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当前我国全球化进程持续的加速和新媒体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大学生接触的文化信息和思想观念整体表现出了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而且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复杂,这导致大学生群体整体存在文化盲目而不自觉与文化迷失而不自信缺失的情况。尤其受到新媒体大量充斥文化垃圾、虚假信息负面思想和舆论噪音的影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培育工作。
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能正确的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缺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过分认同外来文化等。而导致此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体现为: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文化从未中断的唯一民族,传统文化自然是博大精深、深具魅力的。但被“唯分是举”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所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是不够充分的。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非常表浅,根本不能明确的认识传统文化内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想让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认同,首先就要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认识与理解,从而为文化自信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另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也使得部分大学生越发浮躁,无法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阅读与学习,自然就无法对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进行体会了。文化主体首先要对本民族文化进行认同,才可以树立文化自信。但由于没有进行足够的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大学生不能进行文化认同,也阻碍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全球化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导致多元文化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此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必须要进行文化选择,而大学生又是正在发展中人,不具有较强的文化鉴别能力。首先,信息技术水平的迅猛提升,致使各种各样的大众媒体产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创作与应用的主体,也使其能够对于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进行接触。各种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碰撞使得大学生感到非常的矛盾,很多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出现与主流文化相脱离的情况。其次,不良文化带来的感性的满足也使得很多大学生不再追求需要深度认识与理性思考的传统文化,极大程度冲击了主流文化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知。
历史是始终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在持续进步。首先,市场经济的繁荣导致个人利益至上这种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之道背道而驰。其次,中国社会当前还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结构性的矛盾逐渐凸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导致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最后,由于大学生群体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比如缺乏良好的可塑性,有着强烈的开放性与猎奇心理,导致外部因素极易对学生的文化认同造成影响。
从对象层面而言,文化认同只是相对的概念。想要对某一种文化进行认同,首先就要对两种或以上的文化进行比较认知。大学生群体通过对于文化情感的认同,就能够产生文化自信,否则,其会对于文化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自然无法对其进行认同了。所以,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就需要利用新媒体使得大学生更好的认同传统文化。在文化认同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有着从属和选择等特征。文化对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其绝对不是只针对某一个体出现的,相反其影响又有着较为强烈的群体性特征。因此,在应用新媒体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根据学生具有的思想活跃、个性等特点进行有效地设计,使用比较生动有趣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在本质层面上来说,“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间是存在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和谐共生与相辅相成。大学生必须要对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行充分了解与认知以后,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升自身的民族自信。文化自觉绝对不是简单的过程,还要对于多种文化产生理解与认知以后,依照自身的文化适应程度,充分了解各种文化内容,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认知原则。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有效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文化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走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优点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实现融合,绝对不能够成为狭隘的排外主义者。但是也不能够对于外来文化进行过分的追求,尤其是面对具有较强诱惑力的信息时,必须要确保头脑的清醒。
价值观具有的自信绝对是文化自信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表示,文化软实力构建的核心与灵魂就是构建良好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性质。国家具有的文化软实力,在本质层面上来说,实际上是核心价值观体现出的凝聚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有效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还需要具有科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说,文化自信的坚持必须要满足社会主流价值观,始终坚持党与国家的指引,充分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则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必须要正确与充分的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以后,再对其进行认可与践行,从而对于文化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构建,利用正确价值观进行引导,从而更加认同自身的文化。所以,想要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进行更好的培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通过对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就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文化辨别能力,从而有效抵御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
首先,在开展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对于文化素养教育进行足够的重视,有效应用各种移动通讯软件,例如微信中的公众号、微博等等,组建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公众号,对于各种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实时的推送,让大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文化素养的教育与熏陶。其次,应用公众平台开展一些线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竞赛比拼活动,也可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评比活动进行举办,这样一来,大学生只需要利用手机就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参与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并且真正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充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学习热情,是实现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培育。此外,还需要大学开发一些APP,其中应该有各种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内容和书籍,让学生通过打卡或是签到的方法每天都能够适当的阅读书籍,逐渐养成良好的深度阅读的习惯,充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前大学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对于各种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进行了教育,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经常有学生逃课,严重降低了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则需要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拓宽思政课堂的教育形式,充分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应用先进的新型线上教学模式,比如微课、慕课等,通过视频、图片以及动画等教学内容的利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开展学习。其次,思政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使用现在最流行的“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对于思政教师的刻板印象得到突破,凸显出思政教师自身的魅力,让教师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通过教师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思政课中,从而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良好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能够帮助大学更好的培育文化自信,这样一来通过线上线下文化活动的结合,就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大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践行。
首先,需要对于校园网络环境进行清理,给学生营造出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由学校主导在校园论坛、贴吧等网络场所中,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传播,尽量的消除各种不良的言论与信息。其次,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气与节日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和线上宣传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发的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网络次生文化,比如当前在青年群体中非常流行的“cosplay”活动等等,可以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模仿中国历史文化知名人物的活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从而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对于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足够的关注,所以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进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必须要对于切实高效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究,使得大学生更加认同民族文化,从而让大学生文化自信得到充分提升,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校就必须要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多种培育措施的探究应用,加强我国文化的建设工作,给文化强国构建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