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之美的意象与现实意义

2019-11-16 05:34曹方明
牡丹 2019年29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湘西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自然的生命形态,描绘了一段近乎理想化的生活和一段哀伤凄美的爱情故事。它不仅体现了淳厚的人性,更使美的意象深邃,令人慨叹之余有着深刻的现实感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优美的环境、和谐的自然、田园的情调、淳朴的民风、凄美的爱情、无期的希冀共同编织成湘西茶峒的桃源风情。沈从文正是通过《边城》给人们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形式更是体现了淳厚的人性,其美的意象深邃,令人慨叹之余有着深刻的现实感悟。

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作者理想深处的寄托

沈从文用质朴的语言,在《边城》里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世外桃源风光,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沉溺于其中,慢慢地品味淡然的清新、陈韵的悠长,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桃花源记》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描绘的美轮美奂景象正是湘西这片浓厚乡村的真实写照,不仅沉淀了边城的淳朴与自然,更是弥漫着浓郁的爱情诗意,令人流连忘返,独乐其中。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源于共生。清澈倒映的小溪,静谧悠然;悄然矗立的白色小塔,铭记沧桑;滢滢翠竹,随风摇曳;繁华码头,质朴古老;老人女孩,忠诚黄狗。这些交织出一种恬淡、纯净、自然且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也正是这种简朴至极的勾勒让人在不由自主之中产生了美好的遐想,感受着人性的善良与纯真、亲情的厚重与不舍、爱情的美好与错位。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源于对比。人们追求自然的和谐之美,享受着自然带来的高品质享受。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带给人们巨大的浮躁和沉重的心理压力,难以寻得心灵的解脱。在历经坎坷、茫然无助、失落忧怀、怅然无语的时候,人们都想寻得心灵的慰藉,静静地感受天空的辽阔、空气的清新和土地的芳香。但是,残酷的现实使这一切都变得奢侈。沈从文的《边城》却可以包容人们的所有繁杂的情感,喜怒哀乐、恩怨情仇皆在其中。这就是《边城》的艺术魅力和沈从文的寓意所在吧!他把大自然的神奇、作者理想中的精神寄托在这桃源世界之中,寻觅民生的希望,正如余秋雨所说的“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湘西茶峒、边城美景、淳朴风情令人神往,萦绕于心,一段凄美动人抑或是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的自然融入,这就是生于城市的人所无法体味到的情感世界,它吸引人们来到边城,来到茶峒。这些潜在的元素折射了作者与读者内心深处的悸动,近乎理想化的生活、质朴纯真的爱情是最纯洁、最唯美、最向往的文学魅力。

二、亲情与爱情的结合,凝缩了古朴的人性和情感的演绎

亲情与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亘古永存的话题。其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得到淋淋尽致的展现,沈从文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锋,书写湘西世界自然风光、淳朴风土人情,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生命形态,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令人感到痛惜,但更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真实。

《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完美女孩的化身,是一个淳朴善良、恬静忠贞的女孩,身上流淌着大自然的浓郁气息,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给人留下难以释怀的印象。尤其是她那颗纯净无暇的心,没有一点点的暇斑,对爱情的执着、亲情的眷恋和邻里的互爱充溢着她的内心世界,伴着美好的愿景而快乐地生存。翠翠与傩送之间的情感没有都市里的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更多的是彼此的影子、内心深处的依恋和真挚的祝福。但是,翠翠的爱情悲剧并不是戏剧性的存在,更多的是顺应自然规律与人性本身的结果,一切的美好都存留在记忆里,让人品味与深思。天保与傩送,一死一走;祖父与翠翠,一死一生,令人慨叹之余,为他们的无限亲情赞叹不已,这就是人们内心深处所追逐的深厚情感,即不为外在因素干扰的纯净自然的感情。

翠翠的出生与成长是纯净世界的结晶,带来了纯真的自然人性,带来了真善美,难怪更多的后来人推崇、惋惜。“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正是这种自然人性阐释了生命的和谐和情感的真挚,虽然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但希望永存,等待难道不是一种美丽的开始吗?文本最后一段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深邃的意境,魂牵梦绕的等待,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与演绎。

小说文本中的爷爷是一个地道的乡村人,诚恳、淳朴、勤俭、友善,与翠翠相依为命,活着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翠翠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为了自己心爱的孙女,他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守护着,竭尽所能地促进她爱情的实现。即使误解了翠翠喜欢的人,人们也无法抹杀他对孙女的担忧与疼爱。他知道自己迟早要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总是创造机会让翠翠独自生活,也正是这种有意识的安排才会让翠翠能在凄美的渡河边支撑着渡船等待心爱的人回归。

令人痛惜的是,翠翠与天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就在无语的生活浪潮中陡然终结。天宝的意外殒命、傩送的离家出走让充满美好憧憬的幸福梦被无情地扼杀在萌芽之中。但在爱情面前,兄弟二人没有反目成仇、形如陌路,而是彼此退让,成就对方的幸福,这种有情有义的兄弟情感也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所缺乏的。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人性与情感的交织,是心灵的摩擦与碰撞,童话般的爱恋是那么的和谐与自然,更是彰显了艺术的魅力和文学的独到之处。这正应验了一句老话:“越是珍贵的东西越容易失去,让人们在惋惜之中永远记住它。”这也是人们推崇《边城》,想去《边城》,感悟《边城》的重要原因吧!

三、梦想与现实的结合,呈现了美好向往与残酷现实的对比

梦想总是美丽的,总是在无忧无虑之中悄然地成长;梦想也是残酷的,往往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让人在憧憬之中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又给人一丝希望。

沈从文在《边城》中有多重对比,都深刻了阐释了人性、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让人能从中悟出深邃的人生哲理。

一是静谧的乡村生活和当时动荡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人们不难想象,当时的社会处在极为混乱动荡的时期,人活在生与死交织的世界里,却有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是难能可贵的。这片自然的乡村世界不被外界影响,不受外界蛊惑,远离错综复杂、尔虞我诈的情感纠葛。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彼此之间有的只是原始的、发至内心深处的“爱”,人性的本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挥发,这也是现代社会所不具备的。

二是男女之间内心情感的鲜明对比。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是自然孕育的,是心灵碰撞的产物。既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海誓山盟,也没有充满金钱与权势的交易,有的只是纯洁的爱情,清新健康,让人为之慨叹和竞相追捧。这也是众多读者来到湘西探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沈从文以这对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直指人们内心最柔弱的一片净土,为现代男女敲开了一扇至真至清至纯的爱情之门,更使爱得到了升华和最直接的说教。

三是乡村邻里之间交流沟通的鲜明对比。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觉得彼此之间生疏与陌生、功利与市侩,为了私利可以不管不顾,把人性的邪恶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没有因为通信的便捷而达成诚恳的交流沟通,反而把自己囚在狭小的空间,独来独往,仅靠一部手机来消磨自己的时光,基本上割断了彼此坦然的面向和心灵的往来。而在沈从文的《边城》里,人们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間的淳朴、友善与和平。例如,天宝和傩送时说,“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现在看来,人性的真善美源于自然,是内心深处真实的写照,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沟通与交流,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曹方明(1970-),男,辽宁辽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湘西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