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2019-11-15 08:32四川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余校园文化价值观

■杨 莉/四川师范大学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困境

校园网络文化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模拟社会实践、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校园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价值取向紊乱、非智力因素弱化、人际交往困难、个性发展受阻等问题依然存在,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形势依旧严峻,高校应采取积极策略应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冲击。

(一)校园网络文化极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紊乱

在网络文化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人们道德失范、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既有丰富、健康、有益、能推进社会进步的的积极信息,也存在不少消极腐败、封建守旧、暴力凶杀、虚假信息以及不良价值观念的内容。在这些信息面前,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往往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极易导致价值取向的紊乱。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催生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即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态,另外,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稳定性。

(二)校园网络文化弱化了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以外的那些间接参与认知过程并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要素,一般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抱负、理想、信念、态度、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校园网络文化在促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时,也会对非智力因素起消极作用,促使学生心态不平、情绪不稳定、做事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发现和鉴赏美的能力缺乏、缺少自信、对生活持悲观态度。

(三)校园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生活和人际交往陷入困境

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甚至出现错别字的网络语言严重影响着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有人曾做过调查,发现人们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需求网络的帮助,有困难找网络,甚至写论文都要到网络上下载。网络制约着学生的思维,“网络上瘾”已经造成许多学子学业荒废。“网恋”的流行和网络上个人信息的泄漏包括当前社会出现的许多大学生失联的现象,往往都是网上交友不慎造成的。

(四)校园网络文化制约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沉迷于虚幻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把自我生活网络化,例如认为自己有飞翔的能力便从楼上跳下来,令人苦不堪言。因而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发展对个性的制约。

二、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策略

(一)明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的观念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工作者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终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强有力工具,教育的技术化和科学化趋势日益加强。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帮助大学生明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的观念,切实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1)造舒适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为学生接受网络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设校园网络平台,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良好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通过制作视频、展示PPT、和E-mail教学等方式,保证学习内容的丰富多样。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了解学生需求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教师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3)大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大学生要掌握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手段,充分展示才华,发展独立个性。通过网络学习方式,获取最新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量,促进自己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伦理遵循,也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行的发展道路。

(1)要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通过发挥集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认同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学生的行为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发挥大学的文化育人功能,以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育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必须是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将大学文化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学生发展的过程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学校要开展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一系列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2)学校要利用社会、学校和家长三者的合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协调学校、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各自肩负起责任,扩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增强合力,形成“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通过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学校要通过教授治学,促进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教授治学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是提升大学内涵、促进大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通过教授治学,营造一种主流学术文化氛围,借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3)学校要从设施设备入手,完善课余生活的场所。加强包括宿舍在内的各种活动场所的建设,为学生健康课余生活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通过开展校园宣讲活动宣传学校的文化理念,使大学的育人理念得到充分理解。同时,可以通过演讲和朗诵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4)大学生应该接受网络道德教育,培养自律的精神。“以自律精神推动大学生素质提高,有利于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要自觉接受网络道德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制能力,从“自我中心”转到“学科中心”再到“自律与自由”。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不能做危害国家、社会和个人合法权益的事,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切实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符合时代潮流、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四)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交往方式

传统的交往方式具有直接现实性,更加受到现实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制约,而现代化的交往方式,包括Face book、MSN、QQ和E-mail等,可以克服时空的界限,实现全天候的交往。选择适当的交往方式,能促进大学生交往的健康进行,对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意义重大。

(1)在选择交往方式时,要把握好交往的方式的合理性。合理交往能够保证交往的顺利进行。选择交往方式时,要做到合理合法,不能做出有损国家社会和个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坚持诚信友善,相互尊重,实现大学生的健康交往。

(2)在选择交往方式时,要把握好交往的方式的适宜性。在交往时,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选取交往方式,使交往行为既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能满足自己交往的需要。做到理性交往、适度交往,通过交往加深友谊、促进学习,而不是不恰当交往,妨碍自身的健康发展。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新常态。“大学的本质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创造知识、创新价值观和培育人才。”大学校园文化要建立在这个本质上,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交往、个性等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形态,其认清制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积极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能积极作用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在新形势下,通过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品位来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课余生活必须采取的策略。

猜你喜欢
课余校园文化价值观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我的价值观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快乐的课余生活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