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

2019-11-15 11:33林小越
职业·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技工决赛

林小越

为全面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8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的办赛目标,为全国各地技工院校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的竞技与交流平台,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

一、大赛的基本情况

2018年3月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通知》(人社部函〔2018〕29号),明确大赛组织单位、组织机构、大赛项目、赛程安排、奖项设置、工作要求等,正式启动大赛。4月中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大赛工作部署会,明确大赛组织流程和工作规则,部署大赛相关工作,解读大赛技术方案,分享大赛工作经验,组织观摩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听取地方和技工院校的意见和建议。5月下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成立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领导小组和大赛工作办公室的通知》(人社职司便函〔2018〕29号),正式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和大赛工作办公室。为切实提高评审专家能力和水平,5月底,中国人力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在北京连续举办了3期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评审专家培训班,累计256名评审专家参与培训。评审专家通过培训的学习交流,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赛理念和要求,对大赛规则和评审标准形成了统一认识,积累了评审工作经验,提升了评审专业水平,为大赛的顺利举办奠定基础。5月至7月,通过各省份人社部门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全国各地技工院校教师积极参与大赛,按照大赛要求认真备赛,各省份通过开展省级选拔赛择优推荐决赛选手。截止2018年7月底,全国共有29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社部门按照9个大赛类别共报送265位选手及参赛作品,同时推荐236名评审专家。为确保所有参赛选手符合参赛资格和所有参赛作品达到参赛要求,大赛工作办公室对此进行严格复审,同时根据公平、择优原则遴选63名专家参与大赛决赛评审工作。

9月15日至21日,大赛决赛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领队、专家代表和观摩人员等500余人参加。19日下午,举办了大赛决赛开幕式,召开了各省份领队工作会议,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各选手参赛顺序,并回答了各省份领队的疑问,确保比赛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经过教学设计文本评审、说课与答辩评审两个阶段的精彩角逐,大赛产生了36名一等奖、72名二等奖、108名三等奖和49名优胜奖。9月21日上午,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举行了大赛决赛闭幕式,公布大赛成绩并为获奖选手代表颁奖。获奖选手均获得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证书,其中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可优先晋升上一级职称层级。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教师周浩(2011年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就读,毕业后留校任教,本次大赛荣获机械类一等奖)代表获奖选手在闭幕式上发言,在参赛选手中引起强烈共鸣。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精心制作了大赛总结宣传视频,全面回顾了大赛的全部历程和部分精彩瞬间,充分展示了大赛的重要作用,深刻描绘了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光辉前程。

二、大赛取得的主要成效

本届大赛是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技,各单位严密配合,各地技工院校积极参与,评审公平公正,选手表现突出,达到了提高技工教育质量、促进技工院校教师成长成才的目标。大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成效:

(一)各方高度重视,参与热情高涨

大赛分为9个比赛类别,不仅涵盖《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年修订)》全部15个大类的280个专业,还结合技工院校实际,为德育、语文、职业指导、心理健康等教师设置公共类,确保技工院校全体教师都有参与机会。全国30个省级地区派出代表队参加比赛。据了解,在时间紧的情况下,所有参赛省份都根据大赛安排组织了省级选拔赛,部分省份还组织了预赛、决赛等两轮省赛,全国共有5000余名教师参与省赛,进一步扩大了大赛的影响力。

(二)公开透明办赛,确保公平公正

本届大赛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办赛原则,在大赛通知文件中同时公布教学设计模板、评审专家推荐办法、大赛评审办法和评价表。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健全赛事组织管理和监督机制,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和大赛工作办公室,由职业能力建设司等相关单位派员组成大赛仲裁组,及时处理争议。在评审专家遴选方面,确保每省份有且只有2名专家,同时分布在不同竞赛类别。由出版集团派员担任总专家组长,负责对评审规则的最终解释。在评审规则设计方面,每类别7位评审专家,以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得分为选手最终成绩。同时明确,凡泄露所在省份、单位、姓名及其他可能影响公平公正比赛的信息者,所得奖项降低一个等次。在决赛组织过程中,所有评审专家从15日报到直至大赛闭幕式开始前,集中封闭居住,所有通讯设备集中保管。整个决赛期间,未发生投诉仲裁事件。

(三)比赛理念先进,引领作用凸显

本届大赛全面提倡一体化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执行《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大赛内容分为教学方案设计、说课与答辩两个组成部分,各占一半权重。教学方案设计要求选取完整独立的职业活动,或者来自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具备典型性的相关内容,并以教学文本和视频形式提交。说课与答辩部分要求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进行现场说课并回答专家提问。参赛选手表示,本届大赛不仅为他们创造提供了锤炼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的平台,在备赛过程中,他们更是解决了许多教学实施具体问题。大家一致认同,举办技工院校教师能力大赛,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具有强大动力,能够督促全国技工院校教师投身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技工教育教学创新,能够加快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技工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技工院校教师是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领者,他们在发展我国技工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底,全國技工院校教师19.8万人,其中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14.2万人,占72%;生产实习指导教师5.6万人,占28%。具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5.4万人,占27%;高级讲师3.8万人,占19%。《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人社部发〔2016〕121号)明确提出:“鼓励技工院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工作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是不断提升技工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技工院校教师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技工院校教师参加一体化课改的重要手段。大赛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使所有参赛人员通过竞赛改进教育方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水平。大赛秉承“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办赛理念,执行《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与《一体化课程规范》,有效地促进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一体化课改工作中。

针对大赛工作,下一步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大赛制度化建设。认真总结本届大赛情况,及早谋划下一届大赛。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工作,强化制度设计、科学规划布局,全面提升办赛水平。举办大型赛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确保高质高效。尽早研究出台下届大赛工作方案,研究制定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管理办法,明确大赛组织形式、举办周期和经费来源等内容。二是加强专家培训。评审专家的专业水平是影响大赛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组织技术专家培训班,提升各省份评审专家对大赛组织流程和技术要求的准确理解,确保各级比赛的赛事质量。三是切实做好大赛成果转化工作。对大赛决赛获奖选手及部分省赛优秀选手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在部出版集团慕课平台进行公益性共享,努力实现大赛社会效益最大化,通过大赛让更多的技工院校教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职业能力提升。四是做好大赛宣传工作。持续加强对大赛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更多技工院校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大赛,组织部属媒体和地方媒体深入挖掘先进地区典型做法和工作经验,通过部属媒体、技能中国微信公众号等集中宣传报道优秀获奖选手事迹,推出一批教学能手典型。

(作者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技工决赛
挺进决赛
从技工到英雄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