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报道/成蕊
汉阴县卫生健康局局长讲述汉阴近年来健康扶贫所做的工作
记者采访
采访团参观医院
县级卫生医疗机构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曾经,汉阴县卫生医疗机构硬件不硬,人才匮乏,直接关系到患者外转省市三级医院较多,直接关系到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凸显了卫生医疗机构的薄弱环节。
如今,县级3所医院已全部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镇卫生院成为辖区“最靓”建筑,公办14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由2015年的83%提升到2018年的92.1%。
汉阴县人民医院作为县级综合实力最强的公立医院,近年来加快改善硬件设施,床位数由500张增加到850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到2.7张。更新配置了磁共振、CT、血管造影、生命支持系统等大中型医疗设备25台。先后与江苏省溧阳市、江阴市人民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省人民医院、安康市中心医院等三级医院建成医联体,建立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多年来,省肿瘤医院累计派出100余名专家进行对口支援,为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溧阳市、江阴市人民医院等选派多名医疗专家为受援科室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等方面给予新的技术支持,带动县级医院建立介入手术中心、重症医学科等8个重点学科,县域内卫生医疗能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时代,汉阴县搭建起覆盖全县的远程医疗平台。县级医院联通省内外50余家三级医院,并在县镇之间设立影像、心电、检验和远程会诊中心,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累计为贫困患者提供远程技术支持1662人次,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能够在县域内解决。
基层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热门话题。乡村医生待遇难落实、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缺乏管理,一些镇村医疗机构被群众称为“药房”,限制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
如何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如何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如何适应新时期卫生医疗机构发展?2016年以来,汉阴县设立“医疗人才基金”,对引入的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招聘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发放安家费3万元,办理正式入编手续。连续5年为镇卫生院招录医技大专毕业人员105名,全额补齐人员空缺。按“村来村去”原则,免费定向培养后备村医120名。选派人员到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用3年时间为县级医院培养240名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为镇卫生院转岗培训培养65名全科医生。县级医院执业医师以上人员占比95%,镇级助理医师占比82%,村卫生室均有符合资质村医。乡村医生平均报酬水平从2014年的2.65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4.1万元,达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3年来,汉阴县统筹使用县域卫生人力资源,全力推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将县级医院与14所镇卫生院分别组建成3个紧密型医共体,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镇卫生院开展住院医疗业务实现全覆盖,镇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机构、人员、业务等实行六统一管理,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
采访贫困户
入户随访诊疗
采访团
在健全的制度保障下,贫困户治好了多年的腿疾
家庭医生手机追踪
城关镇月河村7组村民王寿莲,是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村医袁祖义联系到西安的医疗专家,给她在县人民医院做了一次成功的大手术。“享受政府报销后实际支付费用5000多元。我们看病负担减轻了,没有出县就得到了治疗,种地都乐呵呵。”王寿莲激动地说。
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贵的问题,汉阴县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执行“一降二提三免四保障”政策,县政府筹集400余万元完善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障,全县贫困患者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切实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做到贫困人口“有制度保障看病”。
在大病精准救治方面,汉阴县根据大病患者中数量最多的终末期肾病、癌症等病种,针对性地加强县级医院血透中心、肿瘤诊疗中心等学科建设,确保精准施治,对大病康复期患者下转到镇卫生院进行后续治疗,并100%纳入慢病管理,救治大病患者100%。对慢病患者实行签约服务机制。全县成立10个县级专家指导组,组建141个家庭医生团队,形成以责任医师团队为服务主体、与“四支队伍”分工协作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每名贫困患者建立电子档案,有效解决了签而不约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2019年,全省卫生应急现场会、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现场会、健康扶贫培训会相继在汉阴县召开。期间,汉阴县扎实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