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层人士的心理解构与认同引导

2019-11-17 05:06株洲市委党校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人士

◇ 文/株洲市委党校 汤 蕾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推动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壮大,并形成新的社会阶层。当前,该阶层已经形成一股新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全党上下十分重视,视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和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作为新的统战工作对象,这一群体与其他统战工作对象相比,本身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心理特质。

一、表象:新社会阶层人士之心理特质

(一)开放多元的思想观念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调查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在新的社会阶层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数占到新社会阶层总人数的70%左右。如河南省许昌市相关调研报告显示:88%的自由职业者不超过45岁;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80%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年龄在50岁以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一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广泛接触世界信息,深刻体会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开放自由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多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观念兼具传统和时代特色。多元的思想观念使得该群体更认同包容、自由的社会文化和制度,但也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偏差,进而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二)积极外向的公民主体意识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知识分子为主体,普遍具备高等教育背景。如江苏省2016年数据显示,省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有本科学历的占51.8%,具有硕士学历的占20.5%,具有博士学历的占3.3%。河南省禹州市自由择业者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4%以上,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中平均受教育水平达到中专以上,而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管理技术人员大专以上水平的接近80%。一方面,普遍的高等教育背景赋予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时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得到他们的认同,就需要提高统战工作的理论水平,以理服人。另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具有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和对民主法治的本质诉求。因此,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注重自身权益,并积极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诉求,是舆论意见的重要力量。因此,针对新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必须顺应其本身的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体现平等和尊重。

(三)体制之外的政治疏离心理

首先,新的社会阶层既不同于处于政治重心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又不属于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精英阶层,更不是实际参与公共事务的公务员群体。其次,新的社会阶层当前总体规模约为7200万人,其中党外人士占95.5%,约6900万人。由于非公企业中基层党组织未能实现全面覆盖,存在一定数量的党员处于找不到组织或者不能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过组织生活的状态。再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数大,而进入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政治协商会议参与政治生活者的比例不大。总的来说,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党员数量少,参与政治生活和行政事务的机会十分有限,处于体制之外的他们对国家政治普遍抱有一种疏离的心理,即认为自己仅有市民生活而远离政治生活。与此同时,在政治疏离心理与公民意识共同作用下,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矛盾对立的思维理解政府与自身的关系,进而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所以,针对新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心理的隔阂,搭建互动和交流的桥梁。

二、本质:亚群体团结认同之柔性革命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出现的知识分子阶层,该阶层的出现和壮大绕不开我国社会转型这一重要背景。在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以及其心理特质时,在以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为基础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社会学相关理论来解释。

美国国家科学家尼尔·J·斯梅尔塞提出,社会转型表现为四种趋势:经济增长的革命持续不断、民主革命的继续、团结和认同的革命、环境革命。

其中,团结和认同的革命是一场求整合的革命,包括国家层面之下的各种群体和运动——以地区、宗教、民族、语言、性别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各种亚群体及其分别发起的争取各自权利的运动等。具体来说,各种各样的变量使得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而人类的聚集心理和求同心理又进一步促使个体在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引导下互相认同、相互吸引并聚集、团结到一起,进而在国家这一整体层面之下自然形成各种相对独立又彼此重叠的亚群体。这些群体表现为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的团结的“小圈子”。俗话说“人以类聚”,正是描述这种现象,且这一现象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明显。与此同时,这些亚群体也会不断寻求外部认同,不断为自己发声,积极争取自身的正当权利,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达到被国家整体以及其他亚群体认可和重视的目的。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这一过程可以表现为剧烈的刚性的社会革命;在民主法治的情况下,也可以表现为温和的柔性的社会活动。无论国家整体或是各个亚群体都同时表现出离心力和聚合力,如何引导这些力量,以民主法治的形式疏导矛盾、化解隔阂,避免剧烈的革命,在保持多样性的前提下加强国家的凝聚力,是社会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斯梅尔塞认为,这种群体性运动遍及世界。对于中国这一幅员辽阔、体量庞大的国家来说,群体性运动的出现是必然的;与此同时,社会的转型带来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更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差异性,从而加剧了这一趋势。在我国,团结与认同的革命表现甚至更为丰富、更加多元。代际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促进了各种不同纬度的亚群体的形成。

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本身可以视之为一个新的亚群体。这一亚群体以共同的从业形式和社会阶层为客观的外向特征——他们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在经济收入上和生活方式上区别于其他阶层,也真是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客观上形成一个亚群体。同时,该阶层特殊的时代背景、工作内容和生活环境赋予他们区别于其他阶层的共同的心理特质,进而互相认同、彼此团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新的社会阶层与其他阶层具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他们实现团结与认同的革命是温和的、柔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该阶层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完全没有隔阂或者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就是要强化这种聚合力和该亚群体与国家整体以及其他阶层亚群体之间的吸引力,淡化其特殊性带来的离心力。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客观方面需要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主观方面需要深刻把握分析该阶层的心理特征,提高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引导和强化认同心理。

三、路径:习近平统战思想之认同强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带动全党形成了重视统一战线、发展统一战线的良好局面,进而促使全党上下积极探索新的统战工作理论和实践。习近平统战工作思想非常强调引导认同、形成共识。如在民族工作方面,习近平统战理论将“四个认同”拓展为“五个认同”。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存在特殊的团结认同心理,针对该群体的统战工作也理应区别于针对其他对象的统战工作,体现特殊的关怀和认同。

(一)加强政治立场认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统战工作更是如此。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针对新的社会阶层开放多元的思想观念状态,更加需要加强政治立场的引导,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不能动摇。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团结引导,增进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妥善解决的现实课题。

多元开放的思想状态与正确的政治立场不矛盾。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定引导该群体拥护党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帮助他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对于该群体多样、新潮的思想观念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满堂灌式思想工作不能体现引导效果甚至会造成反感。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不仅要借助新媒体、新形式,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还要结合社会热点和前沿理论进行内容的创新,让主流意识形态体现科学性和包容性。

(二)加强阶层身份认同

亚群体主观上的团结与认同必然对自身的客观行为产生影响,对此我们可以用阶级意识和阶层认同的相关理论来解释。马克思基于阶级分析理论,强调不同利益群体身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客观经济地位,其冲突产生了主观阶级意识。社会学家李培林博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阶级认同的概念,认为“客观社会结构和经济社会地位,要通过主观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才能与人们的社会态度、社会行动选择建立起逻辑关系”。具体到我国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明确自身在整个社会中的身份定位,强化自我身份的认同,充分认识到本阶层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引导该阶层形成积极正面的群体面貌。

要强化对自身阶层身份的认同,首先必须精准定义新的社会阶层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哪些人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赋予该群体独特的身份定位。2001年提出了“新的社会阶层”这一概念,当时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原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中分化出来的新的社会群体;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在规定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时,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列,并且明确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属于知识分子;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体是党外知识分子,其外延更加明确,内涵更加精准。另外,中央统战部八局成立后,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有针对性的阶层认同引导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社会价值认同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互决定理论,影响个体行为决策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即个人人格特质;二是外界因素。个体一般情况下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决策会对他人(群体)的选择产生影响,从而据此能够调整自身行为。根据该理论,从与他人互动的社会情境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良性互动和积极回应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多数人改善、提高自己的行为。进而得出,若希望改善和提高群体的行为,则需要与该群体进行良性互动和积极回应。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结合亚群体的团结认同心理,通过外部引导来强化该群体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同,可以带来积极正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肯定新阶层整体价值。来自外部的社会评价和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亚群体对于社会整体的价值和意义。正因如此,习近平统战工作思想实事求是地高度评价了新的社会阶层。俞正声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2017年,中共中央专门召开了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体现了对该群体的高度肯定和重视。

另一方面,引导新阶层人士发挥价值,要营造有利于该群体发挥价值的氛围,拓宽他们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针对不同职业的新社会阶层人士,习近平统战工作思想指出了不同的具体路径。如针对企业人员,习近平强调要多角度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针对作为社会化重要力量的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要注重发挥其专业特长,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创造活力;针对分散、流动在舆论前线的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要让他们在弘扬主旋律、晴朗网络空间等方面发挥正能量。总之,通过引导,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塑造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全党全社会要更加注重阶层团结,而团结的本质就是认同,形成认同才能构筑团结,才能凝心聚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人士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砥砺深耕 履践致远——记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魏青松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国家治理视域下新的社会阶层文化引领论析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WHEELS IN MOTION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