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深化发展下,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2019-11-16 05:42陈平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关键词:实践

陈平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产教融合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当下,高职产教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要构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根据本校传媒职业特点,聚焦“互联网+”背景下传媒行业的融合发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跨专业融合,建立区域领先企业与职业院校命运共同体,为山东省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增值赋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实践;创新融合

一、专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临沂、枣庄、青岛、潍坊等影视城规模的日益壮大,山东本地影视剧也称上升趋势。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作为老牌影视中心推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从最早的《闯关东》《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到和东阳正午阳光共同合作的《伪装者》《琅琊榜》等都是收视率极高。从山东走出去的影视演员也逐渐多起来,黄晓明、黄渤、靳东、刘敏涛等,他们将省内文化带到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山东语言、山东文化逐渐被更多的人多熟知。尽管如此,省内演员市场远远比不上北京、横店,很多剧组都是在重要演员确定后再从专业院校或当地剧团挑选其他演员。虽然济南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承载着综合引领的责任。但文化产业一直处在缓慢前行的状态。济南话剧市场并不算繁荣,除了少数企事业文艺院团,几乎没有特别火热的民营剧团。如果本地学生毕业后想在本地寻找影视剧和话剧实践机会,就会受到地方文化氛围的局限影响。

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艺术,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除了声、台、形、表的学习,还要加入舞台服装、化妆、灯光、摄影摄像等实训类课程,才能做到从外部形象深入到内心生活的高度统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表演专业强调面向各级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系统、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文化艺术机构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相关理论基础知识,面向舞台剧导演、影视剧表演、电视剧拍摄和后期剪辑、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会务庆典策划、企事业单位活动组织执行等领域,能够从事塑造剧本人物形象的创编演、电视剧拍摄和后期剪辑、电视配音、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会务庆典的策划、企事业单位活动组织、培训机构授课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表演专业不管从人才培养、专业性质还是按照社会需求和学院定位,都是强调实践,但现阶段表演作为“技术技能型”专业实践性并不强,即使给学生提供社会上戏剧表演机会、锻炼学生创作素质,但由于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使得整个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不连贯,不能完全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培养机制固态话,也会导致对人才需求的把握不准确,进入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这样就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

如何树立本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发挥专业特点,适应市场需求,成为目前传媒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加大区域领先企业与职业院校命运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使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创建传媒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传媒职业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二、创新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产教融合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当下,高职产教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要构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根据本校传媒职业特点,聚焦“互联网+”背景下传媒行业的融合发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跨专业融合,建立区域领先企业与职业院校命运共同体,为山东省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增值赋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搭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创新实践平台

产教融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教育平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院校要丰富大学生成长路径,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深化产教融合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共同要求。笔者认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创新性平台不只是建造一个中心剧场、工作室,而是创立一系列不同特色的平台机制。因为它是一个从练习到创作、从作业到作品、从实验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创新实践平台。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的前期论证、准备、确定、执行,专业教师只负责引导、报关,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平台中激发创作热情、提高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创新实践平台中迅速成长。

(二)三教改革

打造创新型团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优化完善现行的高职教育体系,也需要建立起一支新老衔接的人才梯队,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的“传帮带”形式,使之成为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可以进行校企多元化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组建一批有学校学生和行业骨干共同创作的创新创业工作室,教师责任把关,在真实情境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在教材中设置实践教学模块,将过去业内专家、一线演员授课视频嵌入到教材中,进行二维码分类设置,这样学生在线下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线上大师的讲解,强化专业知识的认知!

坚持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双师教学。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相结合,利用校内实践及展示平台,丰富实践形式。例如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实践平台为第三课堂,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多途径的实践教学,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艺术与技术型相结合,定期进行成品汇报,邀请校内各专业老师、学生进行观看,让演出形成一种良性固定式运转。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以公演的形式独立完成剧目创作、演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以项目教学带动实践,将课题带入课堂,笔者所在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从12年招生至今,毕业生超过二百人,师生共同创作话剧《窗台上的“尸体”》《盲区》《丽轩大饭店》《黄大年》小品《爱的诺言》等原创作品获得省、市戏剧节重要奖项,当下,笔者的原创抗疫话剧《春天的记“疫”》被列入省级艺术重点课题项目之一。以项目为单元,教学更有针对性,借用项目优势,更为深入的为作品开展国家防疫政策学习、搜索感人案例、实践采风、人物座谈等专题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思政育人,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科研项目的评优和奖励机制也能激发办学活力和教师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双师”教学模式,邀请业内专家、一线演员进行多元化授课,建立专业委员会,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或者专家工作坊,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更多行业经验,从而增加学生专业内涵,也拓宽了他们的专业视野。

(三)跨专业融合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孩子成为社会更加关注的对象,儿童剧发展在全国也呈上升趋势,自2016年开始,笔者所在学院与北京鲁视领航传媒签约校企合作,以中国邮政等企业打造定制化儿童剧《神奇邮递侠》《快乐密码》等剧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不管是产教融合还是校企合作,目的是使学生知识体系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儿童剧的排演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要求不高,但由于受众是小朋友,舞台氛围和歌舞营造相对要求比较高。目前,从笔者所在专业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形体和声乐的重视度不如表演和台词课,导致很多学生的形体控制和运用能力并不是很好。在与北京领航传媒合作过程中,形体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排练时接受能力好,合作方认可度高,通过合作,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形体课程的重视程度。另外,在声乐学习上,有很多学生发音洪亮,但是人物台词上却声音单薄无力,因此要寻找恰当的训练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打破专业课之间的壁垒,互相协作、专业融合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

(四)适应市场

笔者从往届毕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方向来看,很多毕业生多说会选择地方的艺术培训机构或小学担任艺术类教师,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中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提出发展中小学美育教育,从最初的音乐、美术,但现在的戏剧课程。笔者参与过当地小学美育教育座谈会,各个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将戏剧引入课程、课本中,形成课本剧,让学生把课本中历史、寓言等故事以戏剧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夯实对学习文化知识的理解。结合市场需求,可以在教材中设置针对儿童(绘本)剧或课本剧创编内容,主要是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为就业选择打下基础。另外,也有不少毕业学生从事剧本创编以及微电影拍摄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尝试面向基层、社区、街道进行多样式的戏剧创作训练。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稳定发展的工作中,为国家文化产业力尽绵薄。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