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红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对于家庭教育向来是十分关注的。历史上也早已形成了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出现了不少的名人、典故及家规、家训等。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等首先是从家庭中形成的,孩子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从这里萌芽和滋长。接受家庭教育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复杂、开放的教育系统中,虽然家庭教育仅是非学校教育机构的一个分支,但它对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作用是不可代替。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有五十六個民族。因此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道德行为品质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说孩子的道德行为品质来源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话,那么家庭与学生素质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更为重要。我国的少数民族由于祖先的关系,多集居在比较偏僻的山区,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比较落后,家庭“硬件”设施落后,从而导致整个家庭环境较差。使得当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丧失了应有的教育作用。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
(一)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十多年的教龄,我发现孩子行为问题较少的家庭比孩子行为问题较多的家庭氛围更为和谐,从而说明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联系。而我们少数民族家庭多在偏远山区,以体力劳动为生,家庭成员整天早出晚归,天黑了就睡觉。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间的亲切和和睦,整天过着传统、单一的生活,整个家庭氛围“活”不起来。
(二)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阅读环境
我们都知道,对于我们少数民族的家庭,父母的文化层次还比较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讲汉语,大部分是本民族语言,并且也不看报、看书,也不会给孩子买各种书刊读物,从而使孩子接触汉语晚,几乎要到上学,才开始学习汉语。这样使孩子失去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相对低,阅读能力比较低下。
(三)家庭住宅环境的影响
我国少数民族家庭住宅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分两种情况:一是少数民族家庭住宅都比较拥挤。不过现在,由于生活条件也相对变好,大部分的家庭都建起了两三层的小洋房。二是家庭住宅比较分散。住宅过于拥挤,孩子即无活动空间也无读书场所,缺乏同龄孩子,易导致苦闷、烦躁、焦虑等情绪问题。
二、家庭代间传承性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代间传承性是指父代所保留的原有的行为品质,不自觉的被子代继承,延续下来。父子代间传承性是在潜移默化中必然进行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计划生育的照顾性与不彻底性,导致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把这种家庭结构与独生子或双生子家庭结构比较不难发现,独生子家庭结构一个家庭只负责一个孩子的教育,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投入是精力充沛的,投入情感是丰富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照顾到。但对于一个家庭多个孩子的结构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少之又少,微不足道。因此,两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正方向的素质上是不同的。
三、家庭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家长)对有特定关系(血缘关系)的受教育者,通过特定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实施的一种教育。家庭中的成人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传授一定的文化生活知识的任务,家长必须履行对子女教育的义务,用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所掌握的社会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受到父母文化素质影响所形成的家庭微环境、个性心理环境将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
四、家长外出务工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基本上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可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大部分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孩子就会好好学习,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他们不知失去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要靠金钱、溺爱来补偿给子女只会适得其反。这些孩子大都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经常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来往,沾染了社会上的恶习。
五、我的建议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一个村,一个乡只要出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如果那年出现几个大学生,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个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导致人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近几年,我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配合起来建立密切的联系,互相协调,才能使下一代得到健康的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学生素质出现歪曲的发展,要改变学生这些歪曲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就得学校与家庭联合起来,教育、监督学生,让学生慢慢的转变过来。
可见,少数民族地区,无论是家庭结构环境,还是父母所施的教育,家长教育观的转变对学生素质提高都有极大的联系。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家庭结构环境的改善,父母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缩进和社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胡艳文,HuYan-wen.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素质教育影响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7-110.
[2]罗宏强.民族地区生本教育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研究[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