握住了舆论关口,8月2日又发布通报称,专案组民警在江西萍乡市将涉嫌故意伤害的犯罪嫌疑人刘某(男,32岁,河北石家庄人)抓获,当场在其身上搜出作案凶器水果刀一把。迅速破案再一次赢得了舆论认可。

嫌疑人行凶动机为何?这是舆情发酵的第三个关口。如果久查无果,也会引爆舆论,将舆情的烈火引燃到警方身上。长沙警方在2日通报中表示,犯罪嫌疑人刘某无正当职业,无经济来源,事发当晚因饮酒后感觉心中压抑,独自一人在街上闲逛,见受害女子杨某某在公交车站候车时,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捅伤受害人后逃离现场。此通报,再一次切中了舆论关切,解答了广大网民的疑惑。

值得关注的是,警方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后,如何避免“天降横祸”类事件再次发生,守卫民众安全感仍然难解。这恰是舆情发酵的第四个关口,也是舆论关心的焦点问题,“走在路上都没有安全感”类评论引发共鸣,恰恰说明,第四关如何过,成为考验相关部门舆情应对能力的重中之重。

破解“天降横祸”舆情难题任重道远

除本案外,还有媒体梳理了今年的类似案件。比如:7月31日,重庆一男子失恋后寻找前女友未果,情绪失控,持水果刀将过路女子刺死;5月24日,南昌红谷滩事件,一男子当街杀死一名实习女律师,理由竟是那个女生好看一些。

消除社会戾气,增加社会安全感。“天降横祸”类案件发生以后,“男人失意为何总是女人受伤”的话题引发大量讨论。这些女孩,跟行凶者素不相识,只因行凶者心情不好,甚至没有任何理由,就肆意向陌生女性施以暴力,这是社会戾气的典型体现。但如果只将社会戾气看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不去试图消除它的话,民众对随时可能“天降横祸”的担忧也就无法消除。更有甚者,还有人将伤害他人的手伸向懵懂天真的儿童,这虽是人性之恶,但却是舆情之热,非常值得深入探究,否则伤害的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环境的信任,更是对有关部门公信力的侵蚀。

破解刑事案件引发的舆论担忧,最重要的是要依法严惩施暴者,用法律的公正严明,震慑消弭社会戾气。有报道分析,无差别杀人案的特点就是挑选容易得手的无力者作案,老人、小孩、女性更容易成为目标,而对于此类案件,震慑和预防同等重要。建立长效的安全防范机制,乃至从社会心理干预入手,消除更多无差别杀人事件滋生的土壤,这既是理念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建立长效机制,守卫舆论安全感。消除舆论对于“违法者逍遥法外”的担忧,是司法部门亟需破解的难题。因为,有时制造“横祸”的是一些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的人,这无疑加剧了社会不安全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蚀着法律和司法部门的公信力。

此外,去年以来出现的以“昆山反杀案”为代表的多起见义勇为案的最终判决,由于司法机关重新解释了见义勇为的法律条文,一些长期被忽视的“沉睡条款”,在这些案件中被唤醒。这些司法行为,都收获了全社会的肯定和赞许。因此,只有严格执法、合理释法,才能让法律条款更加适应时代发展,才能避免舆论争议久拖无果,才能更好地打造和守卫良好的社会舆论生态。

猜你喜欢
通报长沙舆情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长沙之旅
我眼中的长沙
舆情
舆情
舆情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