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桂华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要教有发展不相应的评价制度。亲近式评价与激励式评价相结合、个性化评价与无声式评价、否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成长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良好品德;发展;学生;多元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生活》要求我们要转变评价标准和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1、亲近式评价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炽热情怀时,会激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比如,当学生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老师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握手;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
2、激励式评价
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应注意情感效应。如对学生说出的好看法,教师由衷地称赞:“你真棒。老师很欣赏你这个见解!”、“大家为他独特的想法鼓掌!”、“说得太好了,真值得大家学习!”,如果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了,试试看”。
3、个性化评价
小学生心理、生理尚未成熟,解决问题能力差,有时在课上会出现紧张、焦虑等现象,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知识结构,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例如对思考问题很独特,但是个性较孤僻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你每次发言都能给我们惊喜,以后要和大家多多交流,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思考创造的快乐。”对性格开朗活泼并善于发言的学生,这样评价:“你有这样的想法太好了!”以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可以这样切入: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指引新的思考、研究方向:“你想法很好,可是还不太全面,想一想,还可以补充什么?”
4.无声式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这些无声的评价也非常重要。课上老师的眼睛务必不断扫视,对专心听讲的学生教师要用温和的面容、平等的眼神去观望,让学生感到气氛融洽,心态轻松;对走神的同学,教师要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给学生以警示,使之集中精力,对回答问题精彩的学生,教师要用喜爱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赞扬的手势给予表扬,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用热情的眼神、暗示的手势,配合语言评价来激励学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5、否定性评价
现在谈到评价,许多人就认为就是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的,不好也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否定性评价也需要采样的。因此,教师还要用好否定性评价,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不玩火,防触电》一课中,有一个问题:假如你遇到火情怎么办?许多同学都表示要救火。这时教师给予否定性评价:“你们的年龄都太小,救火时自己的生命会有危险,首先大家要学会保护自己。当火情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发表了一些正确的意见。
6、学生自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和帮助学生對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就自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的结果等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使评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发展状况。
7、学生互评
杨振宁博士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未来的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小组评价法倡导的是合作精神,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相适应的。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春天来了》这一课时,课前把学生分成三小组分别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说说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课堂上各小组交流汇报本小组寻找所得,比一比,哪一小组看到、听到、闻到的内容多,对表现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8、成长档案袋评价
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看到成长记录袋关注的是过程,强调的是终身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同学把主题探究活动中的丰硕的成果,如有创意的作品如班徽设计、故事续写、小品、剧本;材料集锦如名人故事、励志名言、观察记录等;课堂精彩实录如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星级评比、辩论赛等录音、录像;实践探究性作业如调查报告、小论文等,一切可以描述自身进步、激励自身发展的材料以及奖状都装进成长记录袋。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