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刚
十五年前,我与东山脚下大多学子一样,背得了文言文,解得了方程式,看得懂电路图,记得住元素周期表,飚得起英语口语,可谓战斗力爆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为课本收录的名家名篇之一,我几乎能够倒背如流,但对作者海子却知之甚少。
近期,大数据向我推送有关海子的文章多了起来,特别是浏览了“纪念海子逝世30 周年”系列文章后,我才知晓他的身世。
海子原名查海生,与我父亲同岁,也是1964年生人,15 岁就考入北大中文系,是天才般的存在。
天才天才,天妒英才。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徘徊许久之后,毅然将身体横卧于两条冰冷的铁轨之间,静静地等着,等着不知来自何方、去向何处的火车,带着他远离红尘纷扰、远离俗世喧嚣,去找寻他的诗和远方。生命永远定格在25 岁,风华正茂,却匆匆离去,如同黎明前的流星划破苍穹,给世人留下了一串串惊叹、不解和惋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离世前两个月创作的诗歌,应该留给文学界的诀别礼物,留给亲友和读者的遗书。
海子走了,但他的诗,却成了不朽。打那以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文艺青年的诗和远方,就是芸芸众生对生活姿态的美好向往,就是少男少女憧憬的幸福模样。
实不相瞒,虽能背诵他的这首诗,但我却不是海子的粉丝,毕竟他离开了30年,我才知道他的名字和身世。或许与他有缘,单位的干部职工微信交流群,就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名,不知有何寓意,但肯定不一般。
相逢是缘,未曾谋面亦有缘。为纪念海子逝世30 周年,我决定静下心来,用心品读他的诗,用心认识他的人,用心感悟他笔下的诗和远方,用心体会他眼中幸福应有的模样。
于是,像往常一样,自己找了一个孤独的角落,大声地朗诵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试图找回曾经的感觉。结果既在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如同往常,心潮澎湃,感动不已;意料之外的是,诗,还是那首诗,却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和味道。
缘何如此?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与这首诗已阔别三年之久,发生意料之外的事,也在情理之中。这一切,与两次会议、一名同事、一位老师、一门课密切相关。容我慢慢道来。
2018年3月5日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上,一位同志对我提批评意见时,提到了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并用她的话激励我向阳而生。当时,我感动的抑制不住情绪,泪珠夺眶而出。感动归感动,感了也未动。会后我也没有立即行动,了解陈果是何方神圣。直至3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陈果老师应邀发言,再次红遍网络、火遍大江南北,她才引起我的好奇和关注。
一名80 后思政课教师缘何这么火?缘何成为年轻人心中的女神?缘何选她的课比春运抢票还难?其中,必有玄机。
于是我忙里偷闲,挤时间疯狂搜索观看网上有关她的文章和她授课的视频。同时还在喜马拉雅APP 订阅了她的《幸福哲学课》,利用每天早上走路晨练的时间,认真倾听“人生果然不同”的声音。当她说到心坎上时,我也停下脚步,与自己对话,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听完幸福哲学课,我明心见性,收获满满。对生与死、悲和喜,有了新的认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新的认知;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态度。特别是,对幸福有了新的理解。
听了幸福课,再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深深感觉到海子的不幸。他是不幸的,他的幸福以明天为起点,他的那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也是明天才会有;他是孤独的,与亲友通信明天才开始;他厌世的,认为山山水水当前的名字不温暖。他是绝望的,他能够祝福陌生人在尘世间获得幸福,却放弃了自我,忽略了当下,不顾了亲友,去追求未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望别人幸福,别人充满正能量,他却失去自我、绝望至极。终究,还是走了,留给亲友难言之痛,留给读者声声惋惜。斯人已逝,只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已经拥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已经找到笔下的幸福,过着心中想要的日子。
我喜欢海子的诗,但我不认同他的人,不认同他笔下的到明天才有幸福,更不认同他消极避世的方式。
过去已过去,不必过多留恋;未来尚未来,不必过多憧憬;现在正现在,何不好好把握?我只想说,幸福没有定义,幸福没有范式,幸福来自内心。把握现在,过好当下,向阳生长,认真读书,努力工作,用心生活,不困于情,不愧于心,不负于人,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