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评估模型的中韩高校环境设计培养体系研究

2019-11-14 06:52高明伟李律和许云峰
关键词:评估体系环境

高明伟 ,李律和 ,许云峰

(1.山东理工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淄博255000;2.韩国建国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韩国 首尔 100-744)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日益壮大,所显现出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如何融合中外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而设置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不应该是对外方培养资源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应该在明确合作办学目标且立足双方优势资源基础上经过论证、评估设立的专业培养体系。因此,在设立培养体系时,应以什么样的标准确立培养体系,怎样确立培养体系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培养评估体系是以鉴定性评估为主,注重和强调结果,具有封闭性、精确性、统一性等特征,并存在评估内容、评估方式、评估对象和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过程静态化等问题。这些特征和问题显然不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估体系。

以山东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中韩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CIPP评估模型对其培养体系进行分类与归纳,总结其特性并提出改善方案[1]35-78。

一、 CIPP 评估模型

1966年美国学者斯塔费尔比姆(Stufflebeam) 建立了基于决策导向的CIPP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包括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投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产出评估(Product evaluation)等四个步骤(简称CIPP)。通过四类评估将教育评估的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三种评估职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对教育活动实施全面评价。CIPP 评估模式既突出成果也突出过程,强调以教育决策为导向,改变评估在于证明、重点放在结果上的传统观念,将评估的最重要目的定位于改进教学工作。因此,CIPP评价模式突出强调的教育评估改进功能,对于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作用[2]132-133(见表1)。

表1 CIPP评估模型

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评估教育目标投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设计师而设立的教育体系样本与标准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培养体系的过程和培养体系进行比较和特点评估成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改善的培养体系的效果评估

二、基于CIPP的中韩高校环境设计培养体系评估

(一)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

20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成为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的重要实践方式,与公办院校、民办院校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中明确提出“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稳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与境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吸收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方法和管理经验,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2014年山东理工大学与韩国建国大学合作设立环境设计专业,目标是为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能从事设计研发、推动专业发展、承担设计教育、相关研究工作、具备自主创业能力,适应我国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环境设计专门人才。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中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相比——“培养具备世界化格局意识,具备引领未来的创造力、具备设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设计师”,以此为基准评估中韩高校环境设计的培养体系而设立的目标与方向是准确的。

(二)投入评估( Input evaluation )

基于中韩合作项目,为拟定评估培养体系,选定韩国大学中设计类学科排名靠前的首尔大学、弘益大学、建国大学的培养体系为样本。首尔大学环境设计教育体系的特点是,除包括环境设计的综合学科体系外,还包含艺术、美学、经营学、语言学等,采用较为全面的培养体系。弘益大学的环境设计培养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实际设计业务实践,体验多种多样的设计领域,同时注重设计理论研究,例如“设计批评”“设计研习会”等,以此为基础推进更深层次的设计发展研究。建国大学环境设计培养体系的特点是,将设计师所需要的多学科知识融入整体设计培养内容,并没有将设计内容进行具体分类,开设了诸多综合类设计课程,使课程具备很强的可变性;同时辅以设计理论、设计法律及营销等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具备就职能力,还具备自主创业能力。

根据以上特点,采用CIPP评估模型综合评估选定的韩国高校,形成韩国主要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分类样本,并以此为标准评估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见表2)。

投入评估是根据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韩国代表性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为基础制作的培养体系样本,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用以对比、评估中韩环境设计培养体系。

1.强化基础设计能力。进行设计时,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在了解设计的原理和思考过程中,培养造型的发散与表达能力,从而形成内在的设计造型创新能力。

2.实际业务能力培养。作为一门应用性相对较强的学科,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单纯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实践设计能力。因此,需要从内容、观念以及方法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在开展实践教育工作之前,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给予学生更多实践设计机会,将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与企业中,培养具备较高创新思维的优秀环境设计人员[3]214。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初入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很难处理实际的设计项目,业界也更加青睐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设计基础能力,还应当更加注重环境设计各个流程、各个环节系统性的学习。通过产学研合作、设计公司实习等方式接触实际项目的设计过程,提升实际的设计业务能力。

表2 韩国主要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分类样本

3.多学科的教育体系。多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多样的学科教育,以不同的视角找出其学科固有的局限性与问题的全新解决方案。在企业中设计职责从辅助作用逐渐扩大为更加重要的主导作用。随着设计作用增大,责任也随之加大,设计不只是追求造型的美感,而是不同学科的应用与衔接,是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借鉴与融通。

根据以上诸要素,将培养体系设计为三类:第一,设计认识理论。关于设计思考方式和知识体系的研究;第二,设计实用学理论。设计的实际业务和开发过程的研究;第三,设计现象学理论,研究事物的形象与构成[4]156(见表3)。

设计认识论是纯粹的设计研究领域,是设计的理论学科,包含设计史、设计论、设计方法论、设计企划、设计研究等。设计实用学是设计实务相关学科,主要研究设计成果和产出物,制造、表达、设计基础、设计实习等均属这一领域。设计现象学是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潜在能力,设计的多学科教育、实施的各领域学科教育均属于这一领域。

(三)过程评估( Process evaluation )

过程评估是基于背景评估、投入评估,参考设计教育分类标准,在明确培养目标,充分考虑中方与韩方教育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初步设立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见表4)。

将韩国大学环境设计培养体系样本和中韩环境设计培养体系内容进行细分比较,根据整体比率来看,直接影响设计业务能力的设计实用学为47%,比样本低14%;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多学科知识领域,设计现象学为42%,比样本高出17%;设计认识论占10%,比样本低4%。从整体占比来看,设计业务能力相关的设计实用学领域和设计认识论的占比略小,反而设计相关领域,设计现象学的比例占据了过高份额。

韩国大学环境设计培养体系样本和初步设立的中韩环境设计培养体系内容细分比较总结如下。

表3 设计教育过程分类标准

设计认识论(14%)设计实用学(61%)设计学理论实习设计理论设计史、设计论、设计企划、设计方法论、设计研究等表达电脑的应用、素描表达、摄影、模型、PPT发表等制造材料、制作过程、工程等实习设计基础、视觉、映像、产品、空间、环境、整体设计等现场现场实习、简历、发表、作品评价、毕业研究等设计现象学(25%)艺术学美术史、艺术史、艺术理论等美学表达、立体、平面、空间等工学人类、技术、空间、环境等经营学企划、商业、品牌、营销等人文历史、文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法律设计相关法律语言英语及其他语言

表4 初步设立的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分析表

1.目前没有开设设计探讨与评价课程。设计领域逐渐扩大,应该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设计行为要以思考为主导,如果不以理论思考为基础,只进行表面形式的填充,完成的设计成果也自然停留在表面形式。所以,需要通过理论学习,从各个方面对设计学科进行观察与研究。在中韩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中,有相关设计历史和概念的课程,但缺少设计探讨与评价的课程。

2.2D图形软件课程的缺失。设计的成果需要向设计的委托方进行阐述和讲解,这时需要可以准确传达成果的媒介。目前广泛使用的传达方式是“展板”。所以为了准确的向设计委托方进行设计成果传达,学习如何运用2D图形软件是非常必要的课程。

3.材料及制作相关课程的缺失。设计在施工完成的过程中,对材料和施工流程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和工艺的选用也决定了设计成果最终展现的效果。所以要更好了解和学习材料和施工工艺,才能以最好的效果将设计成果转换成设计作品。

4.环境设计以外的设计领域课程缺失。设计无法独立存在;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我们生活中的街道有视觉景观,产品设计领域又有公共设施等设计要素共同存在;室内空间也是如此,室内空间以视觉要素为中心,产品设计又与电器、家具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环境设计不能以一个单独的设计领域来看待,空间和空间里的各种要素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环境设计教育也应当包容更多的设计领域。

5.环境设计分为空间设计领域和空间演绎领域。目前课程过多侧重于办公空间、城市、景观等具体的空间设计领域。人们生活的空间不仅有办公空间,还有家庭、公园、街道等空间,应该更加广泛的学习和研究各类空间。在城市和景观以外,可以观察更大的空间,例如区域的发展方向、特点等。对更大空间的研究与学习也是环境设计的必修内容。空间演绎领域设置较少,空间演绎最具代表性的有照明演绎、色彩演绎、质感表达等,根据空间的特性演绎出不同的效果。

另外,外国语课程占比也很高,相比普通的英语教育课程,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环境设计相关英语。

(四)成果评估( Product evaluation )

针对以上细分比较,在初步设立的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形成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见表5)。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最终设立的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与韩国主要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分类样本仍有差距。

表5 现行的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

三、基于CIPP的中韩环境设计专业改进方案

(一) 开设系统的多学科培养体系

打破学科边界,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和渗透, 从学科逻辑到问题逻辑、从单一到多门类、从原始的系统学习发展为开放学习,实现各类专业学科互通联姻,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整体、具有文化艺术内涵、相互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5]151。设计不仅是外在美感的考量,还包含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所以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汇在一起。中韩环境设计的专业课程中,蕴含着多学科教育的要素。例如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书法、中国画等传统艺术教育课程;体现其它设计学科的设计经营、交互设计等设计相关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的链接性略显不足。应当在专业培养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融合设计、商业、社会与文化等不同领域,模糊设计与艺术的界限,建设开放的、系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

(二)重新确立环境的类别

中韩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是按功能将空间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过于狭隘。环境是指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空间,如工作空间、休息空间、公共空间等。分类标准不一样,空间的定义也不同。当下环境设计的领域在不断扩展,是从空间各组成要素来认知环境?还是从空间的性质来把握环境设计的整体性?这体现了对环境设计的不同理解。所以在培养体系中,应当重新定义环境的类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空间。

(三)设计领域的多样化

开设更多样化的设计领域相关课程。目前中韩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过多的集中在环境空间领域。现如今环境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中有设施、产品等具有紧密联系的各类要素,这些要素最终组成了环境。所以对产品、灯光、人等组成环境的各要素都要具备设计与评估能力,强化对各要素的认知,恰当融合各类要素,才能整体掌握环境空间的设计。

(四)中国特色与国际设计趋势的平衡

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上,具备更多优势。中国的大学课程中,都开设了中国政治、当代中国、中国历史、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特色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中国的国情,并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表达出来。世界化使得社会、文化趋于融合,如何使以上课程与国际设计理念相融合,并保持中国特色且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所以,课程在中国特色与国际设计趋势融合的相关培养过程中,应当相辅相成共同进行。

(五)地区特色研究与教育

地域文化在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体现。中韩环境设计培养没有将设计教育和地区的特点进行衔接。作为地区高校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地域文化、人文景观、历史资源来促进学科的特色发展。在设计中将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与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时代特征相结合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播[6]48。山东有着鲜明的地区特点与优势,地区发展少不了设计的作用。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在设计培养体系中,融入地区特点和优势,进行独有的设计教育。

(六)创新力与创造力教育

中韩环境设计的课程,以对比样本的结果来看,培养创新思考能力的设计理论课程占比较少。开设有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课程,但设计调研、设计营销、设计研究、设计趋势预测等课程占比很少。设计方法论等基础课程的占比也很少。设计不只是单一层面的价值体现,设计正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所以需要从更多领域和角度、方式和方法中思考设计全新的价值。当今设计师的职责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往是接纳需求,然后发现问题加以改进的被动形式。但现在是主动发现问题,结合调研而进行分析预测设计的主动形式。所以当今的设计师应当具有发现各领域问题的洞察能力,并具备交叉领域的相关知识、调研和预测趋势的能力。设计理论相关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这种独立思考和主动创造的能力。

四、结论

由以上研究过程可以看出(见表6),CIPP评估模型最为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持续的、动态的”改进。它主张评价是一项系统工具,为评价听取人提供有用信息,使得方案更具成效。CIPP评估模型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

本研究以形成性评估理论中的CIPP 模型作为理论依据,运用因素分析、层次分析等量化统计方法,以体现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的特色与差异。运用范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国外大学对培养体系设立和评估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估方式对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进行具体分析,构建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培养体系,以期为形成性评估理论在我国专业培养体系设立与评估的实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表6 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研究实施过程

设计调研韩国主要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调研分析基于CIPP模型评估的韩国主要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样本项目设立设计培养体系分类标准设计认识论(14%)设计实用学(61%)设计现象学(15%)基于CIPP模型评估初步设立的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因素与层次分析韩国环境设计培养体系样本与初步设立的中韩环境设计培养体系内容细分比较结论确立中韩环境设计培养体系基于CIPP模型评估确立的中韩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评估依据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