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三教授”:赤子心 西迁情

2019-11-16 02:40摄影报道张瑞芬郑飞李瑜毕晓楠
陕西画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西迁物理系西安交大

摄影报道/张瑞芬 郑飞 李瑜 毕晓楠

1958年,在清华进修

1962年,在核反应堆工程教研室前合影

在西安交通大学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60多年前胸怀报国之志,响应祖国的号召从上海来到西安,投身于西部的高等教育事业。岁月变迁,当年的壮志青年如今已都是耄耋白发老人,不变的是胸怀大局、努力奋斗的情怀。贾斗南、谢仲生、朱继洲教授就是这个群体中的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科开创者和领先者,因所在专业代号810,3人被尊称为“810三教授”。

1955年,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党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迁至内地西安。至195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的主要领导,教师队伍总数的70%迁到了西安,实现了主体西迁。教职工们在西迁中经受住了磨砺于改革开放时期成为学校发展的顶梁柱,成为西安交大兴办工程力学、计算机、工程物理系等尖端专业的有生力量。

零起步创办西安交大核反应堆工程专业

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遵照高教部的决定成立工程物理系,抽调到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代号810)的7位教师都是年轻的助教,平均年龄为23.5岁。贾斗南(锅炉教研室助教)、谢仲生(动力系刚毕业研究生)、朱继洲(机械制造系助教)奉命于1958年10月1日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进修一年,回校后分别负责开出《反应堆热工分析》《反应堆物理分析》《中子物理与反应堆物理实验》3门专业课。

一年的进修期在充实与忙碌中结束了。接踵而至的3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供应,生活必需品是凭票供应,大家普遍营养不良,不少人得了浮肿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工物系的年轻教师们白天抓紧时间去图书馆找资料,晚上坚持备课,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努力按照教学计划开出了所有专业课,从零起步的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如期于1961年7月培养出了第一批毕业生(系成立时从其他系抽来的三年级学生),按国家计划分配到了核工业部各涉核单位。

出版专著填补国内空白

贾斗南,1934年生,专业主要创始人,研究方向:核反应堆热工水力

谢仲生,1934年生,专业主要创始人,研究方向:核反应堆物理计算

朱继洲,1935生,专业主要创始人,研究方向:核反应堆安全与运行

西迁广场

在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西迁老教授贾斗南跟核能系的学生们聚在一起,分享当年学科创建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国家做出了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需要大量人才。原本打算去苏联留学的贾斗南与其他几名教师被学校抽调,奉命成立工程物理系。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贾斗南迁校时任动力机械系教师:“我们都不是搞这个专业的,什么叫反应堆,懂也不懂。我们就补数学,补工业电子学,请教学校比较有名的教师并参加严格考试,慢慢把我们教师水平提高上去了。”

硬是凭着这股对学科建设的坚守精神,贾斗南与西迁教授们经过不懈努力,把最初一穷二白的工程物理系发展成现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丰硕的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我国的核能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谢仲生,西安交通大学810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从事核工程领域科研40余年,先后主持过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攻关项目,4项国家863和973项目,10余项合同项目。著有“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和“压水堆燃料管理与优化”等著作6本,在国内外核工程领域的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

朱继洲去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授课并留影

朱继洲在给学生们授课

1977年,为迎接我国核电厂的兴起,原子能出版社准备出版一本《核电厂运行》的专著,辗转找到朱继洲和他的同事俞保安,希望他们能承担此项任务。朱继洲他们以当时拟建的1000MW苏南核电厂(法国设计)的原型电厂——法国特里卡斯坦为参考电厂。经过多方努力,1981年,我国第一本介绍百万千瓦级大型压水堆核电厂的专著《压水堆核电站的运行》正式出版,该书后来被列入国家“九五”核类规划教材。

作为西安交大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主要创始人之一,朱继洲主持编写了一批国家“七五”至“十五”核类规划高质量教材、专著,并在承担10多年来的继续教育任务中编写了多套核电站培训教材。这些本科教材和培训教材充分反映了我国核电技术发展,核工程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及我国核电建设的巨大成绩,为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培育高质量核工程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钠冷快堆严重事故后碎片床迁移实验装置

钠冷快堆组件变形分析堆外试验平台

扎根西部60余载 辛勤耕耘终创伟业

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贾斗南他们将一生的智慧与热情都奉献给了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团队负责人苏光辉:“他们做事情一丝不苟,不讲物质条件,对科研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确实对我影响很深。新时代我们科研工作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紧盯国际科技前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经过60多年持续不断的传承与沉淀,西安交大核工程与技术学科已培养出博士后35名,博士260余名,硕士800余名,工程硕士180余名,本科生3100余名,毕业生中90%以上在核领域内工作,培训各大核电集团技术骨干3000余人次,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大多已成为我国核工业的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形成了西安交大810人特有的“勤奋踏实、忠恕任事”的风格,为学科在国内外赢得了崇高声誉。

如今,在西安交大校园里分布着10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其中,17个是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它们与能源、电力、核能、机械、化工等领域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广泛的科研合作,在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西安交大正在进行新的“西迁”,在西咸新区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批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科技研发中心,将为国家西部发展提供新的智慧引擎。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八十华诞庆典合影

朱继洲教授与老伴近照

猜你喜欢
西迁物理系西安交大
Developing Basic Science in a Diverse and Open Atmosphere with a Long-term Perspective
西安交大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西迁丰碑
美国大学物理系早期教学体验课程改革研究
紫光展锐携手西安交大:共建AI联合实验室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关于《大学物理》中一道习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