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昨日青空》的色彩美学与文化指向

2019-11-15 18:34:57张一钒
电影新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青空动画电影美学

张一钒

作为近年来本土动画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校园青春励志电影《昨日青空》自2018年10月26日在国内各大院线上映以来,即以其标新立异的故事表达、出类拔萃的制作水准,引发了观众与行业内部的讨论热潮。与其他同类型动画影片相比,《昨日青空》在立意上追求回归真实生活、再现青春记忆以及聚焦群体成长,通过集中展现以屠小意、姚哲恬、齐景轩等为代表的高三学生追逐梦想、珍视友情、理性看待爱情与学习的蜕变历程,以灵动、飘逸的中国色彩为主调,描绘了一幅幅斑斓照人、翩翩而动的青春画卷。在色彩美学呈现上的自我革新,重构色调、纯度以及明度在影片中的演绎模式,充分提升了人物塑造、剧情演进以及主题传达之间的融合度,营造了独特别致、发人深省的感官体验,给予了受众鲜明、持久的感染力与共鸣感。这也成为《昨日青空》彰显自身全方位原创与深层次创新的核心所在。

一、《昨日青空》中色彩艺术的表现手法

坚持完全自主原创、凸显东方美学意蕴、书写中国青春故事,使《昨日青空》从构思设计到呈现表达上,均散发出鲜活、唯美而又不失柔韧、激昂的动人气息,由此建构的美学表达范式,也让影片折射出了青春记忆想象、主体意识萌发、励志情感碰撞、群体价值认同等人文语义。其中,色彩所负载的媒介功能,又清晰显影出了该片作为动画电影的独特意蕴。具体而言,在对于色彩美学形而下的表达上,《昨日青空》分别基于基础色调的勾勒、视觉空间装置的形塑以及明度的调节,进行了多角度的呈现。

首先,色调作为构成动画电影叙事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往往能够更为直观地发挥表意、知觉乃至诗意空间营造的作用。校园青春影片相对轻松的题材属性与强调教育性的社会定位,决定了其在观感色彩上,应避免采用过于沉重、阴暗的色调,以彰显一种鲜活的生命体验,使受众能够形成感官认知上的基本认同,进而完成情绪、情感层面上的呼应与共鸣。从文本结构上来看,该片的叙事主线围绕兰溪这一景色宜人、独具江南风韵的中国南方小城展开,以线性的叙事手法去打造舒缓,又不失律动感的故事言说空间。而为了真实还原南方小城特有的温润、秀丽之美,浅淡的色调就成为片中色彩的基调。例如在背景环境的营造上,该片就主要使用了浅白色、浅蓝色、浅灰色、淡绿色、淡红色、淡紫色等色调,去勾勒流动的云朵、澄澈的天空、摇曳的枝丫、婆娑的叶子、成片的教学楼等主体要素,与群山环绕、绿水盈盈的兰溪小城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充分呼应,奠定了整部影片舒缓、轻盈的叙事基调。而为了增加观赏体验的鲜活感、代入感,该片在以浅淡色调为基色的基础上,又巧妙地将不同色系的浅淡色调进行了层次化、立体化的结合,依据人物性格、故事发展,通过平面与3D模型的整合,细致打磨出了兼具简约、丰实观感的别致色调,由此让清新、唯美的小城校园故事徐徐铺展开来,对于青春记忆的美学想象与写实呈现,也以一种诗化的影像符号,去显现活跃、热烈的生命张力。

其次,视觉空间的建构,承载了电影从单体画面到场景调度的重要功能。在现代电影的语境之中,动画影片的视觉语言能指,更多地在于以具体的、凸显科技属性的媒介,去完成个体或群体的情感体认、社会活动经验的表达。其中,饱和度作为影响动画电影观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又以突出的明暗对比,隐喻影片人物、情节等要素的流变,并对受众的情绪、思维产生观影体验上的潜意识引导。在注重故事性、抒情性的影片中,饱和度调节效果的优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对影片的直观评价。真实还原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聚焦这一群体对于友情、亲情、爱情的感悟与思考,是该片最为核心的思想主题。而片中色彩的作用,既要增强视觉感官体验的效果,又应呼应并渲染这一思想主题。所以,该片以优化饱和度的表现效果为切入点,采用了持续变换饱和度的调节手法,譬如在屠小意、姚哲恬、齐景轩等主角围坐在蓝天下的校园草地上读书与唱歌等场景中,该片就使用了纯白、鲜红、鲜蓝的高饱和度色彩,并采用远近镜头的切换、去制造流动和跳跃的视觉冲击,释放出跃动昂扬的青春气息。而在表现室内课堂教学、同窗间交流心得之时,影片则在淡绿、淡白、浅黄色的主调中,加入了靛蓝、青紫、金黄等色调,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以强化光线移动、倒影映入、思绪飞动等场景效果。这就与片中人物情绪的变化、故事的线性推进,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同步呼应,使影片的叙事表达更为流畅、明快、灵动,提升了对于观影语境的引导力,有助于电影美学风格在受众观赏体验中的确立与强化。

再者,与色调、饱和度等色彩参数相比,明度在美术学中的定位,更多地被指向于整体性的意象呈现,释放更为集中、具有冲击性的感官反馈体验。而在动画电影的美学建构中,明度往往会以哲学语义进行指涉,将多种分散的符号进行聚合,去言说生活经验与体认价值。在本土动画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立意设计相对单一、尚未突破技术瓶颈,对于色彩质感的打磨,也普遍停留在倾向于构建二维空间、堆叠多种差异化色系的层面上,精细、立体化的观赏质感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未能与影片的人物、叙事形成对照,弱化了镜像美学的表达效力。而在该片中,由于已经突破了动画电影的技术瓶颈,加之导入了更具创新性的表达理念与呈现方式,因此,通过集中对色彩的明度进行精雕细琢,强化视觉体验上的冲击与感染,给予观众触觉层面的仿真感,充分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观赏质感。譬如在表现联谊表演、校内运动会以及户外实践等较大场景上,该片就在浅绿、淡白等主色调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着色、立体透视的绘制手法,着重提高了天际、山峦、林野等远处背景元素的明度,使之与近处的低明度的旗帜、亭台、草坪形成对比。同时,借助扩大、延伸画面空间,通过湖绿、青紫、橘红等色彩的渐变衬托,该片从平视、俯视以及仰视等不同视角,将不同明度的人物、景物巧妙放置在关联紧密的画面中,优化了色彩明度的清晰感、层次感,营造出了更为鲜活、细腻、立体化的观赏质感,使得影片在构建诗意美学风格的基础上,也为隐性层面上的主题言说创设了话语空间。

二、《昨日青空》在美学体验营造上的创新之处

1.基于传统美学理念的色彩意象自我再造

“美在意象”的传统理念,曾长期影响我国当代动画电影创作的基本思路。在商业思维的驱动下,这种外显的艺术诉求,又容易导致色彩美学流于形式主义、“拿来主义”的表达,将外来的、大众流行的元素作为美学呈现的主要意象。在进入本世纪以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创新乏力、文化自觉与自信理念的缺失,削弱了本土动画电影行业的主体意识,导致以日韩、欧美为圭臬的既定思维,成为主导我国动画电影行业的基本发展观,使模仿、参照乃至移植外来动画艺术成为所谓的共识,加剧了中国动画电影色彩美学在文化主体显现上的空心化。而在该片中,其整体立意上即明确了自主原创的基本导向,无论从人物造型、构图设计,再到场景切换、动画构建,均不再一味比照、照搬外来动画,而是彰显出强烈的文化寻根意识与东方审美价值。其中对于中国特有、独有的色彩元素的集中呈现,更是将创造、创新发挥到了极致,体现出内敛、灵动的东方文化韵致,给予了观众独特、持久的感官享受。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母体、丰富意象含义的美学思想,使坚持动画艺术的自主创作、电影主题的价值重构,成为重建与强化文化记忆、解构青春文化图景、增强本土动画电影话语权力的突围导向。

2.依托新媒介的色彩美学符号重构

数字化、信息化、视觉化所主导的现代文化消费语境的形成,使满足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成为电影艺术创作导向转变的突出表征之一,对讲求内敛、写意、还原历史文化记忆的传统的色彩美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冲击。而在社会文化更趋多元化的新时期,受众对于校园青春类动画影片的思想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该片中,其就在还原校园学习生活、聚焦学生青春成长的核心定位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现实写照与浪漫想象之间的均衡呈现,对倡导形神兼备、意蕴为先的传统美学价值观进行了变革。通过采用动静结合、明暗搭配、远近切换的表现手法,将不同色调、纯度、明度的色彩元素,进行多样化的衬托与搭配,重构对校园文化景观的呈现,使简约明快的平面表达与层次鲜明、触感逼真的立体呈现,得以水乳交融,共同渲染、催化了故事情节的演进,使观众能够真切怀想学生时代、随影片故事而进行思考与遐想,形成强烈、深度的情绪共振与精神共鸣。对青春记忆的想象呈现、对接现实话语的写实思考,使影片不再囿于恋爱、理想、奋斗等个人经验的表达,而是能够以价值超越的美学书写形式,彰显其核心主题的省思能指与社会功能。

3.标志性色彩美学符码体系的赋新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之中,我国绘画艺术形成了以古代哲学为精神基体、彰显个人生活意趣与价值取向的美学表达观,由此建构的超功利性、返本开新的美学体系,也对现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当前受众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受众对于动画电影的观赏要求,也不再局限于视听层面,而是希求能够获取更为新颖且有现实意义的感官体验与思想诱导,能够切实感受到影片与生活、学习以及成长之间的密切关联。在该片中,其就比照当前年轻受众的主流喜好,增加了不少具有时代感、时兴特色的流行色元素,用以强化鲜活、瑰丽、富有生命力的青春感。同时,对于中国特有、独有的色彩元素,该片也通过揉入上述的流行色系,使之更具鲜活感、新颖感,与唯美、轻快的电影基调进行了充分呼应。流行色系与本土标志性色彩的融合呈现,使影片在充分释放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又彰显出了贴近生活而又不失拼搏进取、奋斗前行意味的时代精神。所以,在对于艺术性、商业性乃至社会性的综合定位上,影片通过建构青春生活影像动态、聚焦个体与群体的身份认同,使理想主义、现实指涉之间,形成了镜像观照的美学形态,从而也让对于正向价值的言说,成为联结文本各个关键节点的核心牵引力。

三、《昨日青空》对国产动画电影革新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1.打造本土动画电影工业美学设计的发展新业态

文化自信理念在新时期的激荡,既为大众文化情感认同与话语对接开辟新的介入视角,又为本土电影艺术的变革提供了可行的突围导向。以本土文化为创作素材、创造全新的动画表达方式,是《昨日青空》能够在白热化的动画电影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精准的切入角度、全面的革新实践,使影片围绕色彩美学完成了从语言重塑到风格打造的结构质变,拓宽了国产原创动画电影的文本构建空间。对于当前正处在全面转型的国产动画电影行业而言,应当继续坚持、鼓励原创和创新的发展原则,充分汲取本民族、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艺术,进一步拓宽艺术构思空间,形成具有区分性、辨识度、特色性的中国动画电影符号。同时,也要以更为开放、兼容的心态,去学习、借鉴国际同行最新的艺术理念与表达策略,构建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发展模式。围绕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符号的深度打造,合理保留与改造经典精粹,紧跟时代文化潮流进行同步的推陈出新,使本土动画电影能够持续保持创造、创新的发展动力。

2.探索本土动画电影产业市场运作的传播新范式

社会记忆的影像化呈现,是建立与加强情感认同、聚合文化要素与身份建构的重要媒介。校园青春电影在题材上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应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成文本结构的原创表达、视听语言的更新演绎,以写实而又注重浪漫情感抒发的青春畅想、生活叩访,去唤醒以青少年为核心主体的受众的情感记忆,寻求文化书写与价值言说。而突出时代背景、还原生活真实以及解读青春成长,使《昨日青空》兼具了出众的观赏性与务实的人文思考价值。而随着当前受众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演变,本土动画电影行业必须转变相对落后、固定的发展思维,切实根据时下受众的实际需求,去及时调整、优化现有的构思理念与表现策略。要精准把握目前受众对于动画电影的多元化的观赏要求,将回归生活本源、彰显时代文化气息、讴歌真善美作为表达侧重点,在坚持自主原创、突出中国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也要合理导入年轻受众偏爱的流行元素,给予观众更加新颖、多样、真切的感官体验与感悟,以此去均衡该类型影片视听观赏性、人文思想性的交互呈现。

3.建构本土动画电影行业全球拓展的话语新机制

全球文明的跨文化、跨地域发展,在引发电影艺术跨语境对接的同时,也进一步促成了产业格局、消费形态的转变,使价值超越成为当前动画电影融入全球化市场的基础指向。而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本土电影行业除了要坚持自主创新这一原则之外,也应着眼全球、注重学习与吸纳国外同行在艺术表达与商业运作上的可取之处。突破单一的文化发展视野、寻求多元艺术的融合表达,无疑为《昨日青空》提供了更为广阔、纵深的表达空间,使其得以将东方美学意蕴融入全球文化消费语境之中。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国外动画电影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新时期背景下,本土动画电影行业应当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双赢的发展理念,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对话,增进彼此在艺术理念、表达方式、技术更新等多方面的沟通,持续推动双方深层次的商业合作。通过围绕跨文化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化发展,不断加强中外双方在信息共享、问题反馈以及议题探讨上的磋商,促成资源、人才、技术的双向流动,稳步增强本土电影在原创、创新、运作等多领域的竞争力,逐步构建起中外动画电影行业互补、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结语

在国产电影工业美学进一步完成现代化转型、产业化建构的语境之下,《昨日青空》通过探索中国传统色彩意蕴与消费主义的对接,借助全新的色彩意象形塑形式,描摹出了兼具艺术想象、商业革新以及社会指涉的美学景观与文化图景,拓宽了本土动画电影在影像表达、叙述样式以及思想指向上的发展路径,从而也为当下正处在转型阶段的国产电影工业,提供了可行的理念参照与推进方式。

【注释】

猜你喜欢
青空动画电影美学
青空冀翼民宿
现代装饰(2024年1期)2024-02-27 08:36:36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艺术启蒙(2020年12期)2020-12-24 02:34:42
动画电影
入口即甜
飞言情A(2019年3期)2019-05-10 02:39:10
甜月夜
飞言情B(2019年3期)2019-05-10 02:38:52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52
恋恋青空
飞言情B(2018年12期)2018-02-26 13:39:02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