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在编舞技法中的实践运用

2019-11-16 22:20张岭
艺术大观 2019年35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力量

张岭

摘要:在编舞的学习中“力量”是体现一个作品的重要的技法之一,而编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展现过程,一个出众的舞蹈作品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修改才得以完成的。舞蹈中的“力量”的体现也是让观众感受到舞者迸发出的情绪而与舞者之间产生交流,编导对其进行精心地设计和钻研,不仅可以为作品本身增添表现力,也会为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音乐情感和人物形象与动作的力量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运用力量以及如何巧妙地展现,都需要编导者的深思熟虑创作的,否则滥用力量则会使观众觉得作品无味或是刻意;在不同的表达形式中,力量也存在不同的视觉效果。

關键词:力量;编舞技法;实践运用

一、力量的呈现方式

说起力量,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冲击人的心灵,视觉等,或轻或重或沉等等,在编舞技法中,它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力量的形式有很多,最为常用的一些,比如轻拍打沉飘等力量的使用处理,就可以使作品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当然力量的产生也是与其他媒介相结合的,在舞蹈中任何的一个动作,都是需要肢体去发力完成,俗话说没有力便不可舞,每一次的发力不单单是由一块肌肉或器官能完成的,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器官、合完成的动作。

(一)音乐的结合

在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最为密切,音乐也会给人一种或温情或急躁的感受,当然,在编舞的过程中自然也少不了与音乐的配合,对同一个动作的处理在不同的音乐中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式,那么这个方式就是力量的转换,音乐温和时动作的处理也会相对长线条柔和一些,更多去运用轻,飘等方式,动作肢体都是放开优美的状态,当音乐深沉狂躁时,舞者在处理动作时也会强硬,或者是害怕发抖,这是的力量则是或快,或锤,或打,或拍的方式来传达。在舞蹈《月下柔情》中,来时音乐温婉抒情,同时演员的动作力量也会体现的优美温和。

(二)情感的交流

作品中如何体现情感的爆发点,除了音乐的配合之外,情感的力量推进也是作品的关键,当演员在作品的情感一步步推进时,力量的迸发也是不容小觑,情感的交流更多的时候会结合音乐或者其他附属的因素才能让观众感受到。

(三)形象的刻画

在形象刻画中,有的角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的力量就不是我们口中的劲儿了,比如医生,警察,战士等,在人们的认知中这些形象本身就带有一种力量感,再有母亲,父亲这类的力量则是对母爱和父爱的亲情感受,所以力量的呈现还可以是以此形式呈现,在《中国妈妈》里,就深刻的刻画出母亲的形象,母爱不分国界,她们站到台上时,就已经很有力量感。

(四)动作的处理

如果说前几种力量呈现方式是基础的话,那么在动作的处理上更能体现力量的呈现,在编导选择动作之后,对于它的高低方向空间的处理,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果是长线条的动作,在改变方向时,就可以用力量来调整。接下一动作时,就要在处理动作上要变化重复,这不是动作的积累,是经过处理后的视觉冲击,要独特而有魅力,使演员和观众同样感受到动作在经过处理后的肢体表现和视觉感受。

二、力量转换在单双三中的不同表达

(一)独舞造型连接

在独舞编导的学习过程中,舞蹈的视觉画面效果要选择动作方向,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果是长线条的动作,在改变方向时,就可以用力量来调整。在改变方向和力量时,对于力量的选择,可以是轻拍打沉飘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结合,接下一动作,在处理动作上要变化重复,不是动作的积累,是经过力量对比处理后的视觉冲击,要独特而有魅力,在舞蹈《点绛唇》中,作品中动作语言在力量方面,动作的语言感很强,每一个语篇都能很清晰的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

(二)双人力量承接

双人舞是两个人构成一个统一体共同完成的。相当于左手右手缺一不可。当一个作品的创作产生的时候和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是密不可分的。双人舞有一定的角色分配,在一个作品中,两个人跳双人舞有独特的魅力往往代表舞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情感的发展,矛盾的冲突,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更加清楚,更接近于文学生活,表达过程中充满了语言感,搂抱扛背抱各有形态,有时候会掺在一起,有时候便会拆或搭在一起用,考虑双方准确的抱住。由于力量的承接产生的姿态,产生于高中低姿,有时候把位的点是腰 头 肩膀,每次连把都有不同的姿态。比如,倾倒,力量承接:两个人之间分为发力方和受力方,力平衡是两个人同时发力寻找重心平衡点,产生一定造型。承接在双人舞中是指舞者A承接舞者B的人体质量。比如A将B横向抱起抛向空中舞者B在空中靠自身肌肉的收缩力量,与A给予的加速度产生惯性旋转之后被舞者A接住,这个接住的动作叫作承接。

通过力量平衡点产生之后的搂抱挂扛背。力平衡更多考虑的是两个人发力的同时去寻找重心的平衡,而且能产生新的造型和舞姿,地面只是单一的力平衡,可以根据舞伴的身高,体重,发力方式和动作的惯性方式,尝试着去做不同方向,高低的力平衡。

由我国著名编导靳苗苗编创的舞蹈作品《老伴》,该作品强调人物为主、动作为辅,更多的动作是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捕捉、演化、发展而来,并以此充实整个作品,在注重动作自身喜剧性寓意的同时,也着重刻画它舞蹈化的表达。作品中动作或语言在力量方面的对比变化明显,伴随着音乐的转换,舞蹈肢体动作也是快慢对比力量的发力都是很到位,尤其是双人舞部分,男女主人公也是有变化莫测。

(三)三人空间对比

在三人舞的编导学习中,故事情节和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更加的复杂,其站位对比不管是一对二还是二对一,更多的要分析对比使用后的视觉效果,接触点所反馈出的力量对比清晰,比如舞一舞二在舞台前区盘坐只有手上的小部分动作,而舞三在舞台后区挣扎,奔跑,跳跃等一系列动作,那么在观众的眼中,并没有因为舞一舞二在前区而注意到,反而会被舞三吸引,并且产生共鸣。同时力量反馈舞一拍打舞二一下,舞三并没有跟他们在同一空间内,但也会有相同的反应,这也是力量带来的视觉效果。

(四)力量在编创中的运用

为什么力量总是解决不明确,首先要考虑发力方式以及力量的运行轨迹,或者时运行过程是否合理,比如简单的身体面向一点,手伸向正前方,有多少种方式,有多少种力量,有多少种运行轨迹,可以选择直接抬起,可以从旁到上在到前,也可以先上后下在到前,这些是编导可以选择的运行路线,力量选择可以是轻轻抬起,快速分次落下,会让观众有一种视觉冲击。也可以颤抖到旁狠狠砸下去,这也会使人感受到紧张压迫,单一的动作都有无数种发力方式去完成,结合前一动作和后边的情感发展,编导会有自己的选择。

在学习编导和表演时,作者对于力量的理解也在编创中不停地摸索,学习之余也不断地对某一个动作或者编创的作品进行打磨,每一种力量带出来的视觉感受肢体表达以及情感的碰撞都是大不相同。独舞造型连接做完之后,对于如何让观众看起来不是大相径庭,在除了处理快慢和空间之外,更多的时对力量的改变,单一造型改变力量的时候,造型要有诉说性,有高低方向棱线的对比,在造型出来之后要明白需要调整的形态,高低,方向,调整动作的局部,根据于视觉审美需求改变力量,从而使得造型拥有语言感编导的创作理念以及表达方式都是通过这种力量的诉说来传达给观众,从而观众在反馈给编导。

三、结论

综上所述,力量在编导的学习过程中,无论对演员还是对编导,都是能更好地表达作品内涵和质量的技术表现,在单双三的编舞中,不同的发力点,不同的接触点,都会产生不用的力量,形成不同的视觉冲击,在今后的编创中,要更加加强的对动作力量的不同处理,提高舞蹈的审美,进一步完成对技术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成男.论民族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J].科技风,2019(21):230.

[3]高爱武.舞蹈编导的实践性研究[J].艺术评鉴,2018(10):68-69.

[4]郭杨阳. 舞蹈编舞技法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力量
自然的力量
坚持的力量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低压配电柜上接地保护装置的运用探析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