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芳
x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许很难真正理解这两个日子的意义: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战争的阴霾从历史的天空中散去,爱好和平的人们早已铸剑为犁,可战争的暗影从未远离,也不应该被忘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童书,一起来读懂战争。
一、为什么会有战争
自从有了人类,战争就一直都在。那人类为什么要打仗呢? 有时候是为了土地,有时候是为了财富,有时候为了生存……有时候可能是为了一个苹果,你觉得这个原因很奇葩?不,这很严肃,因为这个苹果代表了自由、平等和权利。
《自由的苹果》是美国反黑奴女英雄海莉·塔布曼的传奇故事。海莉生而为奴,和她的父母都是奴隶主庄园内会说话的牲畜。海莉每天负责摘苹果,但她却连苹果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有一天,海莉忍不住偷偷咬了一口苹果,结果被打得皮开肉绽。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海莉:在这片土地上,她和所有奴隶们像牛马一样毫无尊严,她要反抗,她要争取自己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这就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人生而平等,都有权利吃苹果,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从此,海莉便以解放黑奴为己任,引领他们走向了自由平等。随着南北战争结束,黑奴制度被废除,海莉的愿望也最终实现了。
推荐阅读:《杰德爷爷的理发店》、《大卫之星》
二、走近战争
我们对战争的印象大多数都来源于电视剧,炮火连天,硝烟滚滚,可怕极了。电视剧是虚构的,但是这些战争却曾经真实存在过,比如在1938年的中国。
中国的画家蔡皋与韩国的画家们共同创作的图画书《火城一九三八》,用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座古城与战火的故事。战争来临前,古城天空中飞着风筝,大街上走着南来北往的人,江上盘旋着寒来暑往的鸟,好像一个世外桃花源。突然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古城,流离失所的孩子,向古城投下的最后一瞥,只剩滔滔江水和熊熊火光。懵懂无知与满眼焦土交织在一起,让人不忍直视却又铭心刻骨。看着这部整体以灰色打底的绘本,仿佛那股硝烟的余烬一直弥漫到了我们心头。
推荐阅读:《铁丝网上的小花》
三、战争来了,我们怎么办
若是战争真的来了,该如何面对呢? 逃避不是出路,唯有抗争。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强大,就像《克拉拉的战争》中的克拉拉一样。
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写成的。13岁的少女克拉拉原本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可这样幸福的日子被纳粹的阴云笼罩,克拉拉丧失的不仅是自由,更是安定感。她像随波逐流的浮萍,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随时会被饥寒、病痛和民族偏见夺去性命。天性乐观的克拉拉并没有被击垮,她不仅结识了新伙伴,还参演了同为囚徒的音乐家创作的儿童歌剧《布伦迪巴》,她用颤抖的声音唱出了不屈的灵魂到底有多坚韧。
推荐阅读:《木箱上的男孩》、《凯琪的包裹》、《欧先生的大提琴》
四、和平,是有人为我们负重而行
一对父子,来到一面战争纪念墙下。他们从很远的地方到这里来,想要在墙上找到爷爷的名字。那灰色的墙上镌刻着五万八千多个名字,爷爷就是其中一员,他们都是被战争吞噬的生命,他们身后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颗颗伤心欲绝的心。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如同一个个浓重的历史写就的叹号,让人沉痛,却无法回避。这就是《爷爷的墙》讲述的故事。所谓的和平,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是有人愿意抵住黑暗的闸门,放我们到光明的地方去。父子两个最后把祖父的名字拓下来,带回家去,他们带走的也是人类爱好和平的种子。
今天,我们的生活里没有战争,没有炸弹满天飞,不用担心屋顶上随时会有大窟窿,我们吃得饱,穿得暧,还可以快乐地学习,和朋友在一起游戏……这就是和平。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但也不要忘记,20世纪的中国曾经饱受战争蹂躏。我们今天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硝烟虽已远去,国耻民殇不应忘记。
推荐阅读:《帕瓦娜的旅程》、《1937少年夏之秋》
没有法力的守护神
当我们的脚步从城市延伸到山野,当我们的目光从自身转移到万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人类与万物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在自然之中又该处于何种地位,发挥着何种作用?
长白山生态动物小说《守护神》通过一只狐狸的视角,阐述了人类与万物、万物与自然的关系。小说中小狐狸乌兰珠为了寻找被人类抓走的母亲,走出了熟悉的家园,踏入了陌生的世界。从猞猁嘴里舍命脱险、山路乞讨结识伙伴、逃避围捕深陷铁笼、受到背叛心灰意冷、团结应对森林大战……这一连串的经历让乌兰珠应接不暇,也让她慢慢学会了成长。小读者们也会在乌兰珠的经历中,了解到“守护神”的真正含义。“守护神”并不代表无穷的法力,而是代表一种责任,只要愿意承担这份责任,任何人、任何动物、甚至是植物都可以成为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