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浩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如何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了当前我国大专院校办学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3+4”教育体系实际上就是将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三年上中职,四年上本科,使得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成为可能。土木工程专业“3+4”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对于实现课程自身的衔接性和连贯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3+4”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土木工程专業“3+4”体系的发展提出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3+4”体系;职业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中国统计网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2018年我国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56 700人,新招收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超过了17万人。这个数据充分显示了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受到很多学生的追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行业逐步稳健发展,土木工程专业也成为了一个相对热门的专业类别。在我国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下探寻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实践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成为当前大专院校管理者和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以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3+4”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土木工程专业“3+4”教育体系的实践发展提出一些对策,从而为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二、“3+4”体系的基本内涵概述
“3+4”教育体系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将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三年上中职,四年上本科,使得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成为可能。“3+4”教育体系是中等职业教育学习和普通本科高校学习“上下连贯”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中考中,选拔出一批比较优秀的毕业生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理论基础的学习,在经过三年的中职学习后,再通过考试选出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进入到本科,进行为期四年的学习。在整个“3+4”教育体系七年制的学习中,学生要参与试点的本科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统一进行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拟定。在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以后,学生经过考核和毕业论文的设计,就可以取得本科学位证书和学士学位。实际上,。
相较于一般的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学习而言,“3+4”教育体系具有自身的一些亮点和优势。一方面,与中职院校的学习相比,学生在后四年的本科学习当中会接触到更多的、更高深的知识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系统和知识架构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习相比,在经历了前三年的中职院校的学习以后,学生的知识基础会更加牢固,对于本科四年学习中的一些知识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3+4”教育体系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当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创造了更多的契机。
三、土木工程专业“3+4”体系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年中职教育阶段的文化层次水平较低
与一般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相比较,在三年的中职院校学习阶段,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的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视,而是更加注重“行业教育”。在这一基本导向的指引下,很多学生对土木工程的专业理论并没有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兴趣,加之教师在日常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不但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理论对实践指导的教学目标,而且在升入四年制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也会由于理论知识的缺失而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
(二)基础课程内容重复较多
“3+4”体系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课程的衔接的过程,是一个从三年到四年的延续阶段。既然在时间上有延续,那么在学习的内容上也会有一些衔接。对于我国而言,“3+4”体系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实践探索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理论设计和安排中还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例如,有些内容在三年的中职学习阶段已经学习过,但是在四年本科学习中仍然有涉及,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上和时间上的浪费。
(三)实践活动安排不足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实践的接触更是不可缺失。但恰恰相反,无论是在三年的中职学习阶段还是在四年的本科学习阶段,由于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学习与部分实践企业的联系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这是“3+4”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土木工程专业“3+4”体系下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学深度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具有敏锐的发现力,去适应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三年的中职教育可以说在为本科阶段打基础,为此,学校要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学深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活动,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要做到“专本衔接”。只有将中职阶段的学习深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本科课程的连贯衔接。
(二)实现培养方案的优化发展
“3+4”体系的发展要制定出一个实现科学化、优化发展的方案,通过一套完整的、体系化的教育方案设计,来实现教育内容的延伸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在“3”和“4”的衔接中,不能只是单纯地将知识课程罗列在一起,而是要根据本科培养计划和中职教育教学基础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案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土木工程专业在职业教育阶段引入力学理论、混凝土原理。在本科学习期间,也要随着学生理论基础的逐渐扎实,引入一些勘察和设计的实践活动。而且,“3+4”教育体系当中的教育教学方案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三)以实践能力为中心,提升学生能力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从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上来看,学校安排专业实践课程的课时较少,而且实践教学与实践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通过对建筑工地的参观、对于实际建筑图纸的分析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种单一的方式实际上并不能使学生完全地融入实践教学,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也十分有限。而目前,在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攻坚阶段,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理想的教学目标,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
第一,从院校的角度上看,高职院校要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课时,只有实践教学课时充分得到保障,才能为学生实践技能和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某一个建筑项目的图纸规划和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去,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抓住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关键要点。第二,从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的角度上看,不要用理论基础来抢占实践课程活动的时间,理论虽重要,但更要关注实践教学,只有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才能够为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夯实基础。
五、结语
总之,要想促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地为我国土建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首先就要在教育理念上和教育手段上实现创新化的发展。在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实现“3+4”这种新型的教育方法,这对于扎实推进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当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3+4”体系下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后笔者发现,这种新模式在探索阶段和初步执行阶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三年中职教育阶段的文化层次水平较低,基础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实践活动安排不足等。为此,首先要提升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学深度,其次要实现培养方案的优化发展,最后要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不断提升学生能力。我国土木工程专业“3+4”体系下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在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够真正地为新形势下高端土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张明.应用技术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9):112-115.
[2]刘凤.基于模块化的3+4现代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分段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亚太教育,2016(11):287-289.
[3]宣卫红,黄洋,王旭,宋永生.基于比较分析结果,构建“3+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5(44):71-73.
[4]储华平.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的“3+4”分段培养“七年一贯制”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