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目

2019-11-16 08:41安是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战国时期苏秦赵王

安是

释义: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某人畏惧而又愤恨。

字里故事:

战国时期,搅动时代风云的人物中,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苏秦。

不过,苏秦不是一出场就自带“主角光环”,轻轻松松“秒杀全场”。他刚出场时,只是一个“小透明”。

苏秦家里以务农为生。他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和张仪做了同学。毕业以后,苏秦和所有的应届毕业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找工作。

如果,我们将战国时期的周王室比作拥有最大股份、最大名声的大型企业,将各个诸侯国比作拥有不同股份比例的中小型企业,那么苏秦最初的想法和大部分毕业生一样:先去最大的企业碰碰运气。他首先拜见了周显王,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重用。可惜周显王身边的大臣都不太看得上他,因此他也無法得到周显王的信任。

大企业不要他,他就去中小企业投简历。他的眼光很好,一眼就相中了秦国,兴致勃勃地拜见秦国国君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是个励精图治的君主,19岁继位,上台后就做了一件大事——杀掉了主持变法的商鞅,但将商鞅之法延续了下去。苏秦见到秦惠文王,先是盛赞秦国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君主贤明,随后表明自己可以帮助秦惠文王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结果秦惠文王并不在意,只愿意听听苏秦带来了什么样的策略。

苏秦认为,文士虽然善辩,却难以让战争停止,一味地玩弄文辞只会让天下大乱,所以他劝秦惠文王:“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让敌国屈服,制服海内,非发动战争不可。可是现在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这样看来,大王您也不会采纳我的建议吧?”

可惜,苏秦以退为进的一番话并没有打动秦惠文王,即便后来他多次呈上奏折,也始终没有获得秦惠文王的垂青。

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收入。此时的苏秦,早已没了意气风发的模样。华丽的衣服穿破了,身上的钱财也没了,他只得灰溜溜地离开秦国,返回家乡。

到家的时候,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挑着行李,面黄肌瘦,一脸羞愧之色。家中,他的妻子不下织机,他的嫂子不去做饭,甚至他的父母都不和他说话。“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尝尽人情冷暖的苏秦开始拼命学习。他对着兵书反复研读,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后跟。

就这样苦读了一年,苏秦终于有了收获,他收拾好行李,继续外出找工作。这一次,他的运气不错,在游说赵王时,他的“六国联合抵抗秦国”的主张获得赵王的赏识。赵王封苏秦为武安君,并赐予他相印。于是苏秦在百辆兵车的护送下,带着黄金、白璧、锦绣等财物,去联合六国,抑制强秦。

此时,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都仰赖苏秦的策略抉择。苏秦在最显赫之时,万镒黄金为他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华山以东的各国都为之折服。即便他出身不高,却能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让左右大臣哑口无言,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一日,苏秦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赶忙收拾房屋,打扫街道,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的郊野迎接他。他的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现在的您地位尊贵又富有。”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我。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怎能忽视啊!”

但是比起衣锦还乡、让妻嫂侧目匍匐的风光,苏秦真正让人敬佩的是他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毅力。即便理想被打击,志向被嘲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他迎来了人生的涨潮,也为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整理自《战国策》《史记》

你知道吗?

1.谋圣鬼谷子是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学术流派——纵横家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的显赫人物。他的学生中豪杰频出,相传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都是他的学生。

2.苏秦能够想出合纵的点子,据说与《周书阴符》密切相关。相传,这本兵书是西周姜太公所作。虽然在《战国策》中记载,苏秦在秦国受到冷遇后,发愤图强学习了《周书阴符》,但在《史记》中,苏秦是在刻苦学习《周书阴符》之后,才去游说当世之君。

无论哪一种记载,他的游说之路都不顺利。在周显王和秦惠文王那里,他都碰了一鼻子灰,甚至他第一次去赵国时也是铩羽而归。直到他遇到燕王,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机。燕王资助苏秦车马金帛,让他再次前往赵国,这一次苏秦终于打动了赵王,开启了之后的传奇故事。

猜你喜欢
战国时期苏秦赵王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试论战国时期的楚墓人殉
赵王骨折
苏秦刺股
《将相和》缩写
苏秦“锥刺股”苦读
孟子说仁德
引锥刺股
诈与妄 奚可焉 凡出言 信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