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的几点思考

2019-11-15 03:06王玲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乡村振兴

摘 要:发展生态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分析紫阳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要发展生态农业既有明显优势条件,又有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农业;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确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任务目标。这既是正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的必然选择和全面部署,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就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生态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通过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协调农业开发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实现高产高质高效,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变为现实,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紫阳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属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气候条件独特,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因此,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紫阳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是一种在传统农业有效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技、集约化经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紫阳县开放发展程度低,招商引资落地少,实体经济支撑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欠账大,改善民生任务重,生态优势、富硒资源优势、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没有充分释放,人才保障、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滞后、不充分、不平衡是紫阳最大的实际。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对于紫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传统农业效益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空间不大。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帮助农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产优质的农业产品。据统计,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几成。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将使农民得到更大的效益,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控制和减轻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外贸出口。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目前人们企盼的安全食品,这些食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能力都很强,而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发挥传统特色产品的优势,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搞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抢占国际国内市场。

二、紫阳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条件

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分析紫阳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要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以下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1.紫阳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1)自然地理优越、气候条件独特。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汉江上游,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17个镇,35万人。紫阳属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中国最清洁的河流汉江纵贯全境,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天然休闲度假胜地,有“汉江画廊”美誉。紫阳气候垂直变化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年降水总量1066毫米,雨量丰沛、空气湿润清新。最低海拔277米,最高海拔2522米。境内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山环水绕的地貌特点。这些无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因素。

(2)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紫阳县是除湖北恩施外的全国另一大高硒区,被誉为“硒谷之乡”。紫阳富硒茶久负盛名,始于商周,兴于盛唐,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素有“贡茶之乡”美誉。特色矿产资源丰富,紫阳板石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毒重石矿为全国稀有的第二大矿床。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紫阳生物资源品类繁多,林木生长繁盛,有中草药400余种,尤其是以茶叶、柑桔、厚朴、蚕桑、杜仲、山野菜等为主的生物资源,在全国久负盛名。这些都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优质资源。

(3)无公害无污染绿色食品生产已初具规模。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2001年3月,紫阳县人民政府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2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紫阳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向全国发布公告,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紫阳富硒茶自开发投放市场以来,颇受国内外广大茶饮者的青睐,连续获得国际国内20多项质量大奖,被誉为21世纪健康佳品和绿色保健饮料。全县现有茶园17万亩,累计建成茶叶加工厂227个,其中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初制茶叶加工企业63个。2010年,全县产茶2110.4吨,实现综合产值2.67亿元,茶叶已成为紫阳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此外,厚朴、蚕桑、魔芋、柑橘产业发展较快,已建成标准化魔芋基地3万亩,厚朴基地10万亩,桑园9.7万亩,果园3.03万亩;新近开发出来的秦巴硒菇,集美味、保健、药疗于一体,2002年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并在國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证书,产品远销日本市场。

(4)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沛。紫阳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紫阳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天然休闲度假胜地,有“汉江画廊”美誉。紫阳民歌曲调优美,传唱千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里川腔秦韵交乳,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汉水文化融汇,紫阳是一个人口大县,有3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60%。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根据资源替代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取向,把农民原有的传统、单一性农业生产模式引导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上来,使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5)交通条件便利、通讯便捷。紫阳地处陕、川交通要冲,东为汉滨区、岚皋县,西为镇巴县,南为四川省城口县、万源市,北为汉阴县。襄渝铁路、包荗高速、310省道穿境而过,汉江横贯全境。拥有铁路运营里程66.76公里,内河航道里程66.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500公里,公路通村率达到95%,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已融入西安、重庆、武汉半日经济圈,有利于农产品的出运销售。同时,由于区位上的优势,毗邻地区经济较发达,不仅为生态农业产品提供了稳定的消费群体,也能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信息。

2.紫阳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

(1)发展基础薄弱。紫阳贫困程度深,经济总量小、基础条件差、产业层次低,发展不足是最大的短板;开放发展的视野不宽,跳不出“大山思维”,思想僵化保守,干事因循守旧,引资融资的成果不多,开拓创新的能力欠缺,观念落后是最大的制约;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路网、环保设施、供水供电、网络通讯等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基础薄弱是最大的瓶颈。

(2)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生态农业不仅仅是资源和劳动密集的产业,它需要科学生产,也是包含高科技成份的农业,是一 种高效农业。没有科技支撑的生态农业,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也是低效农业。因此,生态农业 需要有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目前,紫阳各类人才匮乏,尤其是农村的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更少。

(3)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加快。我国在农产品由供给不足转入基本平衡和相对过剩阶段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紫阳县由于工业经济较为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缺乏,致使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缺乏名牌产品,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紫阳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是农、林、牧、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也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紫阳要发展生态农业,必须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

1.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就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紫阳自身的优势条件,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从紫阳实际来看,笔者认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应该抓好以下关键环节:第一,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紫阳山高坡陡、气候独特,特别适宜茶叶、魔芋、药材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要以茶叶、魔芋、蔬菜、中药材、茶树菇、柑橘为重点,按照“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技一项目”的要求,高标准、适度规模建设农产品基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富硒生态产业基地。二是以壮大总体规模为着力点,调整优化养殖业结构。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扶持和培育各类养殖业大户,突出发展猪、牛、羊、鸡等畜禽品种。三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要着重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专线规划修建和旅游品牌设计上下功夫。如以“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形象为统领,做足“山水硒、茶歌道”文章,深入挖掘道教、硒茶、民歌、富硒美食等资源,培植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汉江画廊游、问道养生游、特色小镇体验游、美丽乡村游,促进产旅、文旅、城旅、农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崛起。

2.引導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主要是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链条问题,这一链条的关键是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搞活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桥梁和纽带。要壮大龙头企业,就紫阳而言,就是要以企业带动、园区承载,依托特色产业、社区工厂、技能培训、电子商务,用活股权合作、金融扶持、产业奖补、互助资金、生态补偿等措施,大力推行“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大力推进产品加工工业,力争在富硒茶、富硒食品、中药材等绿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上有新突破。突出建好绿色产业加工工业园,大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生态农业向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过渡,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着力解决分散农户与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生产的矛盾。大力推进培育富硒食饮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品品牌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模式。

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生态农业技术支撑。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关键措施。目前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原有的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努力形成以乡镇为纽带,以村组为基础,干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其次要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充分运用成教、职教和乡镇专业站所等阵地,发挥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民应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积极倡导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送技术上门。再次要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积极同有关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各种“产、学、研”基地,在协作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促进农科教相结合,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健全机构、转变机制、完善体系、优化队伍、增加投入等多种途径,加大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武装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向优质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王玲(1963--)女,陕西紫阳人,本科学历,中共紫阳县委党校经济学高级讲师,长期从事党校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乡村振兴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