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对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理念滞后、评价体系不健全、一些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打造职业道德教育精品课程、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创新教育方式等新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建设;新路径
一、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理念滞后,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职业院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职业院校认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企业在招聘、用人时考察的重点,而学生的职业道德对于学生实习与就业没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好多职业院校只在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认真开设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其他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只在第一学年开设,且课时不足,内容较为陈旧,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过少,这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二)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方式不合理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只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知识的考查和评估,这导致一些学生考试是高分,实践得差评,甚至在实习期间就出现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道德失范现象。以传统笔试为主的考评模式,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难以实现客观公正地考查,更谈不上考核力度。这种局面不扭转,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就难以很好地实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一些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示范引领不足
有些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有问题,敬业精神不足,工作态度散漫,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不好好管理,甚至将工作重心放在校外的“事业”上,教学育人倒成了副业,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不良影响。还有的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国家的大局、政策、社会弊病“信口雌黄”牢骚满腹;也有一些教师上课时接听电话,抽烟“吞云吐雾”;个别女教师,在课堂上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不仅不能为人师表,而且会误人子弟。
二、探析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一)“德育为先”,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方式
首先,职业院校必须树立起“百年大计、德育为先”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第一要务。当前,在校企合作日益加强的趋势下,学校应该传播优秀企业文化,拓展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还要在学生去企业实训、实习时,督促他们在工作环境中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打造职业道德教育的精品课程
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课不仅要在每学期都安排,而且要“开发挖掘”精品课程,要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融入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在进行“现代生态养殖”课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营销、售后服务礼仪等相关知识、技巧和技能;要在职业道德教育公开课中增加有关社会实践内容;要结合各专业实践和实训优化课程安排,因材施教,“对号入座”,使学生能够适应岗位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职业道德行为成为自律、自觉的行动。
(三)注重师德师风,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重视“身教”,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仪容仪表。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走向“正路”,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大爱”,“师爱”源于责任,贵在自律。关爱学生,就要“优化”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教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诚信的原则、敬业奉献的精神。
(四)改进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职业院校应改变仅以专门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方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深入认识和体会,可尝试聘请企业一线员工,让他们现身说法,通过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事例和深切感受,为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要在企业实训期间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技能和职业道德产生直接的深入的联系,让学生的职业道德在实践淬炼中得到内化和提升。
(五)注重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构建
在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构建中,要切实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主要依据学生在学校、在实训单位的学习、“工作”态度和“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准确地评价学生,而且能及时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另外,在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也要相应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体系,使更多的教师能够正人正己、立德树人。
总之,在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要与时俱进地改变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从而能够在毕业后提升就业竞争力,自信、自强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姜春英.中职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探析[J].現代职业教育,2018(5):32.
[2]刘幸兴、朱琪.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13-14.
作者简介:郭建强,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