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闻新 程小玲
从人类历史上看,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文化都曾把彗星视为灾难和罪恶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彗星都怀着既恐惧又敬畏的心情,有时甚至把它视为“地球末日”的预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恐惧便渐渐地消失了,并且发现大多数彗星是有规律地穿梭于天空之间。
1301年,哈雷彗星回归地球,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乔托为哈雷彗星的奇观情景所震撼,于是将刚刚绘制完成的《三博士崇拜》作品中的“伯利恒之星”换成“哈雷彗星”。
在《三博士崇拜》的作品中,画面左侧是托着礼物的三位东方博士,三博士左边是牧羊人。作品描述了在耶稣出生前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星星,也就是“伯利恒之星”。三位博士借助这颗亮星导航,寻找到了伯利恒的马厩。由于路途遥远,三位博士比牧羊人晚到了十来天。虽然耶稣圣婴已经出生十来天了,但玛丽天使和约瑟夫还没有找到客店,仍然住在马厩里,所以三位博士只能在马厩里参拜耶稣。
今天,人们常在圣诞树顶端挂一颗大星星,就是为了纪念引导东方三博士的“伯利恒之星”。为了怀念画家乔托,1985年7月,欧空局发射了一颗“哈雷彗星探测器”,将这颗探测器命名为“乔托号”。
位于亚洲的帖木儿帝国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兀鲁伯,既是哲学家也是天文学家。在1428年-1429年期间,他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天文台。后来,兀鲁伯还出版了992颗星星的目录。1449年,兀鲁伯被阴谋杀害后,天文台被破坏,其珍贵仪器丧失殆尽。
今天,兀鲁伯天文台还留下一台由大理石制成的六分仪。六分仪安装在距离地面11米深的地坑里,地坑连接着大约2米宽的倾斜坑道,倾斜坑道一直伸出到地面上的兀鲁伯天文台博物馆。
美洲有三大文明,其中包括: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其中,印加文明是最成熟的。秘鲁的马丘比丘也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曾经是印加文明的中心。那里的花岗岩石建筑独具特色、令人惊奇,特别是岩石与岩石之间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外星人曾经光临过的感觉。
大约在1450年前后,印加人在这个地方建造了一座用于天文校准的建筑。在这里,他们利用天文观测的结果,来确定什么时候种植农作物。当时,他们规定每年昴宿星团首次出现的黎明时分,就是一年的开始。
加里斯都三世是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于1455年-1458年在位,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博尔吉亚家族的开创者。当1456年天空中出现了一个拖着长尾巴的哈雷彗星时,加里斯都三世感到十分恐惧,认为哈雷彗星是恶魔的化身。为了驱除哈雷彗星,他下令教会每天由两次祈祷增加到三次,同时还要求所有教堂每天要增加敲钟一次,即每天敲钟三次,这个习惯一直沿续至今。
1492年11月7日,法国的阿尔萨斯上空(当时属于德国领土)发生爆炸,同时一个男孩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掉进了昂西塞姆小镇的麦田里。随后,村民们把这块巨大的石头拖到了巴黎教堂。为了避免再次“飞走”,他们竟然用一条大铁链子把它锁在教堂的石柱子上。
后来,一位算卦人路过此地,给这巨石题了一首诗:“说起这石头,无人不熟知;个个懂一点,说也说不全”。
这块巨石是一块重达127千克的陨石,是全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的陨石碎片中最大的一块。对于这次天上掉石头的事件,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还宣布这是当时军事活动胜利的预兆。
万户曾是木匠,具有工匠素养。从军期间,他改进了战刀和车船,同时还屡立战功,后来调到兵器局工作。1500年,作为明朝一个官员的万户,在椅子上绑上47个自制的大“二踢脚”作为火箭,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实现飞天的梦想。但是刚滑出去没多远,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如果火箭正常,他或许可以借助风筝的升力,缓缓地安全落地。
后来,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1504年1月,哥伦布探险被困在牙买加,当地土著民族停止向受困的欧洲人提供物资。但幸运的是哥伦布身边有一些天文表,可以预测1504年2月29日晚的全日食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于是,哥伦布利用自己的知识,警告当地部落的首领们:“除非你们立即提供急需的食物,否则愤怒的上帝将把月亮染成红色”。果然,那天晚上日食果然发生了,当地土著人对此非常恐慌,祈求哥伦布向上帝求情,哥伦布同意在上帝面前为他们“祈祷”。惊慌失措的当地土著人很快就用丰富的食物来弥补,直到哥伦布探险队回到自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