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回顾推进70年历史进程,可以从这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汲取历史的智慧、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升华蕴含其中的规律性认识、方法论启迪,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全新历史背景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实践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结合,不断结合新的历史特点与时代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回顾推进70年历史进程,可以从这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汲取历史的智慧、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升华蕴含其中的规律性认识、方法论启迪,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全新历史背景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它的诞生地和落脚点不是在书斋里,也不是在讲台上,而是在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里,它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表现在它是否有能力以及在多大程度敢于和改变这个世界的实际进程,正确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立场应该是继承和发扬其中的科学、革命的方法论作用。当今世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时代所不曾有过的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但作为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被超越,因为它提供的是一种研究社会历史的大思路,只有把方法与当下现实相结合,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无论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还是习近平总书记都深刻地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并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同志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通过对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个最大特点准确洞悉,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这样不同于俄国在大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第一次巨大成功。毛泽东同志正是把握了历史辩证法中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从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社会规定出发,深刻把握现存社会秩序的本质和真正趋势,作为改变现实世界的指南。
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之所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根本来说,也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原则与实践有机地、灵活地、创造性地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曾反复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所在,实事求是就是历史辩证法要求的从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当下出发这一原则的中国式表达。邓小平同志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理论成果。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性阶段的中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根据现实需要把马克思主義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的实质揭示出来并结合当下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和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之问,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接续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着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改革开放中的实践经验
1.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
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诸多伟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实践思维孕育的必然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其中“现实的手段”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过程证明了:凡是重视生产力发展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就符合历史发展的进程;凡是背离或忽视这一观点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遭受挫折。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深刻地认识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是不可超越的。从发展物质生产力着眼,提出在现阶段的社会历史进程中,能推动现实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只有商品生产,我们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来有效地发展物质生产力,为将来的共产主义准备基础。经过四十年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仍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求我们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和发展质量。
2.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干部会议上所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借用古语“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精炼表述。随后邓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提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都证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开启了改革开放步伐,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以人为本,人民当家做主
以人为本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人民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首先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既是党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又是推进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条重要机理与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前進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思想中的实践启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之问,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接续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着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强调人民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发展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物质资本和科学技术确实能够提高劳动效果,但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创造物,不能与人并列。因此,从根本上看,发展源自人类的劳动,发展最基础、最根本的推动力量来自广大人民。
2.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是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道德品格、精神风貌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渗透、影响、引导社会心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承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战胜各种困难,在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入新时代, 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国际国内形势越是复杂,社会变革越是迅速,就越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
3.坚持问题导向
马克思提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正是在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时代问题的基础上,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都是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来展开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思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问题是矛盾的外化,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外在呈现。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视问题就是正视矛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同时,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抓住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无论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关于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等领域面临的难题,意识形态、公共安全、基层党建等领域面临的挑战,还是来自国际层面的发展环境、现实挑战与危机等,都呼唤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崭新阶段。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要永不止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充分运用成功经验、奋力克服研究局限、合理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在面向现实、立足学术的思想创造与实践开拓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实现更加辉煌的理论进展和现实成就,更为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
作者简介:
美尔班·托列别克(1989--)女,哈萨克族,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专业,中共和布克赛尔县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