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马延安 张子尧
摘 要:目前,很多大型体育场在相应的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使用程度相对贫乏,更多时间仅仅被视为地标建筑物。自从陕西获得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举办权以来,为了满足体育赛事的需求,市委、市政府要求2017年启动13个新建场馆和改造23个体育场馆的计划。这对陕西的经济发展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为迎接全运会,新建及改造的体育场馆在全运会后必定会迎来闲置时间。那么如何正确的分析现有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状况与全运会后众多场馆的发展对策就成了陕西此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 全运会;运营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b)-0233-02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陕西的大型场馆为研究对象,分析场馆建设耗费、规模近两年来各种类型活动对场馆的使用情况、场馆管理体制、场馆运营模式等现状,对其运营状况进行总结。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归纳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3.1.1 大型体育场馆专业性过高,全民体育发展受阻
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一文中提出,要求加大体育健身设施面向公众的开放率和利用率。但当前陕西大型体育场馆普遍存在专业性高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过度,加之偶尔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运营方从场馆维护考虑并没有对民众完全开放,而是部分开放或者仅在外围放置少量健身器械,此举对于开展全民健身并没有很好地帮助,也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需要[1]。
3.1.2 陕西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体制存在制约,导致运营专业人才匮乏
传统的大型场馆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在运营中依靠经营获利补充自身财政经费的同时还要兼顾场馆的公益性。可以说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先天就较为困难,大多数场馆运营效益不理想,甚至少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同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场馆的所有权认知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没有分清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区别,就逾权享有了大型体育场馆的使用、经营权,制约了体育馆的正常经营,和市场接轨困难,造成国有资源闲置[3]。体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掌管体育场馆的人事权利造成了场馆运营方面专业性人才的匮乏。
3.1.3 场馆运营模式单一,经营理念落后
当前陕西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较为单一,基本包括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商业演出,以及体育培训方面。但由于大型商体育赛事周期长,商业演出的不定时性,以及受制于场地环境对于体育培训的限制,所以此类活动往往伴随着无法连续经营或者经营项目不稳定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以及反复布置场馆虚耗资金[4],且场馆对于此类活动的经营理念存在误区,绝大多数场馆没有成立针对大型商演和日常广告投放的经济部门,在承办活动中仅仅扮演场地出租者的尴尬定位。对商演与体育赛事的承办还处于被动等待主办方联系沟通,而不是主动出击。服务和营销意识淡薄,造成了场馆的长时间闲置,大量资源被闲置。
3.1.4 缺少政府的优惠政策,场馆经营负担较重
大型体育场馆既是国家发展金牌体育的基石,也是国家发展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物质基础,更是我国竞技水平的象征。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都会伴随着即将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即建设场馆初期国家对此投入较多,但随着相关体育赛事结束,进入自主经营期后,国家的继續支持是场馆经营发展的关键[5]。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能对缺少自主创收能力的大型体育场馆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能够在税收方面给予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一定优待。
3.2 发展对策
3.2.1 加大场馆开放力度,提高场馆资源利用率
增加大型体育场馆每周以及节假日对市民的开放时间,同时保证以较低的收费开放。日常运营中免费为高校,大型企业,各大社区举办体育活动提供场地。低价或免费为省市以及高校级别体育运动队提供训练场地。和体育类院校展开合作,招募有健身经验的志愿者为有意参与健身的群众进行指导,辅助等服务。和学校、企业展开联动,根据国家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计划,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年轻人身体素质差的社会话题,推动“在大型体育馆健身,增强身体素质”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从而提高场馆资源利用率,真正做到良性循环。
3.2.2 改革体育场的管理体制
大型体育场馆想要获得更好的运营与发展,就必须从传统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引入企业化、商业化的概念,让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场馆的日常运营,建立清楚、明确的产权关系。政府发挥作为出资人的作用,加大社会资本对参与场馆经营的扶持力度。在保证用途正确的前提下,仅对体育场馆运营进行宏观统筹安排。具体运营交付社会资本的同时继续保证对体育场馆运营的优待。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对体育场馆所有权的模糊而造成的逾权占有也将得到改善,大型体育场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能有效分离。
3.2.3 增加更多专业型人才,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
引入更多既了解体育运动市场规律,同时培养运营建设的专业型人才。要建立场馆自身的培训机制,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依靠经营管理发面的专业人才对在职员工在工作之余进行再培训与再教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打破所谓“干部终身制”的约定俗成,减少体育局及其下属行政部门“老资历”对场馆运营与发展的话语权。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效率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场馆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3.2.4 积极开发市场,运营模式多元化
运营模式以承办大型赛事,商业演出为主,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承接漫展、车展、家具展等展会;与社区、高校合作开办小型竞技比赛;自主开办小型音乐节,提升场馆知名度,树立场馆品牌。从被动等待大型赛事与商业演出预约,到主动申请承担,建立以体育场馆为基础,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链。运营中增强创新意识,完善运营手段。
2.2.5 制定有利大型体育场馆经营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满足民众为追求生活质量而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投入的资源与其重要性并不匹配,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体育事业,尤其是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扶植力度。制定有利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税收政策与能源收费标准,通过关键环节的资金补助以及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将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纳入国家财政资金的重点扶持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仁寿.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88-92.
[2] 徐文强,陈元欣,张洪武,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3):1-6.
[3] 赵云宏.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480-482.
[4] 曹可强.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56-58.
[5] 刘杰.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的体制性障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