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现对学生的立德树人,考验着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教学时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怀有明确的育人目标,需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需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课堂“驾驭力”
十九大召开后,全国上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空前高涨,很多研究立足于高校思政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强调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与存在感,但笔者认为应该把研究的前端更加向前,尤其注重高中阶段的思政课教育,应该守初心,知使命,取得优异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厘清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树人,让青年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高中思政课教師需怀有明确的育人目标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故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就在于“立德树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更要在“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上发出最强音。从过程取向上看,“立德树人”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任务。从结果取向上看,“立德树人”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要求。鉴于此,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怀有“立德树人”的育人意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牢固坚守“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从而增强“驾驭力”,这是“力”的功能问题。思政课教师只有育人目标明确,方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教学,方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增进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而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彰显“立德树人”的目标定位,需在“正己、明理、弘道”上下功夫。
1.坚持立德树人,必须以己正人
布道者首先自己必须明道、信道。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而且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先强化自身修养,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这样,在思政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懂、真信,基于对思政课教学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基于自身满满正能量的人格魅力,全身心投入教学,声情并茂地进行教学,与学生有更多的言语上的交流、思维上的碰撞、思想上的融合,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道引人。
2.坚持立德树人,必须以理服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其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而言,理论教学是基础,也是重点。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思想上达成共识并内化成为他们的行动自觉,关键是要做到明理知史,紧扣实际,解难答疑,廓清迷雾[1]。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懂真信;要着眼于学生的知,突出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在重大理论问题及其实践上的关注与兴趣,注重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疙瘩,着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要密切关注中央精神,紧跟时代潮流,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放眼全球,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样,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教学,不论是即时性讨论还是专题式讨论,思政课教师都能驾轻就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面回应学生的问题关切,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3.坚持立德树人,必须以道引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的要核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道理阐释和价值引导。作为知识传授,要求思政课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将教材体系有效转化转化为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学理化,注重对于学生的针对性和关联性。作为价值引导,需要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学生心中的“难点”、“疑点”和“惑点”。这就要求思政课的执教者不仅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而且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中国优势和国际比较。
二、高中思政课教师需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
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教育部提出要实施“五大攻坚”,其中一项就是“教法攻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思想资源是丰富的,实践案例是丰富的,缺的就是适宜的方法[2]。灵活多样、适用的教学方法采用,可以很好帮助思政课教师“驾驭”课堂,对教学效果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力”的路径问题。设计灵活多样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可以考虑从思政课特性、学生自身特性和教师自身特长几个方面来着手。
1.围绕思政课特性设计教学方法
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是联结思政课教材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对思政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和学生的获得感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照本宣科、灌输型的教学已经跟不上历史发展的步伐了,也很不受学生欢迎。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政课就是方法之课,需要依据思政课本身特性,研究适合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方法。当前,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性,要从学生的获得感角度出发,始终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做到理论分析与鲜活案例结合起来、专题讨论与即时提问结合起来、文字板书与图文影像结合起来、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线上交流与线下互动结合起来,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可不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围绕教师特长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根据教学对象实际,运用有关教学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技能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思政课堂上,思政课教师要依据一定的教学技能,依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董玉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
[2]陈宝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务必把高校思政课办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朱昌慧(1978—),女,安徽六安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