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淀中做“厚”新闻

2019-11-15 03:06朱红杰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巷子稿件

朱红杰

现在,媒体缺的不是平台,而是优质的内容。平台在笔者看来,就是用来传播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而这种手段和方式又是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它的生成周期比较短,只要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就可以创新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因此,在传播方式这方面,媒体是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的一个问题。媒体要考虑的笔者认为是如何生产优质的可供平台传播的内容。

众所周知,现在的信息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膨胀”。这种“膨胀”是无限大的,而且让人无法辨识真假。面对如此庞大的各类信息,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者说是喜欢看的确并不多,这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信息很多,读者喜欢认可的并不多。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媒体,如何生产优质的内容?这就值得我们做媒体的去深入思考了。在此,笔者认为不妨从积淀中做“厚”新闻。

一、积淀来自生活的积累

近日,笔者在新疆一家地市级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说的是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新旧对比的形式报道当地发生的深刻变化的稿子。说起这类稿子想必读者都不太感兴趣,因为在我们的官方媒體上这类的报道实在太多,且都没有什么新意,有的甚至是东拼西凑,为了应付上级宣传部门安排的任务而去完成这项宣传的任务,不仅没起到宣传的效果,反而还让读者产生了烦感,从而降低了媒体的影响力。但是,笔者读到的这篇报道却不同,这篇报道是这家媒体的记者用他14年前拍摄的他所在城市和田市的一条巷子,和他近期再次来到这条巷子进行了拍摄,采写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图文并茂,而且这家媒体也舍得花版面,用了一个整版的版面用来刊发这篇报道,由此可见这篇稿件是被这家媒体总编辑十分认可的。

这篇报道吸引了笔者。从这篇报道里,笔者得出这样几点感受:首先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其次这名记者善于积累;再次这位记者懂的思考。这名记者肯定想不到他14年前拍摄的这组照片14年后会被刊发采用;他还想不到他14年前拍摄的这条巷子14年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一旧一新,一前一后,对比如此鲜明。仅看图片就让人一目了然,再加上记者采写的文字,又对报道的主题进行了深化和提升,这样的报道怎么会不受读者的欢迎呢?我相信生活在这条巷子里的居民看到后,肯定会勾起他们无限的回忆。而类似于这样的由于是来自于生活的积淀,进而增加了新闻的“厚度”的报道,我相信是会引起读者的共鸣的。

二、积淀来自对生活的热爱

笔者一向认为媒体人如果是个对生活没有激情没有爱的人,那他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也会没有激情没有爱。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此,笔者深有体会。笔者也是从事媒体工作,十多年也一直都是在一线采访,笔者采写过一篇稿件,叫《四公里的爱情路》。最初得到的线索是一位基层乡镇干部给报社投的一篇朗读者的自我介绍里提到了她和老公的爱情故事。寥寥数语,但是笔者敏锐地感觉到这里面有更感人的故事。于是,笔者就联系到这位乡镇干部,对她进行了深入采访,采访中,笔者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村住村,这两个村相距四公里,但是他们却无法见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其实就是新疆南疆年轻基层干部生活的现实缩影,他们代表了一个年轻的群体。笔者反复斟酌,带着感动写完了这篇稿件。后来这篇稿件在全国获了奖。

几年前,笔者到县上采访,中午吃饭和县上的同志闲聊时得知,上午县里举办一场演讲比赛,有一名老师的演讲把现场的人都讲哭了。笔者一听,第一感觉就是这名老师有故事。于是,笔者就追问这名老师的情况,得知这名老师来自边远山区,那里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她在那里一干就是30年,多么了不起的一名老师!我坚决要求采访这名老师。我采访结束后,很快写出了《大山里的烛光》一篇通讯,这篇通讯很快被新华社采用并被推荐给内参。当年,这名老师被全国表彰为“优秀教师”,并到北京接受表彰。试问,如果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对新闻工作的激情,那么即使我们遇到再感人的新闻故事,我们也会变得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保持对新闻工作的激情,也能让我们的新闻变的丰满起来,变得更加充满人情味,充满对人性的关爱。

三、积淀来自于对生活中的学习和思考

笔者一向主张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应该是个“杂家”。现实中,新闻工作者接触的人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都有,这就要求我们不说每一行都精通,至少要了解一些,这样才不至于面对采访对象显得自己是个“外行”。而这些,都是要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的,从生活中学,向生活学,生活中有我们学之不尽的知识,这些知识包罗万象,不仅有我们需要的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有我们成长进步中教育我们做一名高尚的人的学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相互相成的,就像我们做新闻,仅仅对一个新闻事件采访完了就完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做的更重要的事就是对该事件的思考,这个思考是多方面的,写作技巧的思考,新闻事件背景的思考,新闻点提炼的思考,该新闻事件社会反响的评估的思考等等。只有我们思考的深刻全面,那么我们作出来的新闻就会有“厚”度,就会吸引读者,就会成为新闻的精品。而这些都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积淀。

生活赋予了我们丰富的内容,现在,我们的传播渠道日益丰富,而我们缺的是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让我们在生活中积淀,积淀丰富的生活,然后,厚积薄发,那么我们的新闻作品就会有“厚”度,就不愁生产不出优质的新闻作品来。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巷子稿件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我的问题③
带刺的苍耳
花巷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抢钱的破绽
陈道明越俎代庖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