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纪实现实主义研究

2019-11-15 22:12林轩石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电影文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纪实现实主义美学

林轩石 (长春工业大学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的现实主义电影最早出现于1913年的《难夫难妻》,从诞生之初就深入到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站在不同的角度透析社会现实等若干生活问题[1]。纪实现实主义一贯要求采用质朴无华的电影语言,将镜头底下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展现给观众,完成对客观世界的复制和再现,从而揭示影像作品对社会话语体系的本质需求。从新中国发展至今,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也相应地调整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核,但仍旧实现了电影创作者与影像观赏者的共谋。对中国当代电影的纪实现实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除了能够了解影像文本独特的创作范式和叙述技巧,更能够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电影作品的开拓与嬗变,为新世纪国产电影的文化轨迹和传播方向找到新的突破点。现实主义美学作为新中国电影历史的参与者,其高度凝练的纪实主义风格以及厚重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更是紧紧抓住电影观赏者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中找到具有共情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标志着现实主义美学正作为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的强大驱动力,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新中国当代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进行研究,更有其合理性的社会价值。

一、高度凝练的纪实主义风格

正如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所言:“电影存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复制和再现,将原本充满神秘色彩的社会万象以影像语言的形式反馈出来,从而完成了对电影本体论的研究。”[2]在这一过程中,电影语言借助纪实主义的影像风格,拉近了虚拟空间和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将原有的生活现象以一种高度凝练化的镜头表现方式凸显出来,使之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现实主义美学。总体而言,中国当代电影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中的现实世界进行艺术化加工之后的不同形式呈现,以严谨、客观的创作态度来结构作品,同时又借助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想象,超越了人们对现实层面的认知空间。只有从话语文本的真实性表达以及社会现实的客观化再现来了解作品,才能够真正懂得现实主义电影一以贯之的创作原则,进一步挖掘影像语言背后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内涵。

(一)影像语言的真实性表达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作品,既致力于关照现实文化环境,又表现出特有的人文主义关怀,并采用纪实性主义的美学元素来凸显作品立意,使其具备独树一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质。纪实主义风格的电影着重突出纪实性的美学特征,强调用客观、真实的镜头语言还原生活的本质,以严谨的纪实风格表现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研究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时,需要对其外在风格的影像表露进行重点分析。纪实性作品注重拍摄技巧的复义性和完整性,对处于同一时空中的故事情境,较多采用长镜头以及深焦距镜头进行影像风格的处理,打破了原有蒙太奇艺术一以贯之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在突出强调“纪实性”色彩的过程中,尤其寻求影像语言的真实性表达,既包括外部拍摄过程不添加任何杂质,又需要保证电影观赏者心理层面的真实,可通过对电影作品的主观印象自发地判断以及了解事物。从电影出现至今,纪实美学就在现实主义题材风格的电影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其别具一格的真实性影像表达更是彰显了电影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

对典型环境的真实再现,离不开细节行为的真实刻画。正如恩格斯所表露的那样:现实主义作品的典型环境描写,实际上也是对细节问题的详尽记录,注重环境和角色的有机统一,正是通过纪实美学中对细节的深度刻画得以展现出来。现实主义电影注重对物质细节的再现,电影作品通过细节呈现来寻求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心理认知状态,从瞬间展露的物质生活中找到现实与虚拟空间中的内在共通感[3]。因此,观影者往往将更多注意力放置到不为人知的细节生活中,根据真实且碎片化的生活细节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到超越现实主义之外的潜意识领域。对于当代中国现实主义影片而言,其高度凝练的影像风格和真实性的细节描绘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美学特征。电影创作者在创造电影作品的过程中,往往通过质朴真切的叙事元素来反映人们司空见惯的人或事物,强化镜头语言的表意功能,对现实社会的具体面貌进行全方位揭示,因而细节捕捉则成为影像表意的惯用手段。例如影片《亲爱的》《失孤》等都改编自真实的社会事件,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严格按照纪实性美学技巧来展现真实存在的社会现实。《亲爱的》对于影片细节的深入描写,更是将底层人物被生活折磨却又负重前行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中随处可见的阴暗小巷、略显陈旧的家庭摆设、交织错落的电网等,都利用长镜头的缓缓记录,让同一叙事空间中不同人物的情绪状态、不同环境的生存面貌都全方位显露出来。这种客观镜头的叙事效果,除了增强影片的理性思考,寄托电影创作者的叙事表达要求,更能够及时抓住细节的多面性,具有审美价值的必然优势。

纪实主义所熔铸的影像语言,实现了影像思维的客观化表达。影片在忠于现实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艺术加工和人物塑造展开情节描述,辅之运用镜头和场面调度等不同的语言技巧,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展现现实环境的基本特征,并以最为真实的人情冷暖来调动电影欣赏者的内在情绪,强调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巴赞对影像语言真实性的研究,聚焦于客体影像对于主观意识的再现需求,唯有摄影机镜头拍下的客体影像能够满足我们潜意识提出的再现原物的需要,观众能够体验到影片背后所营造的身临其境之感,内心情绪也会伴随情节出现相应程度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纪实美学带来的强烈震撼力。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纪实美学,在承袭巴赞纪实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将故事断拍为现实生活的原始记录事件,提升作品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并用影像的形式对其进行直观化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影像作品的真实性并非等同于客观的现实,作为已被中介化的存在,使之重新建构起影片、创作者、欣赏者之间的内部联系。

(二)社会现实的客观化再现

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化再现是电影作品的本质和初衷,并透过可视化的视觉效果向内探索到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拉近主观与客观的深入联系。因此,影视作品创作的基础在于对社会现实的完整复原,并以此为前提上升到纪实美学的重要范畴。现实主义电影中所蕴含的纪实性美学元素,致力于冷静地记录普罗大众的生存状态,再准确地将其艺术理念全面展露出来。对纪实现实主义电影而言,“真实性”和“客观化”是其基本的叙事特征,但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纪实现实主义电影更加侧重于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整体性描述,尽可能地还原现实生活的原始生存状态,从而创作出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生命意蕴的影像作品。纪实现实主义电影聚焦现实生活的若干层面,对社会既有的矛盾和冲突进行挖掘和揭露,探讨人性善与恶的永恒话题,并用严谨的纪实影像风格还原社会群众集中面临的处境,个人化的生活体验也得以借助影像魅力施展开来,更容易引发电影观赏者情绪和生理的双重共鸣。

纪实现实主义电影一贯致力于展露生活的本来面貌,秉持着“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创作理念,构建出具有现代意识和社会风貌的经典影视作品,并透过电影故事情节分析影像背后所要传递的深刻理念,使外在的视觉元素同内在的精神内涵进行巧妙的对接,让电影作品具有较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当代电影在强调现实主义元素的过程中,除了利用纪实性视觉刻画全面呈现个体所面临的生存状态,保留了电影的戏剧化创作思维,同时亦注重影像文本的真实性和客观化表达,任何影像文本在处理过程中都纷纷强调的是对生活本来面貌的记录和再现,使影像作品的虚拟化和真实性融合在一起,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赢得了共情。例如聚焦儿童性侵事件的现实主义影片《嘉年华》,电影从不同的人物立场出发对女主人公作为受害者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更多是从社会罪恶的一面来显露人性,引起社会对于女性儿童弱势群体的关注;《我不是药神》一经上映就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赞赏,这部电影直面人民群众生活的苦难,并从“药价”入手去关注中国当前的医患关系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两部电影都是从不同的层面来还原中国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其中也穿插了众多纪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结构影像作品,并赋予了电影文本厚重的社会价值。

现实主义的历史性要求在创作影像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复杂且真实的社会关系作为描摹对象,同时需要反映出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矛盾运动,从而完成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化再现。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纪实现实主义电影,必须要建立在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对社会现实了解得越深刻,越容易从主题和事件的相互关系中了解矛盾冲突,影像作品的客观性也会越发明显。总体而言,高度凝练的纪实主义风格除了具备艺术形式的真实性之外,更应该注重事件的客观性及其可记录性。电影不仅能够作为影像语言描摹过去和未来,更应该了解现实、记录现实,以此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影像作品。中国的纪实现实主义电影发展任重而道远,创作者在不断拓宽自身视野范围的同时,也需要创造出更多充满人情味和人性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之从一般性的剧情故事上升到整体价值观和现实问题的冷静思索,解析中国社会存在的多面性。

二、厚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既是一种具有独特逻辑和文化架构的美学思想,同时亦是对现有社会体制和生存状态综合凝练而成的世界观。一方面,它建立在原有道德伦理教育的基础之上,现实主义电影更多是通过不合时宜的伦理情愫,来侧面展现普通人所共有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它必须承袭着时代发展的重要步伐,积极迎合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在对当前客观事实的基础把握之上,创作出具有审美情趣的重要故事情节,从而完成对主流价值文化的渗透与表达。能够发现、聚焦微观叙事的社会伦理电影以及侧重宏大叙事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均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影像语言,更是在独具风格的艺术创新中凸显人物的本性、找到事实的真相。因此,对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纪实现实主义美学进行研究,更需要聚焦电影作品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拓宽影响文本分析的深度和范围,从外在的视听语言深入到作品精神的内核,找到戏剧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联系,更能够了解现实主义美学的特殊蕴含。

(一)深刻的社会伦理观念

现实主义电影一贯注重深刻的社会伦理观念,但从其文化理念的表露上则重点呈现出两个部分的重要内容:其一在于重点突出家庭伦理或政治伦理道德观念,其二在于积极传递自由伦理的道德思想。在创作有关家庭伦理电影作品时,往往是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沟通,来展现时代发展过程中新老一辈面临的不同人生际遇。例如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作为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就侧重于从一个家庭的生活环境来透视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思维碰撞,也巧妙地融入了东西方独特的文化差异理念。整部电影让家庭伦理关系和烹饪题材作品进行有效衔接,以全新的视角来展现普通家庭所面临的情感困境,让影片的叙事风格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家庭伦理影片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但须注意的是,新现实主义电影所强调的个体自由叙事同时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第六代导演,更是将自由伦理精神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用独特的叙事手法来讲述边缘人物的真实际遇和道德困境,使电影观赏者在极富道德感的状态下去感悟影视作品中想要突出强调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根据既有的文化体系形成对于影片的主动性认知[4]。中国的第六代导演一贯追求极致的影像本体,并以草根群众或边缘人物作为影视创作的重要主体对象,在人物的悲欢离合中融入自我的生存经历,用影像为媒介关注年青一代群体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所产生的迷惘惶惑之感,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纪实影像风格。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其执导的无论是《江湖儿女》还是早期上映的《站台》《小武》《任逍遥》,均是典型的纪实现实主义影像作品。他将中国底层边缘人物的真实写照和自身的生存境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更多电影受众来关注这个被时代裹挟着却又抛却在外的特殊人群,并采用平民化的叙述视角展现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发自肺腑的悲悯情怀来凝视社会关系变迁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深切影响,也架构了电影创作者对于自由伦理的经典叙事表达,这种形而下的个体叙事方式更侧重于展现深刻的社会伦理意识,将现有的社会发展与个体际遇相结合,使电影超脱了感性意识的层面,更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二)典型的时代精神风貌

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让中国的电影文化一路高歌猛进,创作出具有不同风格元素的类型电影,也为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众多可供参考的路径[5]。现如今,新时期电影的发展趋势侧重于建构起影像和观众之间的深刻联系,对于纪实现实主义电影而言,更需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创作出具有典型时代精神风貌的影像作品。由于当前中国电影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发显著,对影像文本的质量和内核有所要求,特别是对纪实现实主义电影而言,更需要创造出反映民间疾苦、展现世间温情的类型作品,积极强调主旋律的时代精神,了解观众潜意识领域的不同诉求,实现作品与观众的双向互动,用现实主义精神来沟通情感,以合理化的叙事展现风貌,才能够不断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

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较多地继承了现实主义影像风格的叙事手段,采用艺术化的创作方式承载了社会的主流集体意识,创作出具有典型性格和典型行动的人民英雄形象,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也让现实主义电影作品上升到更高的精神文化领域,吸引了众多电影观赏者的注意。例如2017年上映的现象级电影作品《战狼2》,就是将现实主义与主流价值观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使英雄人物表现出特有的时代精神风貌,也推动了中国电影迈向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作品中关于英雄冷锋的形象塑造,既反映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性战略地位,也表现出中国影视艺术想要追赶乃至超越国际电影作品的风骨和气概;《十八洞村》同样属于主旋律电影作品,该片聚焦国家重大工程,以精准扶贫为重要主题来展现农村人物的生存命运,又融合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让主流影像作品迸发出更具活力的光彩。

三、结 语

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中国的当代电影也曾创作出不同类型的影像文本。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主义既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美学形式被浓缩在电影作品中,又凭借其典型的人文主义取向和家国主义情怀得以上升到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形塑了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审美价值与道德观念[6]。深入研究中国当代纪实现实主义题材风格的电影,除了能够全方位解析中国电影创作流变的发展规律,更有助于电影创作者以高瞻远瞩的创造性理念推动中国电影艺术迈入全新的发展时代。

因此,对现实主义电影文本的创作,既要符合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又要同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客观需求进行巧妙对接,将电影欣赏者的观赏价值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及时创作出反映群众集体呼声、彰显人民价值取向、营造和谐美好家园的文化艺术作品,用艺术化的戏剧表达方式,彰显现实主义美学的风骨和气概,向上传递出具备正能量的精神风貌,才能够更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创造出具有中国独特魅力的现实主义作品。

猜你喜欢
纪实现实主义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砚边纪实
新法律现实主义
纯白美学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妆”饰美学
混乱实验室纪实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