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疑”式思考

2019-11-15 02:56廖轶华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爬山虎课文文章

廖轶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素质教育,以问题为中介,将学生与教师、文本紧密联系,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导课生疑,激趣引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生疑才能引起思考,才能发挥孩子爱问的天性,让学生敢问问题,爱问问题,学会提问,学会主动学习。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对于初次接触的新知识特别感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提问引导下产生思考,疑问来自于老师,思维是被动的。如果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生疑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1.课题引入,质疑激趣。采用“抓课题学习的方法”,围绕课题生疑质疑。例如《爬山虎的脚》教学中,学生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后,就会产生疑问:作为植物的爬山虎怎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什么样子?它的脚有什么作用?由此引入学习,学生已充满了兴趣,迫切想了解具体内容,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这种方法多用于写景、叙事或状物类文章。

2.范读感受,以读激情。抒情性的散文类文章是以情感人的,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能使学生被其情所感迫切地想要融入其中,学习的欲望被调动起来。

3.导语激思,过渡引入。范读效果不佳时,教师可采取篇幅短小、构思精巧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入学习。针对不同的文章,恰当地运用不同的引入方法,以达到诱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初读质疑,整理思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不等于会学,善学才是成功的关键。如何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求知行动?怎样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内容?要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自我活动中,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放手让他们质疑。敢于质疑问难,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这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愿意问不等于会问,初读时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中感悟、体会,提出有价值、有深度、有思考意义的问题才是善问。一般来说,应在重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疑问。看到课题,想想写什么、会怎么写;逐字逐句读,不明之处问个为什么;读完全文,想想写了什么、为什么写……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分析方法的不同、思考角度的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同,这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三、合作明疑,分析理解

质疑尚须解疑。解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阅读思考离不开教材。小学语文所选课文大多浅显易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善思”,而后交流分析、解答疑难。略难的、有分歧的地方、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在生生合作中尋求解答。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通过小组合作,扩大信息量,拓展合作内涵。有些内容涉及写作背景等学生无法从课文中了解到的知识,可提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资料辅助理解,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总之,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虽然学生的生活阅历及知识积累会影响思维,同一问题也会有多种答案,这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追求的结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当好学习的引路人,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当好组织者,引导学习有序进行。

四、品评追疑,感悟升华

明疑之后再次品味语句进行评读,一是将自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朗读体现出来;二是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评价鉴赏,提高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形成整体印象。学生对课文的体会不同,读也有差异,教师则要注意对学生的读与评做出准确的评价,让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评价能力有明显的提升。感情得到升华的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会提高,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会引发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文章的布局谋篇、课文涉及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的心理需求等产生了解的渴望,提出新的问题并进一步寻求答案。这一次追疑、明疑的过程,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将语文阅读的空间拓展到了课堂之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的收获也就不再只是局限于一篇文章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爬山虎课文文章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爬山虎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