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奥地利经济学派是建立在个体主义方法论、主观主义方法论与边际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自成一体的研究纲领。从奥地利学派的由来、相关理论、发展期间发生的论战及其对经济学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
关键词: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演化發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5-002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091.343 文献标志码:A
1 奥地利学派相关理论
1.1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19世纪70年代,“边际三杰”(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几乎同时发现了边际分析方法和边际效用理论,但他们对关于价值决定因素的认识却不相同。门格尔认为最不重要的用途决定着价值,瓦尔拉斯指出最后欲望的满足程度决定着价值,而杰文斯认为价值是由最后的效用所决定[1]。在“边际三杰”的代表作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边际效用”这一概念,但都使用效用来表达人的满足程度,并认为物品所能给人带来的效用程度决定着价值。
在古典经济学认为,成本决定着价值,即物品所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决定着物品的价值。奥地利学派认为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主观的。在门格尔看来,价值决定于该商品的边际效用,认为投入资源的多少并不影响价值,而是与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及实用性有关系,即价值主要是由消费者的主观因素所决定的。例如:饥饿的人吃第1个馒头时,获得的满足感最大,所以效用也是最大的;吃第2个馒头时获得的满足感不如第1个,所以第2个馒头的效用小于第1个。
1.2 财货理论
门格尔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财货理论,将“财货”定义为,“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我们称之为有用物,因此人们也认识了这种因果关系,同时,人们具有获得这种有用物的能力以满足人们自身欲望的时候,就称这种有用物为财货”。
门格尔根据财货与满足欲望的直接程度,对财货进行了分级。直接服务于人的欲望的财货属于低级财货,比如面包;间接满足人类需求的财货属于高级财货,比如生产面包所需要的面粉和烤制器具。
根据对欲望满足保持较近或较远的因果关系,高级财货又可以分为若干级,高级财货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转化为低级财货。如果把低级财货称为第一级财货,那么直接生产低级财货的财货就是第二级财货,直接生产第二级财货的是第三级财货,以此类推。门格尔所说的低级财货,就相当于今天所称的消费品,而高级财货就是资本。
2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战
第1场论战发生在门格尔和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之间。这场论战始于1871年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学原理》之后,门格尔与主张归纳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德国历史学派形成对垒。历史学派重视历史数据,得出国家干预有效的结论;而奥地利学派主张以演绎法研究经济现象,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应从个人选择出发。
第2场论战是庞巴维克对当时存在的利息论的批判。盘巴维克发表的两本著作主要研究了资本的性质及利息的缘由。他认为利息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品交换和所有权转移,一切利息的来源归结为人们对当前物品消费与满足人类未来欲望的将来物品的消费之间的时差价值。
第3场论战发生在米塞斯与以奥斯卡兰格为代表的东欧经济学家之间,主要涉及社会主义的可计算问题。米塞斯认为市场所决定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和货币,对于生产者合理配置生产资料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4场论战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这场论战主要发生在凯恩斯和哈耶克之间,论战的焦点是政府是否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凯恩斯关于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哈耶克则相反。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回应哈耶克的持续挑战。
3 奥地利经济学派思想的启发
奥地利学派的各种思想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方法论个体主义要求尊重每一个人的主观偏好,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而言的效用和福利,不能用统一的衡量标准来体现不同个体的福利。坚持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思想,有利于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冯兴元.奥地利经济学派评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7(8):27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