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11-15 02:56赵文慧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语文教育

赵文慧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以语文为突破——关于整体规划新疆内高班课程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1506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试行,学生对考试科目和学科的选择空间变大,高校的录取方案也更加灵活。这些现实性的问题倒逼高中学校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教育,逐渐提上日程。

一、内高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

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针对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更是鲜有人涉足。正如胡忠瑜在其硕士论文摘要中所说:“如今,从国家到地方还没有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料,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很多学校只是教师个人行为或者并没有上升到课程。”

本人连续多年担任内高班语文教学工作,对内高班的新疆学子甚为了解。我校内高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岁到18岁之间,因为远离家乡,加之教育背景、文化习俗、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要比一般学生更易出现思想的波动、前途的迷茫、未来的困顿、专业选择的随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的缺失和态度的懈怠。根据内高班学生的特点,笔者开始边摸索、边尝试。

本人在问卷星官网上设计了《新疆内高班高一语文课程与职业发展规划调查问卷》,在接受调查的84人中,对“你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吗”回答结果显示: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占54.76%,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的占34.52%,目标模糊或没有目标的占10.71%;对“你准备用三年时间给自己一个怎样的人生规划”回答结果显示: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规划占71.43%,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占9.52%,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但是担心自己意志不够坚定占19.05%;对“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回答结果显示:非常了解占10.71%,知道、但不是很了解占66.67%,听说过、但一点也不了解占22.62%。

总的来说,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缺点,不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没有明确职业目标,对未来职业无规划,没有经常反思自己距离职业要求差距的习惯,甚至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必要性,更谈不上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中学教育要“采取多種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高考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的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解决学生“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的普遍问题。

“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政策实施于2000年9月,是我国利用中东部地区经济、教育的优势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智力支援新疆的一种教育模式。”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从2012年开始招收内高班学生。当前,随着内高班招生规模稳中有增,我校也在思考如何从只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成绩提高向实现他们更好的自我发展转移。

内高班的青少年与普通高中班的学子一样,都要面对“学文”还是“学理”,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等问题,这些都是事关他们人生发展方向的大事。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认清自己,了解各类职业的特点,少走弯路,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进而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现途径

本人在充分利用现有语文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人文性与思想性、开放性与多样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等特点,努力寻找语文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契合点,探索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规划未来的决策能力以及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一)结合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尼采在《道德的系谱》中说:“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尼采认为,认识自己是困难的。然而这是每一个未来的职业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课。

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价值观、气质类型等有清晰的认识,那么未来择业时,就会比较有针对性与目的性,而不是成为一个盲目的从众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自我认知教育的出发点便基于此。

如在讲授《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将刘邦与项羽两人的性格进行对比分析,揭示由于性格导致的不同人生结局。通过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细节、行事风格等,可以看出项羽的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寡谋少断等性格特点,而刘邦刚好与项羽相反,不拘小节、平易近人、知人善任。项羽的性格明显处于下风,他虽有“力拔山兮”之气概,最后却只能成为刘邦夺取王位的凄凉背景。刘邦的极深城府以及偶尔的小人做派,为后人所不齿,但人无完人。可以肯定的是,最终助他成为一代君主的重要因素就是他积极向上、完整但不完美的性格。

同样,在讲授《哈姆雷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哈姆雷特的冲动、延宕、虚荣、优柔寡断、粗心大意又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深入解读这些性格特征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结果。同时让学生结合书中的人物,对照自己的性格,“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思考自己如何扬长避短,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从作品和生活中寻找榜样,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我们也能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怎样行为来学习。许多行为很复杂,所以不能通过强化或惩罚这样缓慢的进程来学习。”

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散文赏析中,让学生去认识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弱女子,感受一颗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心,并启发身体健全的学生应以此为榜样,热爱生命,克服困难。让榜样的人格模式,成为自己前行路上的动力,让自己的方向更明确,前进的脚步更坚定。

另外,发现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学业之秀”“风采之星”等优秀新疆学子评比活动,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榜样;通过观看央视“感動中国年度人物”节目,寻找在志愿服务、求学、创业等方面的榜样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内高班的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的家乡寻找心中的榜样,如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等人物,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 三 )阅读名人名著,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目标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人生没有目标,就像船儿没有了航向。学生对自我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有了充分认知后,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树立远大、崇高的人生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责任之一。比如,在学习范仲淹的作品时,可渗透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苍生社稷、拳拳报国的远大志向,让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联系生活实际,用心体会与学习。另外,在课后拓展学习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可让学生参照伟人的择业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体验活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体验活动,开展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其他兴趣活动,比如主持人比赛、辩论赛、主题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说服他人能力、创新能力等,挖掘他们各方面的潜能。

如在《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教授过程中,渗透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劝谏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思维始于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会产生本能的探究动机。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问题都没有标准的固定答案,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同一个论题,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开阔思路,鼓励变通性和独特性的思考, 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练习和题目。

另外,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校园变形计”,让学生变身食堂打饭员、清洁卫生员、道路交通员,体验食堂工作人员、环卫工人、交警等工作的艰辛,重新审视自己对工作岗位的理解,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说话,拒绝看问题的片面性;参观风景名胜,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参观科技博览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担任蒲松龄旧居义务讲解员,让学生感受淄博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名人的魅力,同时学习礼仪、人际交往、语言组织方面的知识。

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适时介绍相关的职业,如景区导游、节目主持人、自媒体作家、电视台编辑、记者等与语文相关的职业,也可以介绍交通、管理、金融、医疗方面的职业,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树立起职业发展的观念,增强生涯规划意识。教师可借此向学生介绍相关行业的特点及从业能力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部提出将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置于中国教育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特别针对长期缺少家长关注与帮助的新疆内高班学生,在关爱学生成长、引导确立目标、发现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语文教学的作用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与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职业语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