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亮 王婷婷
摘 要: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时代命题,并把它纳入国家战略,开辟了军民融合的新境界。高校是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聚集地。对于高校军民融合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树立安全意识,培育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可增强民族国防意识,锻造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国防素质。因此,在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兴起的背景下,研究推动国防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教育;思政教育
一、引言
当代社会,国家安全不仅仅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发展。尤其在军民融合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要加强国防教育,更加密切党政军民之间的团结。国防教育是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随着党的十八大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军民融合研究中心,发布军民融合相关课题,许多地方高校老师,研究生都参与到了一些军工课题研究中,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脑海里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这一根弦,因此将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意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做好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一)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实现国家安全的最好方式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而为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除了做好军民融合,更要做好全社会的国防意识。高校是军国防科工事业和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最易受到威胁的地方,因此更需加强国防理论知识学习。
(二)更好地培育军民融合人才
随着军民融合戰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军民融合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政策法规日趋完善,机制体制建设逐步展开。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加快了军民融合的建设,虽然高校人才聚集,但也存在思想政治意识单薄,不能自觉将自己与国家利益融合在一起,因此迫切需要将思政课与国防教育进行融合。
(三)更好地帮助同学树立总体安全观
2018年9月15日,中央电视台在专访中播出了台湾间谍案的特别报道。据报道,台湾间谍情报机构无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以中国大陆为目标开展间谍情报活动。而据北京市国家安全局民警称,台湾间谍所针对的学生大多是政治、经济等文科或国防、科技、工业等专业的学生。近年来,台湾间谍组织对大陆留学生的反制活动越来越猖獗。台湾间谍之所以吸引反攻学生,是因为他们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由于军民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地方高校也接触到了国防装备中的制造,但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许多从事与国防科工研究的学生思想意识淡薄,缺少安全观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课体系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总体安全观。
三、所遇到的问题
(一)不了解军魂
在新时期,普通高校面向为军队和国防事业培养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国防创新应用型人才、国防战略型人才、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新需求,打通人才的“思想关”至关重要。但是,通过北京理工大学教师王雪,向雪燕对北京周边部队关于国防生职业表现情况的调研发现,部队认为普通高校培养的国防生普遍具有专业知识扎实、思维和视野开阔等特点,但与军事院校毕业生相比普遍缺乏军魂,对军队文化的认同度较低。同时,他们通过对北京多家军工集团系统内部科研机构关于研究生培养的调研发现,军工集团虽然每年从普通高校招收大批毕业生从事科研岗位或科研管理岗位工作,但调研结果显示集团系统内部科研机构培养的研究生较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更高[1]。因为地方普通高校在培养军民融合人才时缺乏思想引领,缺乏对部队军魂的认识。
(二)参与国防思想意识薄弱
伴随着军民融合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相继出台,各项落实举措也稳步推进。如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的正式上线,运营之后,该网站为军口需求向普通高校、中科院、民营企业发布了大量脱密需求信息,为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平台[2]。但由于目前军事需求信息脱密工作缺乏统一标准和严格程序,导致很多部门在需求信息发布过程时,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看看别人怎么干”的想法,执行工作不到位、不彻底。
虽然我国高校众多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国防科研工作,但是整体比重较小,数量偏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科研评价体制和保密管理规定[3]。
(三)投入少,缺少相关优秀人才
在人力支持上,不少高校“一刀切”,缺乏培养国防教育本科专业专任教师的渠道,国防教育课程通常由其他公共课教师一并讲授,而这些教师大多数并未经过系统的国防军事理论学习,不了解国家对国防的大政方针,导致知识和能力结构跟不上。然而,国防教育教师的工资、职位和职称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就业体系和人才市场体系。在物力供给上,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没有专门教材或者虽有教材但不够规范,未纳入正常渠道,教育短期化。此外,二者融合需要的设备数量少、质量低、款式旧,场地上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状况。
四、具体做法
(一)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
在军事院校中可设立专门为地方国防教育服务的专业师资培养平台,这些老师不仅担负军队国防教育任务,同时也可分配到地方高校担任国防教育教师,并对现任的地方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和军事院校转业教师进行系统培养,我国可借鉴以色列军民融合的做法:在以色列,实行的是义务兵制,高素质的新兵不断充实到军队的研发部门,年轻人退伍后再回到地方继续从事相关工作。在我国军事院校每年都有文职人员招考,不少地方优秀人才通过招考进入部队担任文职教员,当他们退役时,地方高校可将他们返聘,担任教学任务,或请他们参与国防教材的编写,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二)利用部队中的红色文化开展部队军魂教育
红色文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崇高理想、英雄气概、民族特色和反映时代主题的精神及载体[4]。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和意志,承担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景,规定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而红色文化践行着当代革命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引当代革命军人对“忠诚于党、忠诚国家、忠诚人民”的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指导着我国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而红色文化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
高校可借助部队中的红色文化开展军魂教育深入学习我党我军历史,系统掌握我军创建、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理解我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制度和方针原则,传承对我军党忠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
高校也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魂和本,坚定理想信念是固本培元、凝心聚气的战略工程。地方高校可设计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着眼“听党指挥、能打胜战、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增进红色体验、红色感悟,了解部队军魂。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上可开展仪式教育活动。将上红课、唱红歌作为大学新生军训完后的国防教育入门课,可邀请大学生参观部队荣誉室,经常开展驻地红色圣地前宣誓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当好红色传人。也可开展遂行任务红色教育。例如,在进行一些活动时邀请专家或老革命亲临指导,也可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和革命先辈故居,讓学生切身感悟红色印迹,牢记传统,缅怀历史,不断激发拼搏向上的昂扬斗志。此外,要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处处体现红色文化的内涵,处处渗透红色教育的元素,如在广播站的选材中加入红色文化经典,播放红色诗歌,红色歌曲,同时做好大学生忠诚意识的宣传,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忠诚品质”的征文活动,让大学生将自身对于红色文化的感悟以及对优良品质的理解表达出来。
(三)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培养总体国家安全观,使科研工作人员参与到国防建设中
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与创新第一动力的衔接点,本应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军民融合体系法律法规还不成熟,加上学生对国防安全缺少思想意识,安全观薄弱,他们不敢轻易从事国防科工方面的研究,因此更需要培育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学之中,体现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战略要求[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五位一体”的课程设置模式是贯彻、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最优载体。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从立场方法上廓清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角度阐明国家安全的整体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从历史角度阐明国家安全的历史教训和战略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从价值观引领和行为要求上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形势与政策通过地区热点来看待总体安全观。
(四)加大宣传
政策宣传是提高认识的有效途径。一些大学长期以来对国防教育产生误解,在短时间内不易改变他们的理解。除了加强政策指导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检查监督,加强政策宣传也是有效的途径。例如,美国经常开展国防教育宣传、组织协会和军事活动,形式有纪念馆、周年纪念馆、广播电台、电视台、展览馆等。美国经常将现实发生的事情和爱国主义的宣传联系在一起,例如“9·11”事件之后就进行了多次宣传,美国领导人还强调稳定军心的重要性,美国有一支心理战部队,主要任务是在战争状态下进行宣传和攻击敌方的心理,这项内容也成为国防教育课堂中要学习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俄罗斯也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因为国防教育需要提高国防意识。高校作为俄罗斯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有专门的培训场所、培训设施、培训设备等,大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6]。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管理者可通过宣传提高自身的国防教育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师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高校要通过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节目、标语、校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种国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国防建设的现状,了解国防政策、国防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国防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雪,何海燕,单良艳.新时期普通高校参与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31-34.
[2]都业爽,刘升贤,李燕.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7(11):52-53.
[3]李燕,邹洋,都业爽,等.高等院校在军民融合战略中的定位及发展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18,224(3):15-17.
[4]周立军.论红色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忠诚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4):119-123.
[5]王红梅.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34-36.
[6]刁莹,李修志,李彦涛.美俄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