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军,鲍 翔,张 琴
(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2018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再次强调需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如何呼应国家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战略部署,是当前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以农村贫困地区为例,研究创业对减贫脱贫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应。
国内外学者对脱贫问题的认识是基于时间、空间转换而不断深化的,经历了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从只重视生产要素作用到也重视非生产要素作用的过程。国外学者Mark Granovetter(1973)[1]、Shantanu Mathur 和 Douglas Pachico(2003)[2]、Jairam Ramesh(2013)[3]等人分别从资本、技术、政策等角度阐释脱贫的路径。国内学者胡 鞍 钢(2006)[4]、王 曙 光(2009)[5]、邓 维 杰(2014)[6]、王德强(2016)[7]等人分别从资本、财税、教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金融、产业等多个角度解释了农村扶贫脱贫的措施和路径,为国家扶贫脱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这些研究均未触及到创业的视角。
关于创业的研究起步较早。177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8]首次把创业定义为创业者在经济中承担风险的行为。随着创业实践的发展,直至20世纪后期,创业理论的研究才逐步开展和不断深入。后来的研究多数是在Timmons(1999)[9]创业学模型建立的框架下有序开展的,Shane(2000)[10]、李 新 春(2008)[11]、罗 明 忠(2014)[12]、杨学儒(2017)[13]等围绕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三个核心元素开展了充分研究。
在农村创业领域,国外学者研究较早,Skuras et al.(2005)[14]、Meccheri和Pelloni(2006)[15]等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科技支持等方面提出政府创业服务政策。伴随着我国四十多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农村创业热情被激发,先后出现了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等多种创业模式,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创业之路(林毅夫,2004)[16]。当前,农村创业在农民就业、增收减贫、财政税收、出口贸易、技术创新、缩小城乡差距、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irley,1987;Carree,2008;李政,2005;周菁华,2013)[17][18][19][20]。各级政府也认识到农村创业的重要性,在信贷融资、财政补贴、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创业培训等方面制定多项优惠政策(黄德林,2008;刘畅,2015)[21][22]。但他们的研究均未以农村贫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脱贫攻坚和经济综合发展的视角研究创业活动。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可知,这些研究要么强调了农村创业的意义和实施举措,要么认识到创业对总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但以农村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减贫脱贫的视角,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系统化研究创业与经济发展、减贫脱贫之间关系的成果尚未可见。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研究创业对减贫脱贫的传导机制,并通过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典型地区进行实证检验和效应估算,据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冀为减贫脱贫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Carree(2008)[21]认为创业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经济影响具有异质性,影响作用不一定都是直线促进型,可能呈“N”形趋势,表现为:对于贫困地区,因就业机会较缺乏,创业产生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以生存式小规模创业企业为主;对于经济发展中等程度的地区,就业规模较大,大企业发展机会更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创业机会相应下降;对于发达地区,企业之间的差别优势渐趋抹平,创业机会大幅出现,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推力。所以,以此为理论依据,可以推定创业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贫脱贫具有正向促进效应。
那么创业是如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减贫脱贫的呢?根据以上学者对创业及农村创业理论的相关研究,遴选出农村创业过程中影响程度较大的几个因素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创业对减贫脱贫的传导机制,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创业对减贫脱贫的传导机制
资本路径。在农村贫困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资本。创业资本在农村贫困地区的大量注入和积累,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拥有充足的资本,能大幅提升农产品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产业化水平,当更多资本进入到不同产业领域后,能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践表明,一个地区用于经济发展的资本越雄厚,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发生风险后经济反弹或修复能力也越强。此外,创业资本对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全方位的,它会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服务配套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由此会明显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运营成本,如物资购买成本、资本成本、物流成本等。
技术路径。创业活动的开展,本身就会伴随着更多新技术的诞生和对旧技术的更新改造,推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创业能力越强的落后地区,生产要素发挥的作用越充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提高就会越快。当因创业带来的新技术进入新领域,或与有关传统产业结合后,要么能催生新产业,或能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迈进。经济发展中创新力量越强大,技术含量越高,产品质量就越有优势,市场竞争能力就越强,抵御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资源风险、价格风险、供需风险等对经济的冲击力就越强。技术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大量使用,使生产成本、办公成本、人力成本都会出现明显下降的态势。新技术意味着新产业、新产品进入本地区,域内原有的市场结构将会被打破,产品市场将会被进一步激活,从而促进贫困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资源路径。本研究所指资源,主要是指物质资源。创业是增加一个地区资源存量最重要途径,对于农村贫困地区尤其如此。创业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极大缓解农村贫困地区资源短缺问题,能把优质资源集中于优先发展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形成直接生产力,其市场表现即为促进经济实现整体性供需平衡。并通过丰富产业和产品形式,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供应链的形成和壮大,最终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是脆弱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主要就是因为经济资源薄弱,部分资源存在严重短板,致使不同经济实体(产业、企业、产品)之间配套支撑能力不足,因搜寻成本、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较高,导致整体经济运行成本也较高,区域经济盈利能力羸弱,稍有风险发生,就会造成不可控制的经济停滞甚至逆行局面,而创业活动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信息路径。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水平是主要的方向标和驱动器,但与其它地区相比,农村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一般都较低。而创业活动能大大改善地区信息化状况,尤其在农村地区比较活跃的生产型、贸易型和服务型创业企业,信息化工具的大量投入使用,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的生产能力明显高于低信息化企业。从供应链形成和运行情况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三流”缺一不可,而信息流又是整个供应链的“神经系统”,发挥决策、指挥和协调作用,所以通过创业带动信息化,就能提高农村贫困地区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水平。经济学家Brennan R(2006)[23]从演化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创业企业对市场的影响,认为信息化越透明,市场竞争就越公平,市场化水平就越高,就越能大大降低供需两端风险发生的概率与程度,地区经济发展就越健康和可持续。
劳动力路径。因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低,企业数量少,收入待遇低,导致该地区劳动力流失严重,它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近些年,随着农村政策尤其是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政策的激励,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向好趋势明显,农民工返乡热潮兴起,再加上城市创业和企业经营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人看到了农村地区创业的机遇,纷纷在此投资创业,并进一步刺激农民工回乡就业。农民工的大量回流,不仅带回了劳动能力,解决创业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而且这批劳动力也带回了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就能成为生产力主力军,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解决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促进供应链的形成,降低经济运行风险。而且农村贫困地区生活成本普遍较低,劳动力用工成本也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紧张问题。
根据Islam(1995)[24]的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以及宋来胜等(2013)[25]的研究成果,本文假设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采纳标准生产函数C-D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Y=Af(L,K)为基础框架,将生产要素劳动力L和资本存量K均作为地区资源要素,而将新创新企业E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以下方程:
公式(1)中:Y为总产出,E为创业因素,L和K分别为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投入量。在此基础上,以人均GDP真实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新创新企业E作为解释变量,得到如下基本计量模型:
公式(2)中:PGDPit表示第i地区在第t年份人均真实GDP值,本文以2005年看作基期,使用不同地区的GDP平减指数计算出真实GDP值,再除以地区就业人数,得到该地区人均真实GDP值。公式(2)的右边是解释变量。因人均真实GDP基本上都具有动态的时间波及效应,故在解释变量中增加各地区人均真实GDP的滞后一期变量。Eit表示第i地区在第t年份创业能力指标,创业能力经常是用创业企业数、创业企业所有者比重、创业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创业产值等指标衡量的。本文考虑统计数据可得性因素,同样沿用宋来胜等(2013)[25]的做法,创业能力指标采用地区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创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的加权值表示。
根据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在公式(2)中增加了系列控制变量X,此外还需考虑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的控制变量包括政府消费支出(GOVC)、经济开放度(EOPEN)、金融发展水平(FIND)等指标。其中:GOVC是用各地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表示,它反映了政府行政手段对地方经济的干预效应;EOPEN是用各地区与域外其它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额与GDP的比值来表示,它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FIND是用各地区各项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来表示,它反映地方企业获得融资的便利性情况。于是便得到如下完整计量模型:
公式(2)和(3)中的ε为随机扰动项,为了获得一次性估计结果,需要假设其服从独立同分布,即εit~i.i.d(0,σε2),ui~i.i.d(0,σit2),E(ui·εit)=0,对此,可以使用静态的面板数据模型对(1)式进行估算。但因各解释变量因素对作为被解释变量的经济增长指标PGDPit均可能存在动态延期性影响,同时为防止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滞后期被解释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故本文同时采用Blundell和Bond(1998)[26]提出的GMM(广义矩估计)分析方进行动态面板模型估计,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大别山区农村贫困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等文件精神,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联系和协调发展要求,本文所选大别山区主要限于安徽段的六安市和安庆市全境,研究期间为2005—2016年,研究过程中仍把寿县、枞阳县分别归入六安片大别山区和安庆片大别山区,在选择和处理各变量数据时,需要剔除六安市区、安庆市区两大片区的城区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省、市统计年鉴以及各级统计局网站的统计公报。本文计量分析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报告了农村地区(以大别山安庆片区、六安片区为例)创业能力指标对人均真实GDP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为使分析结果更具可比性和更准确,分别采用了两种实证分析方法,模型(1)和模型(3)采用的是固定效应(FE)静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而模型(2)和模型(4)采用的是广义矩估计(GMM)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比两种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创业能力这一核心解释变量以及各个控制变量、截距项的系数和显著性基本上保持相似属性,数值上也未发生太大变化,说明检验结果可信度较高。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见,创业能力对大别山两个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其中安庆片区的影响指数略低于六安片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六安具有更好的区位优势,距离省会城市合肥比较近,合肥大建设、大发展产生了较明显的辐射效应,使六安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城镇化、开放度、教育、就业、市场化等方面的建设上形成了比安庆更突出的优势,创业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更强,从而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了更强的带动能力。
理论分析表明,政府近些年通过对贫困地区提供财税支持、行政审批、信贷融资、项目孵化等创业公共服务,能大大激活创业活力。而创业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资本、技术、资源、信息、劳动力等因素驱动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减贫脱贫的目的。实证分析表明,与其它影响因素相比,在5%显著性水平上,贫困地区的创业能力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确实很显著,同时也说明贫困地区的创业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加快地区经济增长,尽早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目标,快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表1 创业对农村贫困地区人均真实GDP影响的检验结果
要紧跟现代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加快落实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市场体制建设。要减少审批环节和降低行政审批难度,以降低创业“门槛”。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以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为创业保驾护航。加强执行力建设,确保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综合运用行政约束、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提高政府执政信用水平,从而为创业经济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更多创业人才和创业资本落地开花。
Baten(2003)[27]、尹建国(2014)[28]等认为,产业聚集程度和区域专业化程度都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而农村贫困地区一般经济基础较差,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多以劳动力密集型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均较弱,创业吸引能力不强。为此,要在农村贫困地区推行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化产业政策,打造基于本地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先导产业,并以之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与产业体系的统筹发展,以创造更多新的市场需求和创业机会,激发更多的人开展创业活动。
在推动创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考虑市场对产品需求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合理引导创业活动的空间布局。根据区域经济学原理,创业企业选择落地什么地区,选择进入什么产业和生产什么产品,一般是遵循成本最小的原则进行的,资源要素总是流向成本优势区域的,当创业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逐步形成不同的链式经济(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和产业集群效应。而且在对创业经济进行布局过程中,要与本地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创业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的复杂工程,政府提供相应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是全面推进创业事业发展的桥梁和保证。虽然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也认识到农村创业的重要性,从各方面制定多项优惠政策,比如信贷融资、财政补贴、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创业培训等。但从运行情况看,因各项政策及各项公共服务之间缺乏系统化、互相配套的软硬件支撑平台,致使创业效能不高(孙海荣,2015)[29]。因此能不能站在地方发展全局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是事关创业经济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