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至味于淡泊

2019-11-15 05:33:07周啸天
岷峨诗稿 2019年3期
关键词:行迹何处寻空山

周啸天

唐代有一些人际间的赠酬诗,写得特别动人,比如韦应物的《赠全椒山中道士》。诗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秋,作者于滁州刺史任上(全椒县在唐属滁州),写诗人对诗中称为『山中客』的那位道士的思念。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一起说思念道士的缘由是『今朝郡斋冷』。『郡斋冷』直接是说气温低,间接是说郡斋冷清。作者未免会感到一些失落。这才引起了他的思念:『忽念山中客』。虽然别的什么也没说,却让人感到这位道士如果不是一位奇人,至少不会是一个无趣之人。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思念一个无趣之人。而且,这道士和作者之所以投机,不会因为作者是太守,而应该因为作者是诗人。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这两句和前两句一样自然,却又极富机趣。写道士的生活,却用了葛洪《神仙传》的一个材料:『白石先生者……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归来煮白石』容易使人想入非非,然而,全椒山中这位道士,决不会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你看,『涧底束荆薪』,到底还是过着凡人的生活。很可能只是因为押韵,凑手用了这个典故。然而不同寻常的诗意的产生,往往就在这样的不经意之间。对凡人来说,『归来煮白石』,是不可想象的,等于要喝清水汤。所以,这句话也可以是表明道士的生活过得很清苦。

细心的读者会发觉,诗意有一个不经意的转折,早就包含在『忽念』二字当中。那就是诗人从自己的处境,推想到道士朋友的处境,『郡斋冷』,『山中』更冷。于是他的无聊情绪,就发生了转移,转移为对别人的关心:『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此诗的动人之处就表现在,本来需要别人的关心慰问,却变成了想要慰问别人。不是到别人那里吃酒,而是想要送酒上门。这个转折之自然,可能连作者自个儿都没有意识到。

这个类乎『雪夜访戴』的想法,最后没有实现。因为没有预约,上门可能扑空。全椒山的道观想必不近,去了见着见不着也是一个问题,其结果很可能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前人说这两句的境界他人不能道,那也未必。贾岛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回到诗题『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者的慰问最后变成寄诗寄物(酒),这都是言外之意了。

前人说『此等诗妙处在工拙之外』(钟惺),这话是对的。看它一起一结,只是自然,中间却有一个不经意的人我移情,张问陶曰:『好诗不过近人情』,情之所至,语亦随之,如是而已;苏轼所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如是而已。

猜你喜欢
行迹何处寻空山
登香炉山有感
当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04:43:45
空山
空山与鸟鸣
散文诗(2021年24期)2021-12-05 09:12:06
新发现的逯钦立先生学术行迹资料
借问“鲜”游何处寻 游客遥指太太乐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18
元代西夏遗裔孟昉行迹征略
西夏学(2019年1期)2019-02-10 06:21:26
寄全椒山中道士
建筑师行迹中欧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16:59:29
火星生命何处寻欧洲探火双连发
太空探索(2015年3期)2015-07-12 11:01:36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火花(2015年8期)2015-02-27 07: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