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储粮昆虫种类及分布调查

2019-11-15 06:36李丹丹朱延光严晓平许胜伟
中国粮油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区西北地区储粮

李丹丹 朱延光 何 洋 周 庆 严晓平 许胜伟

(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91)

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中国7个生态储粮区的第一区(高寒干燥储粮区)、第二区(低温干燥储粮区)和第四区(中温干燥储粮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西北地区具有面积广大、降水稀少的特点,是水土流失、土地干旱与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缺粮区。该区域主要种植和储存的粮食种类有小麦、玉米、稻谷、青稞,还包括大豆、荞麦、豌豆、莜麦、糜子、胡麻等小杂粮。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系统全国性的虫调共有7次(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未涵盖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1,2],除了全国性虫调外,有些省市进行了单独的虫调。何金燕等[3]1983—1984年开展的陕西商业仓库鞘翅目害虫的调查发现鞘翅目昆虫8科30种;高都平[4]报道甘肃平凉市主要储粮害虫为3目10科19种;朱德生[5]1983—1984年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储粮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储粮害虫2目19科47种;1981年,李明善等[6]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展储粮害虫调查,共发现储粮害虫7目22科39种;陈启宗[7]1987年对西藏自治区的仓储物昆虫进行调查,发现储藏物昆虫73种。二十多年来,西北地区的耕种模式、储藏环境等均发生巨大变化,要做好防治储粮害虫的工作,必须对害虫的种类、发生场所、分布区域、为害对象等情况定期开展调查研究。

本研究结合2015年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储粮虫螨专项调查的通知[国粮办储(2016)95号],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粮食局及所辖地方粮食局、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就分别对位于储粮生态区的高寒干燥储粮区(第一区)、低温干燥储粮区(第二区)、中温干燥储粮区(第四区)共3个储粮生态区的粮食仓储企业、粮油与饲料加工企业和农户等场所开展了储粮昆虫种类与分布调查,以期为西北地区储粮昆虫多样性的了解和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与范围

1.1 样品采集地点

在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根据不同的储粮生态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市,在省区内兼顾东西南北中相对方位选择相关企业采样调查。共调查了26个地市的粮食仓储企业56家、粮油与饲料加工企业68家、农户65个,分别位于第一、第二、第四储粮生态区,详见表1。

表1 调查涉及的省、市及加工企业和农户的数量

1.2 采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取样和筛检的方法,采集时间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的7—9月份。调查采集的标本在现场做初步的分类和处理,并登记寄主、采集时间、地点等原始信息。标本带回实验室后作进一步分离、处理、初步虫种定名、归类保存和标本制作。

1.3 昆虫鉴定方法

根据传统昆虫形态特征进行鉴定,采用初步鉴定、复核的方式确定虫种。初步虫种鉴定定名后,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张生芳研究员、河南工业大学白旭光教授、河南工业大学周玉香教授组成专家组复核鉴定,如发现定名有误予以修正。

2 调查的虫种与分布

2.1 西北五省储粮昆虫名录

本次西北地区储粮昆虫调查,共鉴定记录储粮昆虫83种,分别隶属于2个纲,5个目,29个科,其中涉及昆虫纲的鞘翅目22科74种,鳞翅目4科6种,衣鱼目、膜翅目各1科1种,蛛形纲的拟蝎目1科1种。待定种16种,包括储粮害虫天敌7种。表2列出了西北地区四次虫调均发现的储粮昆虫。

2.2 不同储粮环境中的虫种分布差异

本次虫调在西北地区发现的的主要储粮害虫有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蚕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印度谷螟共8种。据报道,玉米象、米象和谷蠹在处于温带和热带的许多国家都是小麦、玉米和大米中的主要害虫[8,9],在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巴基斯坦温暖而干燥的产麦区谷蠹发生较多[10]。

不同储粮环境下采集到的虫种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粮油及饲料加工企业一般温湿度适宜、难以彻底清洁[11],特别是在农村的小型米厂、面粉厂不采取任何防虫措施,昆虫种类较多,本次调查在加工企业共发现储粮昆虫72种。粮食仓储企业共发现储粮昆虫50种,分属4目24科。其中,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共发现储粮昆虫25种;地方粮库共发现储粮昆虫43种。粮库因为粮食种类单一、管理规范、定期熏蒸、仓储条件较好因而发现害虫种类数量较加工厂少。近年来,农户储粮数量减少,储粮环境得到改善,用于农户储粮的钢板小粮仓得到了普遍使用,减少了储粮害虫的发生,本次在西北地区的农户共发现储粮昆虫26种(具体见表3)。

表2 西北地区储粮昆虫名录与分布表(部分)

注a:表中1表示1955—1960年第一次虫调;b: 表中2表示1974—1975年第二次虫调;c: 表中3表示2004—2005年第三次虫调;d: 表中4表示2015—2017年第四次虫调。

表3 不同环境的储粮昆虫分布情况

2.3 储粮生态区间虫种分布情况

西北地区的储粮昆虫调查涉及第一区、第二区和第四区3个储粮生态区,共包含5个省份,各生态区的储粮昆虫种类的数量在46~60种之间(见表4)。王殿轩等[12]在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和第七区5个生态储粮区的面粉厂发现储粮害虫16种、59种、34种、23种和59种,从整体数据来看低温高湿储粮区(第三区)、中温高湿储粮区(第五区)和中温低湿储粮区(第六区)的储粮害虫数量偏少,这可能与取样场所、取样点的数量及取样时间的限制有关。

表4 储粮昆虫在不同生态区的数量分布

3 讨论

我国粮食系统对储粮昆虫、储藏物昆虫的种类及分布的全国性调查共有7次,本文将部分调查时间重叠的1955年、1957年和1956—1958年归纳为一次,将其中涉及西北地区的储粮昆虫调查进行了整理归纳。历次虫调共发现储粮昆虫199种,分属于昆虫纲和蛛形纲,8个目,40个科。其中涉及昆虫纲的鞘翅目26科174种,鳞翅目6科15种,蜚蠊目2科3种,膜翅目2科2种,半翅目、缨尾目、双翅目各1科1种,蛛形纲的拟蝎目1科2种,较全面概括了西北地区的储粮昆虫种类(具体见表2)。

赵养昌等在1955—1960年对西北地区的储粮、油料、畜产品、水产品、药材、档案、木材等仓储物的害虫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对储粮害虫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储藏物昆虫6目33科113种[13]。1974—1975年商业部组织了第四次全国储粮害虫调查[14],全国储粮害虫虫种分布调查组在西北地区中的虫调发现储粮昆虫4目29科94种。2004—2005年国家粮食局组织的第六次储粮昆虫调查在西北地区发现储粮昆虫8目40科133种。根据2015粮食公益行业科研专项“我国储粮虫螨区系调查与虫情监测预报技术研究”的任务分工和国家粮食局“第七次全国储粮虫螨专项调查”的安排,项目组于2015—2017年对西北地区开展了储粮昆虫调查,共鉴定记录储粮昆虫5目29科83种。从历次调查结果来看,储粮昆虫种类的数量基本维持稳定,但由于鉴定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调查范围的局限,储粮昆虫的种类可能不全面。比如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与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由于资料不足、检验条件有限等因素影响,在1955—1960年期间的虫调鉴定中可能存在问题,1975年后通过解剖外生殖器结合外部形态来鉴定,实现了米象与玉米象等近缘虫种的区分[1]。因此,1974—1975年,2004—2005年,2015—2017年虫调均在西北地区发现米象,而1955—1960年期间虫调发现的米象可能被误鉴定为玉米象。

4 结论

在1955—1960年,1974—1975年,2004—2005年,2015—2017年虫调中,在西北地区发现的储粮昆虫有29种,基本涵盖了我国主要储粮害虫种类,它们分别是:锈赤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赤拟谷盗、大谷盗、锯谷盗、米扁虫、药材甲、谷象、豌豆象、谷蠹、中华粉蠹、日本蛛甲、花斑皮蠹、褐蕈甲、黑矮甲阎虫、姬粉盗、二带黑菌虫、小菌虫、黑粉虫、毛蕈甲、东方薪甲、四行薪甲、椭圆薪甲、麦蛾、粉缟螟、粉斑螟、印度谷螟、四点谷蛾、毛衣鱼。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29890—2013)中关于西北地区(涉及第一储粮生态区、第二储粮生态区和第四储粮生态区)的代表性储粮昆虫种类有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螟、锯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黑拟谷盗、褐毛皮蠹、花斑皮蠹、黄蛛甲、裸蛛甲、日本蛛甲、谷象(新疆)共13种[15]。本次调查中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螟、锯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褐毛皮蠹、花斑皮蠹、日本蛛甲、谷象均有发现,但未发现黑拟谷盗、黄蛛甲及裸蛛甲,在《储藏物甲虫》一书中提出,黑拟谷盗、黄蛛甲、裸蛛甲在我国无分布[16],属于定名错误。拟裸蛛甲在国内某些文献中被误定为其近缘种裸蛛甲[16],这与本次调查中发现拟裸蛛甲但未发现裸蛛甲相一致。

猜你喜欢
生态区西北地区储粮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山西省黍稷高抗倒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对花生新品种漯花8 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摄影欣赏
寒露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关于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建立“亚欧大陆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