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装饰雕塑作品中材料的使用与创新

2019-11-16 02:15马晓宇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
关键词:审美材料创新

马晓宇

摘要:雕塑是我国造型艺术种类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装饰雕塑作为它的一个分支,是雕塑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装饰雕塑又注重发挥材质的审美作用,使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会有不同的质感。材料和一定的装饰雕塑造型恰当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有的装饰雕塑作品,在展示造型的同时,甚至刻意突出材质的美感。装饰雕塑的产生和材料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装饰雕塑概念的解构,装饰雕塑材料的内涵、特征、外延和创新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创作者又将如何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装饰雕塑;材料;审美;创新

一、引言

装饰雕塑的材料是装饰雕塑创作中的重要环节,装饰雕塑作品受着材料各方面的影响,同时装饰雕塑造型的呈现需要借助物质材料。古往今来,材料的应用在装饰雕塑作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装饰雕塑的创作空间。

二、对装饰雕塑的解读

(一)装饰雕塑概述

雕塑是造型艺术种类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装饰雕塑作为它的一个分支,是雕塑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从写实雕塑转化而来,强调形式美,运用形式美法则,是通过夸张、概括、变形等表现手法来展现造型的装饰风格浓郁的雕塑。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形象,因为具有装饰性的特质,所以使雕塑艺术更加丰富。

(二)装饰雕塑的形式语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渴望与日俱增,在其中装饰艺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而装饰雕塑以其独特的构成元素和形式语言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大众的关注。装饰雕塑的形式语言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出现新的特征,广泛地影响着社会审美素质。装饰雕塑作为雕塑艺术的一个分支,在其传达形式语言的同时还展现了它的功能性。它既包容了西方雕塑艺术的精髓,又更继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装饰雕塑艺术,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并体现出其审美功能、实用功能、符号与标志功能等,人们可以透过装饰雕塑阅读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信仰以及道德和情感等,已成为艺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装饰雕塑十分注重对形体的归纳,在创作时侧重于动态、精神气质等方面,由此引发创作者与观者的共鸣。在内容上,装饰雕塑以积极向上的主题反应创作理念,形式上,以概括、提炼、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表现主题,功能上,既有实用性强的艺术类型,也有纯粹表现艺术理念的作品。比如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作品《卧躺的人》,概括夸张了形体的动态,在塑造体积时,自然地运用了减法,凹的一部分是有意形成的,另一部分則是在追加体量时无意形成的,反复推敲之后,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三、材料的艺术特征

(一)从传统材料到新型材料

在装饰雕塑中,材料只是作为一种媒介,从属于选择地位,材料的选择对一件装饰雕塑作品至关重要。雕塑几千年的发展,对材料的运用已经非常娴熟,殷商时期,早已能成熟的冶炼铜锡等金属。到唐代,雕塑材料已经多样。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性质和加工方式,不同的题材以及不同主体的表达,运用的材料也不相同,往往有同材料特征相适应的问题。装饰雕塑的材料多样,泥、木、金属、石、树脂、玻璃、自然界中的各种材料都是创作者手中的利器。

装饰雕塑创作应该在作品构思时就开始考虑使用何种材料,因为材料对作品造型的影响不容小觑。根据材料的特性进行创作,往往会使装饰雕塑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在装饰雕塑创作中,选择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质感,如选择铜、铁材质会带给人沉着;不锈钢材质给人亮力感;以及稳重含蓄的石头材料;朴实亲切的木质材料等。恰当地运用材料的艺术语言,作品才得以完整的体现。在传统材料的运用上,也从质的角度充分体现了各种材料的肌理美,如贾科梅蒂的作品《蒂格胸像》,就是选用了青铜材质,使泥的可塑性得以充分展现,可以设想如果他换用其他不可塑材料来创作该雕塑,便不能达到该作品最终所呈现的效果,虽然可以在造型上相似,但会削弱作品本身的灵魂与分量感。而选用青铜材质,可以最大的发挥雕塑家的塑造手感,且在创作过程中随着泥料的逐渐增加,还能使作者在保持作品的枯瘦感上更加易于着手。

新型材料的延伸,如傅新民的作品《对话2》,将废弃的钢管、角铁结合,组合排列成万卷的书架,在残留的风骨中,隐约可见秀色,它们的结合是自然向文明的衍化还是文明向自然的挤压渗透,在恒久的对话中去反思。

(二)材料的色彩与审美性

装饰雕塑同样注重对色彩的要求,因此也促进了材料色彩技术的发展。在装饰雕塑作品中,创作者大胆运用材料的色彩来表达情感和理念, 色彩工艺的发展也打破了材质固有色彩的局限性。如向京的作品,大多都是在翻制好的玻璃钢上进行着色,以油画般的视觉效果来展现雕塑的另一种审美方式,极大地展现了雕塑作品所呈现出的生命感。

(三)材料的创新与使用

传统雕塑古往今来一直遵循着表现的完整性、材料的单一性、放置的永久性,作品基本都使用一种材料,工艺也力求简单,随着装饰雕塑的发展变化,现代装饰雕塑,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造型艺术,创作者应该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材料。例如吴少湘的作品《荷花女》,运用了奥地利先令铜币与青铜的结合,钱币不是传统的雕塑材料,通常也与艺术制作不沾边,但该作品就巧妙地把铜币与造型结合起来,铜币枚枚相加焊接而成,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情趣。

艺术作品的最终归宿是这件作品能带给我们的思想与反思,一种可以看穿一切,看到世界本质的思想和站在人类制高点上对人类的一切活动的反思。雕塑有着美术中的“交响乐”之美称,但随着近几年中国雕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雕塑呈现出一种怪异化、夸张化以及所谓的现代感,而出现这种现象正是由于对西方美术界各种流派的表面理解,在借鉴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作品就像是一个容器,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个光鲜靓丽的外表下承载的内容,而不是这个容器本身。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山寨版的演绎构成了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盛世,所以我们在材料的创新与使用时,理应把握好度,正确发挥材料的个性。

四、装饰雕塑与材料相辅相成

装饰雕塑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来展开其审美的造型艺术,艺术家一定是通过某种物质媒介来表达其造型,单纯的考虑形体而抛开材料是不现实的,所以装饰雕塑离不开材料的支撑。同时材料影响着装饰雕塑的发展与创新,装饰雕塑与材料相互促进,但是材料的特性对于装饰雕塑创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创作者在创作构思时就应该开始考虑选材,材料对于装饰雕塑作品造型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最终使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其实, 现代装饰雕塑的发展也是现代材料的发展, 任何一件装饰雕塑的创作除了形式上的反复推敲, 更要考虑到材料的应用, 只有掌握材料的特性才会使作品更加完善。

从花开花落到云卷云舒,文人墨客喜欢用文字来表达情感,著名雕塑家钱绍武也说过:“真艺术总是感人的,对于感动不了人或者人感动不了的艺术我总觉得靠不大住。”声音是发自内心的,雕塑家申红飙的作品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多为青铜材质,造型庄重、坚实,他的艺术会将我们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体会自然、原始的人性之美。试想若改为其他材质,则不能体现作品原有的英武。若改为大漆材质,则会侧重作品效果而不是造型,改用木质感则较为朴实,也不符合作品最终想要呈现的效果,所以结合整体造型,用青铜效果来表现最为沉着稳重、饱满敦实,既可以展现出泥的可塑性,也能突出局部細节的精致。

装饰雕塑能够以简单明了的视觉符号标志出建筑环境的性质和功能,从而产生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它产生出的美学效果, 可以让人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艺术家梁洪的作品,选用铁材质来表现作品的神韵,他的作品总是给人庄重典雅的感觉,塑造形体时多用曲线,流畅的S形使作品更具形式感,人物形象夸张、简化、循序渐进,不断删减,力争完美,大的体块赋予作品力量,形成内容、形式、材质上的统一。也与大部分观者产生共鸣。铁质感有别于石、木等材料的单一,铁可以代替其他材料的表面效果,其他材料却不能替铁说话。在推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材料的多样化和新型化是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媲美的。

五、结语

中国人对形式的直觉性感悟,不是理性的空间构成模式,而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体现,一种渗透着中国文化精神的语言形式。本文深入挖掘材料的特性,以及材料与装饰雕塑的结合,展现了不同材料的文化精神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作为现代雕塑学者,使命感让我们更真诚的创作更多的作品,艺术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国更多讲究的是“意境”,我们应该学会用一个东方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特别强调它的学术性。对材料的把握和对装饰雕塑执着的追求,更好地运用材料的个性,将材质本身融入自己的作品和理念中去,才能创作有自己个性的作品,不断充实新材料在装饰雕塑创作中的应用能力,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吴少湘.雕塑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傅新民.傅新民现代雕塑艺术作品集(二)[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4]王铁城.论装饰雕塑艺术及其社会功用[J].艺术设计研究,2010(3):73-75.

猜你喜欢
审美材料创新
可爱的小瓢虫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