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项目主要以罗寒蕾画家的著名画作之一《金陵十二钗》为例,研究分析在罗寒蕾这幅工笔人物画作品中显现出来的传承精神、写实精神及其这幅工笔人物画里展示出来的人文意识和笔墨高度的精神品质,从而了解画家本人的内在精神品格,让更多的学者学习到罗寒蕾作品的精粹。
关键词:女性美;罗寒蕾;工笔人物画
任何作品的笔墨技巧问题、个性风格问题,都归结于作画者的审美趣味;画家的全部修养都应该汇聚成审美修养;画作中任何一项改变或提升都源于审美取向的改变。罗寒蕾将独到的审美与写实细腻的技巧融为一体,用细腻精细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了具有独特审美的工笔人物画。笔者就《金陵十二钗》这幅画对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审美情趣进行探索与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补充,力求层层递进的展现出罗寒蕾画作中的女性美审美精神,并总结其独具特色的女性绘画风格对当代艺术家们创作的借鉴意义。
一、从表象解析《金陵十二钗》中独特的审美
(一)画家编织的黑色“巨网”
《金陵十二钗》的“网”作为整幅画的背景,从2015年2月开始,一直到2016年8月才算完成,历时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一笔一线将画面背景编织得连浓墨都不够黑,最终编织成一个黑色的巨网。所以罗寒蕾老师说,这幅画不仅叫作《金陵十二钗》,还叫作《网》。这张网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每一根编织这幅巨网的线都能够穿过十二位人物的身体及各种物件贯穿起来。这张网由一张不规则的织物形成,它的四周有烧烂的痕迹,曾因为太逼真,还被观画者误认为是拓印出来的高仿。
(二)女性衣物上任性的工筆花纹
《金陵十二钗》中无论是元春的“团纹”还是秦可卿身上的“蝴蝶花纹”还是其他的花纹都是很平整的花纹,花纹并没有随着袖子的转折而转折,也没有随着衣纹去产生一个变形,平铺的工笔花纹简化了空间关系,更符合平面化的工笔造型。当翻阅传统工笔画,比如说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一画里就能发现上面的人物衣物上每一个细小的花纹都是那么整齐规整,花纹展现出完整的纹样,并且没有随着形体产生折叠、断裂。这种平铺一样的工笔花纹它所描绘的工笔人物和表现的这种语言都是二维的、平面的,这已经成了一种审美传统,千百年来都是这样一以贯之。画家罗寒蕾认可并继承了这种传统的审美,这使得《金陵十二钗》显得更加平静耐看。
(三)画面的构图与十二位主角的站位
《金陵十二钗》选用元春省亲接见外眷的场面,画面采用非对称的平面散点进行布局,并通过三个道具来表现画面:一是两盏灯来照亮整幅黑色的画面,用靠左的“华灯”划分了“内”和“外”,外眷三位于画面留白最多的左侧,烘托了当时社会主尊从卑的封建制度。薛宝钗离“内”最近,再往前走一步就可以跨进内眷的行列;林黛玉在薛宝钗身后,她扭扭捏捏和整个场景最不协调。二是妙玉手中垂直而下的拂尘代表所有的事都会了了。元春作为第三个道具,端坐在画面中央,其余十一人体态各异,都向她而立,要么作趋步向前状,要么手挽珠链满脸艳羡,要么目光过顶若有所思,而秦可卿的半张纯侧面像与元春正面像形成一正一侧的对比,暗示斯人已逝、人鬼隔世的客观事实。
二、画家追求的极致美的写实精神境界
“工笔,是一种态度”。罗寒蕾已经用实际行动与对工笔画的执念将这句话诠释得非常完美。虽然《金陵十二钗》并非真实的人物故事,期间的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勾画,每一笔晕染都完美展示了罗寒蕾老师对工笔画里人文意识和笔墨高度的精神品质。罗寒蕾在每一次创作都会反复琢磨安排位置,并且每一张稿子都会严谨细心的勾勒出来,对每一条线条的精准把握让甚至比浓墨还黑的背景在她的笔下显得并不闷。元春的脸,罗寒蕾用平头笔刷洗,用眉钳把洗掉的毛边拔去,再用圆润的石头一点一点摁平它,每一步都集结着她的用心,平面补回来了,之后再用自己特制的喷管在纸上喷上胶矾水。就像是在修造一件文物,需要一点一点打磨。
三、从时代审美解析《金陵十二钗》
画家是不能脱离时代的,但作为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家,罗寒蕾的绘画风格是在注重传统审美精神的基础上追求新的表现技法,赋予工笔人物画新的时代内涵,对当代的工笔绘画艺术创作者们有指导和借鉴的时代意义。罗寒蕾认为传统不可超越,它像高峰,只能被仰望,不可攀登,远远绕过它才能走自己的路。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她以工笔传达爱,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将自己的审美追求和生活体验融入她的作品中,创作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极具画家独特审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现状[J].大众文艺,2010(04):19.
[2]胡真.浅析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4(09):125-126.
[3]石化勤.浅析工笔画家罗寒蕾的《金陵十二钗》[J].大众文艺,2018(06):126.
[4]罗寒蕾.画坛名师大讲堂——罗寒蕾讲工笔人物等待[M].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
[5]罗寒蕾.罗阿姨课堂——罗寒蕾聊工笔[M].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庄念驰,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