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2019-11-14 08:17罗春红苏成信
软件 2019年9期
关键词:基础互联网+计算机

罗春红 苏成信

摘  要: 在“互聯网+”时代,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将原有的一般化教学结构打破,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建立新的“互联网+”教育体系,通过有组织性的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教学效率,让学生集中提升某项计算机基础素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具体到不同教学内容中,有着具体的应用策略。在确定“互联网+”教学原则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挑选好的项目,组织好的教学体系,让整个课堂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在整个“互联网+”教学过程中,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综合感知能力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来。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9.09.053

本文著录格式:罗春红,苏成信.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J]. 软件,2019,40(9):229-232

New Teaching Model of the Course of Computer Basi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ternet Plus” Era

LUO Chun-hong, SU Cheng-xin

Heze Jia Zheng Vocation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274300)

Abstract: It is required to break original common teaching structure in teaching the course of computer basi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ternet Plus” era. This means to establish a new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and then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the students in a period of time by teaching in an organized way. This way, the students can focus on improving a certain computer basic skill and accordingly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shall be applied for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s. In terms of “Internet Plus” teaching principles, it is required to select good projects and organize good teach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alities of the students, so as to make the whole teaching system be more scientific.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centered must be followed in the whole “Internet Plus” teaching process, thus enhanc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and learning effects of computer basis and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Intern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有了腾飞式大发展,伴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社会对于计算机基础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大。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众所周知,我国的“互联网+”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其中的新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大时代的背景下,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需要教师们不断创新和改革,理论知识是计算机基础专业的

必修课,也是学生们实际操作的基础,实际操作也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加强和巩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两者有效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专业能力和水准[1]

1  “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概述

1.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基础行业的迅猛发展,在我国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社会上也有很多计算机基础培训班,虽然当前的学校和社会中出现众多计算机基础专业和不同形式的培训机构,但是依然不能完全满足于社会需求。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专业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基础专业人才,并且在专业教学领域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教学质量方面仍然还有上升空间。高校计算机基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学生毕业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不紧密的现象,高校在实际培养学生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思维上没有创新意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缺乏创新理念[2]

1.2“互联网+”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在各行各业中互联都在不断被互联网和大数据渗透和改变。在计算机基础专业教学中,互联网以及计算机也在不断深入和改变着教育方式,其中网络平台在线教育近些年内不断推出多种形式的教育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使得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自由性和新颖性。随着电子数字化的发展,很多计算机基础业务应用操作都要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教学对于学生有更好的实际应用意义,也让学生在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三个维度

一、构建“互联网+”教育体系

二、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

三、强化“互联网+”应用能力

2  “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偏重理论知识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点较多的特点,其中包括数据库、算法、基础应用、影像处理等[3]。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基础课程众多,也是造成计算机基础专业学生学习繁重的主要原因,不少学校教学过程中,面对这些课程就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上,学生们面对着考试的压力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也就造成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偏弱的现象,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面向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的一块短板。

2.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缺乏有效引导

在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中,老师常常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把学生当成是教学的客体,学生也就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才有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计算机基础课堂枯燥乏味,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老师所讲述的教学内容只是被动的听讲,自己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也就出现了在很多理论知识上的“死记硬背”现象,思维方式也被这种古板的课堂所禁锢住了。学生缺乏思考能力,主要是老师没能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教学。缺乏生机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知识的探索欲望,释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

2.3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化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思维和潜质,但是在我们日常教学当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首先是缺乏连贯性,一般情况下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学生在下面靠自己理解,老师面对众多学生的时候不能照顾每一个人,当学生稍微不注意的时候,可能就会错过一些知识点,但是不可能要求老师暂停下来,为某几个人单独重新讲一遍。然后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较多,这也是计算机基础学比较难的一个原因,学生对于听不懂的知识点不能够倒退重新听,只能是顺着老师的思路一直听下去,然后在课后自己反过来要重新归纳知识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比较零散,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只能挑选一些讲解,所以这样也会造成学生直至不够全面。

3  “互联网+”模式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推动作用

3.1 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体系之下的教育关系

“互联网+”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应用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在原有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之下,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单向的教学关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并且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发挥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作用。而“互联网+”模式则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颠覆。它改变了老师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更加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基础问题的正确思考和解决办法,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按部就班。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之间可以实现平等沟通,教师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生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答疑解惑,从而将老师的指导性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构建起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5]

3.2  促进高校学生全方位发展

随着“互联网+”全新教学观念的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关注自身教学地位的转变,同时积极采取了一定的方式方法。从当前的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老师不改变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性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未来发展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必须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激发自身潜能,从而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这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互联网+”模式的实际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在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纠正以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6]

4  在“互联网+”模式下优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

4.1探索创新模式,注重网络及计算机教学的优化

我国的社会的发展迅猛又快速,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其中计算机网络平台更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和大数据正在融入到各行各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不断变革。我们要注重网络及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才能让学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7]。其中在线课程开放平台,具有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其突破了传统教学限制,强调学生个体化差异性,学生可以随时暂停学习和延伸学习,还能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让学习更加自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本身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演示、操作,目前无纸化办公都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加强网络教学的普及[8]

4.2在教学实践中转变知识本位思想,优化“互联网+”教学形式

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是应试教育体系的产物,长久以来在教育实践中都占据着十分主要的地位。在“互联网+”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应该积极转变这种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以免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和主动性扼杀。在“互联网+”教学实践中,应该在原有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够自由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情境。因为教师是教学理念的践行者,所以老师应该将培养学生“互联网+”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的核心,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之中知识本位思想的束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9]

4.3 完善学生认知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互联网+”认知体系的构建对于计算机基础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给予更多的重视,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能够充分发挥原有知识体系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新知识讲解的时候,就应该首先明确学生的认知起点,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互联网+”教学形式,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认知新知识,并且逐渐将其融入到知识体系之中,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应。同时,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并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接受学生的多样化思路,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自主的计算机基础学习习惯[10]

4.4拓宽学习途径,倡导多元化的“互联网+”学习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讲授式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受到老师教学水平的直接影响,同时这种教学形式还会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产生被动学习的思想,缺少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应该在“互联网+”教学实践中积极丰富学习途径,探索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在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优势,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同时,改变以往各自为战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和讨论活动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知识体系。

4.5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应用“互联网+”资源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一种探索倾向。所以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情绪就会容易出现波动,此时老师应该注重创新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面,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现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学生对于教学手段的丰富性和教学体系的层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创新模块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在组织“互联网+”教学中,要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有更加丰富的选择,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齐, 金小峰. 互联网+环境下的民族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 15(26): 219-221.

[2] 李兵.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8): 266, 268.

[3] 卢小华, 刘静. “互联网+”时代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山西工商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 南方农机, 2018, 49(18): 35-36.

[4] 杨妮, 潘期辉. 浅析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 科技风, 2018(36): 54.

[5] 朱云溪. 基于"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方法分析[J]. 电脑知識与技术, 2018, 14(19): 173-174.

[6] 杨筱莉.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 方法之微课篇[J]. 科技资讯, 2018, 16(15): 199, 201.

[7] 肖斌. 浅谈微视频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魅力中国, 2018(48): 218-219.

[8] 朱思.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设计与实现[J]. 中国新通信, 2019, 21(3): 199-200.

[9] 金叙伶. 慕课时代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 才智, 2018(32): 191.

[10] 龚雪慧. 浅析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J]. 软件, 2013, 34(06): 151-152.

猜你喜欢
基础互联网+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